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1
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有保險代理人,千萬別以為他們最近瘋了……
早中晚一條朋友圈推銷產品,比外賣還準時。
咋回事?難道最近保險行業不景氣,代理人們都吃不上飯了,紛紛出來拉業績了嗎?
非也。
還記得前陣子國家社科院說的嗎:「截止到2035年,中國社保養老金將耗盡!」
圖片來源:《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
這時大眾才意識到:養老得靠自己了,得趕緊開始存!
於是,保本、剛性兌付、收益穩定且還不錯的年金險,就成了香餑餑了。用來做養老金儲蓄,不正好嗎?
可是,就在8月30日,保監會發布了通知,將長期年金產品的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由年複利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調整為年複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
啥意思?
就是以後預定利率超過年複利4.025%的年金產品,不批了!最高不能超過3.5%!
消息一出,保險代理人們瘋狂了:
新的預定利率高的產品不給批了是吧?Ok,但舊的還能賣呀。
於是,現存的一些預定利率高的年金產品,就跟絕版一樣搶手了。
每天一刷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代理人喊你趕緊來買年金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在代理人們的強勢營銷下,很多人想都沒想,就被趕鴨子上架似的買了。
比如被代理人們推薦得最多的——信泰人壽的如意享。
在各位代理人們的推銷下,信泰人壽公司最近可熱鬧得很,每天出的保單合同,有這麼多:
這麼多
這麼多……
看來,這波營銷,既養肥了保險公司,又喂飽了各位保險代理人?
這時,有人坐不住了……
2
年金險是養老神器?
還是保險公司割韭菜的鐮刀?
這邊,保險代理人在瘋狂賣年金產品,另一邊,有一群人坐不住了——
一些號稱為民除害的「聖母」們,瘋狂在公號里發文diss保險代理人、diss年金產品。
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啥呢?
我逛了一圈兒,總結下來大概就是兩個觀點:
1、真正的好產品、好營銷,根本不用叫賣,而是客戶乖乖來買,甚至求著買。
2、用IRR計算一下,你們這些年金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並不高。
所以,最終「聖母」們得出了結論:大家別被代理人們的營銷牽著跑啦!不然就被保險公司割韭菜啦!
真的是這樣嗎?
保險代理人這種用「停售」來一味鼓動客戶購買產品的行為,確有不妥之處,畢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這種產品,好多人還沒弄懂產品就被哄著買了;
但也不能因為代理人一些過激的營銷方式,就一棍子打死,全盤否定了年金產品本身的價值。
那些說年金險收益率不高的人,應該沒有真正去了解過年金險這種產品,因為——
年金險的最大優勢/賣點根本不在於高收益呀!
年金險的特點和優勢,其實應該是:
1、目標鎖定、專款專用:在有能力的時候,提前為養老做好準備,穩定持續的投入、複利,解決養老這一重大人生目標;
2、活到老、領到老:有效對沖長壽風險,保證養老有穩定收入;
3、收益穩定、剛性兌付:年金險的預定收益率,都會白紙黑字寫進保單合同里,一旦成功投保,保單生效,就能穩穩地鎖住收益率。
就拿咱們上面說的賣得最火的如意享來舉例吧。
在保單年度的前十年,每年交一筆保費,到了將來設定好的退休年歲時,就可以開始定期找保險公司領錢了。
可以領到什麼時候呢?終身可領!領到身故為止!
這才是年金險的最大優勢之一——能保證將來一直有一筆錢領,不用擔心毫無收入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咱們說年金險適合用來做養老金儲備——對沖長壽風險。你活得越久,領的錢就越多,實際收益率就越高。
收益率最高可以去到多少呢?年複利4.025%!扣除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後,最後到手也能有年複利3.8%-4.0%。
注意:是複利哦!
以70年的投資為例,同樣的本金,單利的投資產品收益率要去到18.34%,而複利的產品,利率只要4%,最終就能拿到一樣的收益了!
等到這些高利率年金險停售以後,年金產品最高利率不會超過3.5%,這個收益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這就是為什麼代理人們瘋狂招攬大家趕上末班車:現在購買了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險,即使以後政策再怎麼變,我們的保單都不受影響,死死地鎖住了這4.025%的收益率!
當然,你說年金險能完全讓你養老生活高枕無憂嗎?
不一定,這得看每個人的繳費能力了,交的保費越多,以後領到的錢就越多。
那些抨擊年金險收益低、無法完全解決養老問題的人,咋地,每年交一萬,老了想要以後每個月領一兩萬?
國家都不敢給你打這種包票!
這就跟社保似的。
交的越多,領的越多。社保的收益更低呢,可為啥大家選工作的時候都想要有社保,斷繳了還想著法子補上呢?
不就是因為它能保證咱們活到老、領到老嗎?
甭管領得多還是少,多少得有點兒吧?不致於餓死。
年金險還更好些呢,老了之後連本帶利能拿到手多少,一早就在合同里約定好了,不像社保,到時能拿多少都還不確定。
現在國家打破剛兌,哪裡還有這種保本、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所以綜合看來,保本、剛性兌付、可終身領取、收益還不錯的年金險,確實適合大眾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為養老做儲備。
3
1200億元的大窟窿
保險公司壓根就不想賣給你!
上面提到,不少「聖母」抨擊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們,藉由年金險大割韭菜。
事實上,保險公司才是最冤的!
最近,咱們譜藍的創始人、有多年保險精算經驗的孫老師輾轉各大保險公司、再保公司了解情況,發現:保險公司現在壓根就不想再賣這些年金險了!
因為以後保險公司的準備金評估利率,是按照文首說的3.5%來算的;
然而,現在還在售賣的這些高利率年金險,以後保險公司還是得按照4.025%的預定利率來兌付給大家;
要想保證將來有足夠的錢兌付,那麼保險公司就得拿出更多的錢作為準備金。
要多拿出來多少呢?
大概有1200億人民幣!
大家可以理解為,現在買年金險,就是在薅保險公司的羊毛,這個紅包高達1200億元!
賣出去的年金險越多,產品的預定利率越高,保險公司要交出來的準備金就越多。
錢不夠的話,就得增資、融資,不然得受保監會老大哥的監管,不給開新的分支機構。
在這種情況下,推出最久、銷量最高的如意享年金險,率先被保險公司停售了:10月31日停售!
沒想到停售消息一出,反而更引發了大家的哄搶,於是大家可以看到開頭那些瘋狂出單的景象……
保險公司壓力也很大,現在就每天掰著指頭等10月31日停售呢。
所以「聖母」們說年金停售這波營銷養肥了保險公司,其實是不客觀的,保險公司壓力也很大,根本就不想再大量銷售高利率年金產品了。
4
4.025%還應該買嗎?
如何理性、聰明地買?
臨近停售日期,很多朋友越發焦慮和迷茫了:到底應不應該趕上4.025%這趟末班車?
在年金產品停售這件事上,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把握機會,又要認真規劃、了解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再決定要不要買、怎麼買。
確實,在低風險投資里,年金產品的收益不是最高的,但它勝在夠穩定、可以終身領取,有效地解決了養老儲蓄中的「長壽風險」問題。
因此,如果有適合的好產品,是可以適當地為自己配置一點年金險,作為養老儲備的。
此外,我們也應該搭配一些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這樣在我們的資產配置中,既有能保底的錢、又能儘可能地多點收益。
這才是年金險對於我們養老儲蓄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