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中這麼多的保障內容,只有這些真的有用

2019-08-23     譜藍保

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重疾險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僅僅保障重疾,更多了輕症、中症、身故責任、投保人豁免等保障;

今年出的很多重疾險新品,花樣更多,什麼重疾多次賠付、癌症多次賠付、重疾保額遞增、心血管疾病額外賠付、輕症理賠後重疾保額增加……

讓人眼花繚亂。

重疾險中有這麼多的保障內容,到底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保障,哪些是噱頭?譜藍君今天和大家聊聊~


01

高保額

其實對於重疾險來說,保額是最重要的,但很多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反而常常因為預算不足而降低保額。

試問:如果不幸罹患重疾,但配置的重疾險保額又不足以覆蓋治療費用,更不足以支撐生病期間的生活開銷,那麼我們還是要砸鍋賣鐵、東拼西湊剩下的缺口,無法安心治病!保險的保障作用不就沒有發揮出來了嗎?

買重疾就是買保額,保額一定要足夠。

不過由於免體檢額度的限制,很多高性價比的重疾險產品最多只能投保50或60萬,一些保額需求大的朋友,只能通過購買兩份重疾險產品來滿足自己的保額需求了。

如果有一款產品能直接投到高保額,對於不少朋友來說還是很方便省事的~

02

保額增長

現在市面上很多重疾險,都有了(重疾)保額增長的功能。

比如:

晴天保保少兒重疾險:保額每2年增長15%,最高增至175%保額;大黃蜂2號少兒重疾險:前11個保單年度,重疾保額按5%福利增長;嘉樂保重疾險:60歲前,重疾額外賠付50%保額;嘉多保重疾險:50歲前,重疾額外賠付20%保額;倍加爾保重疾險:重疾每次賠付遞增10%保額;備哆分1號重疾險:前三次重疾賠付一次增加10%保額;……


這些保額遞增,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貨膨脹帶來的保額「縮水」。


拿「前10年每年保額按5%複利遞增」來舉例,如果通脹率為3.5%,這個保額增長能把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延遲至少15年!

另外,四五十歲前是我們家庭財務責任比較重的階段,一旦患病,家庭財務壓力會很大,於是有些產品會在四十或五十歲前贈送一定比例的重疾保額;

罹患輕症後免疫力下降,患重疾的幾率更大,於是有些產品會在首次理賠輕症後,自動贈送一定的重疾保額。

……

總的來說,保額增長是非常實用的保障。

03

重疾病種

其實稍微了解過保險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再執著於產品保多少種重疾這個問題了。

這裡譜藍君還是再科普一下吧:

為了理賠的規範,早在2007年,保監會就聯合醫師協會,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和使用規範》,對25種最常見、最高發的重疾,進行了統一的定義標準。

其中,前6種是必保的重疾,後19種是可選的,共計25種。目前所有的重疾險產品都會包含這25種重疾,無論是名稱還是釋義都一樣的。


後來經過數據的統計,這25種重疾已經占重疾理賠案例的95%!


數據來源:中國保監會

《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所以無論一款產品是保100種重疾還是108種重疾,其實差別都不大,大家不必去糾結了。

04

輕症

其實最初的重疾險是沒有輕症的,只保重疾。

重疾,即重大疾病,不少消費者就擔心了:重疾險比其他險種都要貴,理賠條件還規定得明明白白的,萬一我這輩子沒患重疾,又或者雖然病重,但差一點才能到達理賠條件,無法獲得理賠,這錢豈不是白交了?

於是,才慢慢演變出來「輕症」保障。

輕症其實就是重疾所對應的輕度狀態。比如癌症對應的輕症是「原位癌」,腦中風對應「輕微腦中風」,等等。

如此一來,大家即使只是出現了輕度狀態的病症,也可以獲得20%-45%理賠金,理賠幾率高了,大家也可以儘早治療,防止輕症發展為重疾。還是蠻實用的保障。

現在的重疾險,基本都含有輕症保障了。實在預算有限的朋友,可以購買純粹的重疾險,只保重疾,比如瑞泰瑞盈、老版康惠保等。

05

中症

輕症之後,又慢慢衍生了一個中症出來……

無非是病症的嚴重程度介於輕症和重疾之間,賠付的金額也在二者之間。

但實際上,在產品條款中,中症疾病的理賠條件,非常接近於重疾,這就導致了「要不就是賠輕症,要不就足以申請重疾理賠了,中症保障形同虛設」的情況。

當然,在相同的保費之下,多一個中症保障,固然是好事,但要說執著於中症,甚至為此加費去購買,在譜藍君看來意義不大。


06

重疾多次賠付

關於重疾多次賠付的必要性,之前譜藍君已經說過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回顧《重疾險有必要買多次賠付的嗎?》

重疾多次賠付產品,是近幾年的產物,因為不少朋友理賠過一次重疾以後,保單結束,又無法再配置重疾險了,因此推出了可以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賠完了保單不結束,還可以再賠。

當然,多次賠付的產品會更貴些,因此譜藍君建議:

預算有限的朋友,先配置單次賠付的定期消費型重疾險;預算稍寬鬆的,可以把保障期延長,保障終身;預算充裕的朋友,再去追求重疾多次賠付。


量力而為。

07

癌症多次賠付

癌症的二次或多次賠付有多實用?

先看幾個數據:

重疾理賠案例中,超過60%都是癌症,且癌症復發率高;我國最新的癌症 5 年平均生存率達到了 40.5%,在醫學上相當於已經被「臨床治癒」了;


什麼意思?

通俗來說,就是癌症很高發、易復發,但是它可被治癒,所以用癌症多次賠付的產品去積極應對,才能有效抵抗癌症的侵蝕。

08

被保人、投保人雙豁免

現在的重疾險,基本上都含有被保人豁免了。但有不少朋友,為孩子或配偶等家人投保的,則會追求投保人豁免功能,希望自己作為投保人遭遇不幸時,家人的保障依然能夠有效持續。

一般附加投保人豁免,只需要加費4%-9%,即有可能撬動高達數十萬的保費,槓桿還是很大的,尤其建議父母為孩子投保的時候,可以附加上。

但倘若產品沒有投保人豁免功能,其實大家也不必過於執著,我們完全可以自己DIY——投保人給自己加投一份壽險,壽險的保額,就是給家人投保保單的保費。這樣即使自己遭遇不幸身故,壽險的理賠金也足夠繼續支付孩子/家人的保單了。


09

特定疾病額外賠付

一些特定的罕見疾病,可能比較難治癒,需要更高的治療費用,比如重疾的平均治療費是50萬,但兒童常見的白血病,平均治療費幾乎去到一百萬。

所以很多產品,有針對少兒、成年男性、女性特定疾病的額外賠付,一般都是額外賠付100%保額甚至更多。

大家如果覺得有需要的,可以附加上這個保障。還是那句:量力而為。

10

身故責任

身故責任是特別多朋友在意的點:萬一我沒生病,那我就一分錢拿不回來了嗎?那多虧啊!

針對大家害怕損失的這種心理,保險公司才在重疾險中推出了身故責任:萬一沒有發生重疾理賠,身故的話也可以理賠保額或返還已交的保費。

但譜藍君之前已經跟大家說過很多次了, 帶有身故責任(尤其是身故理賠保額的)產品,本身的保費已經會很昂貴,即使真的一輩子沒有發生重疾,那最後拿到這筆身故理賠金,也至少是幾十年以後的事了,現在看起來很多的幾十萬保額,在幾十年後會貶值好幾番;

如果去夠買消費型的產品,把省下來的保費拿去投資理財,最終都能輕鬆得到比保額更高的收益。

所以,如果你只是擔心自己的保費會浪費掉,那其實更不應該追求身故賠付保額了,完全沒必要為此額外支付大量保費。

除非你的預算很充足,並且想要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那麼才選擇這種帶有身故責任的產品。(畢竟現在殯葬費用也不低,身故責任金可能是逝者最後的尊嚴……)

這個問題在文章和評論里都科普過很多次了,就不再贅述了。


說在最後

現在的重疾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戰打到了地板價以後就到了瓶頸,為了從同質化中脫穎而出,很多產品會進行創新,另闢蹊徑,推出新的保障內容。

而這麼多的保障內容中,有些是真的實用,而有些只是噱頭,大家要學會辨別,把錢花在刀刃上,配置真正有用的保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L2Bv2wBJleJMoPMwZ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