「大姑姐,爸媽的養老費應該平攤」「行,你把房子分我一半」

2019-09-26   大愚不慧

常有人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兒子是父母的皮夾克,都能替父母遮風擋雨,給父母以冬日暖陽般的溫暖。

還有人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子女兒都是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下來的至親骨血,理應被父母同等對待。

道理大家都懂,可一個人的思想就如種子落於大地般生根發芽,形成時間越長就越頑固。有些人從小就受父母及成長環境的影響,進而養成了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想要拔除根本不可能。

重男輕女之人向來信奉養兒防老,他們把兒子當成骨血的延續,家中的頂樑柱,姓氏的繼承人。至於女兒,不過是家中的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終究會變成別人家的兒媳婦

蘇園出生於一個偏遠的小縣城,那裡的人們大多重男輕女,她父母也不例外。

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兒子永遠比閨女重要,從小到大家裡好吃的好玩的永遠都是弟弟的,就算他不要了也輪不到蘇園。

那段時間成長經歷讓她痛苦而抑鬱,回憶雖已漸行漸遠,但痛苦的感覺至今依舊揮散不去。

人們常說生於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可以通過自己來改變不公平的命運,蘇園也曾幻想過依靠自己打拚出一片新天地。

可現實是殘酷的,蘇園初中畢業之後就在外漂泊,由於沒有文化,她只能做一些簡單而辛苦的工作,能夠真正拿到手的收入也並不多。

好在蘇園適應性強,窮人有窮人的過法,富人有富人的過法,即便日子過得不順,她也絕不怨天尤人。

後來蘇園遇見了現在的老公,一個普普通通卻十分珍愛她的男人,他讓蘇園感受到了世間罕見的愛,自從跟男友在一起之後,她才覺得世界是溫暖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重男輕女的父母從來不會替女兒打算,哪怕他們富可敵國,也絕不會給女兒留一針一線,因為在他們的意識當中,留給女兒就等同於贈予外人。

爸媽的老房子拆遷了,一共分了三套房,其中有一套面積比較小,大概70多平米,2室2廳的格局。

蘇園原本以為他們會將最小的一套留給她,可她錯了,在財產問題上,他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女兒。

見蘇園對財產有想法,母親非常嚴肅的告訴她說:「家裡面的一切都是你弟弟的,你只是個女孩子,家裡的一針一線都跟你無關。」

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那種痛要比世間所有的傷害都來得更加徹底而劇烈。父母原本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他們帶給蘇園的從來都是傷害,沒有半點溫暖。

後來在男朋友的安慰之下,蘇園漸漸從傷痛中走了出來。

父母在分財產時拿女兒當外人,但在嫁女兒時卻絕不手軟,他們口口聲聲「養大女兒不容易」,仿佛要一次性拿回所有的撫養費。

蘇園和男友談婚論嫁之時,父母問對方要了18萬彩禮,卻只願意給她幾床棉被作為嫁妝。

看著寒酸的嫁妝,蘇園哭過鬧過,但終究無濟於事。

還好老公是個暖心的人,他安慰蘇園說,過去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往,以後只要我們好好過日子,一切都會有的。

經過多年的打拚,蘇園夫婦的日子漸漸有了改變。

夫妻二人的工作順遂,經過這些年的積累,不僅升職加薪,而且買房買車,過上了之前所夢寐以求的生活。

而就在這個時候,弟媳突然找上門來要與蘇園商討父母的養老問題。

弟媳說,公婆的年紀大了,身體越發不好,以後養老就輪著來,如果蘇園不想照顧他們也可以,那就把所有的一切折算成現金給他們。

弟媳是個有心眼的人,害怕蘇園不接受,還專門強調了一下,在法律上,女兒跟兒子一樣擁有同等的贍養義務。

蘇園說:「子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並會推卸自己該有的責任,但也得實事求是。在我結婚之時,爸媽問我夫家要了18萬彩禮,卻只給我陪嫁了幾床被子,這筆錢就可以抵消一部分撫養費。更何況,你們繼承了所有的財產,原本就應該承擔起贍養義務。」

蘇園如今婚姻美滿,在丈夫的影響下,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主見。

想到父母分財產的時候把她排除在外,養老的時候反倒要求平攤,蘇園就有些意難平。

之前的蘇園就像是無根的浮萍,只能逆來順受,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原則和底氣。

她直截了當的告訴弟媳:「想要平攤養老也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得先把你們的房子平分了,否則我是不可能答應的。」

弟媳和弟弟自然不可能答應蘇園如此「荒唐」的提議,最終不歡而散。

父母知道這件事情後,更是逢人就說自己生了個不孝順的女兒,這讓蘇園連娘家都不想回了。

天底下沒有天生不孝的子女,子女的不孝往往都是父母給逼出來的。

權利跟義務向來是平等的,父母既然剝奪了女兒的繼承權,就不應該奢望她們履行相應的贍養義務。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相互的,這條定律適用於各種關係,其中也包括父母跟子女,既然父母從一開始就沒有拿女兒當自己人,在他們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之時就不該想到女兒。

常有父母說兒子才是自己的孩子,女兒不過是家中的外人罷了,也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孩子終究是別人家的人。

既然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女兒自始至終都不過是一個外人罷了,那他們就當明白,這天底下就從未有過找外人養老的道理。

女兒也是活生生的人,她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父母對兒女區別對待,處處拿女兒當外人,她們也會覺得十分受傷,甚至因此而養成性格上的缺陷。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傷害會比父母對子女的傷害更加殘忍,更加可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心之寒,也非一日之傷。天底下沒有不愛父母的子女,他們之所以不愛了,大多是因為他們發現眼前的父母根本就不值得他們愛。

父慈才能子孝,做父母的都從未給過女兒溫暖和愛,又何談得到女兒的愛跟回報?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父母在年老之時是否幸福,關鍵取決於他們年輕時的所作所為。

文/愚慧,圖/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