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房產證,你就不是「自己人」

2020-02-13     大鬍子說房

復工潮的第一周,很多人陸陸續續地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了。


當你收拾好行囊,準備好口罩,做好從火車、高鐵、機場中千軍萬馬地病毒中殺出,從重重封鎖的高速闖過的心理準備後,突然收到消息「外地人沒房產,一律遣返!」,不知道會是什麼感受?


萬萬沒想到,妨礙你回去的,不是口罩,而是房產證。


房產證是疫情期間最大的通行證


疫情時期,全國各地下達了最嚴的防疫禁令,眾多城市禁止外地人進城,但往往對一類人網開一面:在當地有房者。


崑山無自有房產的湖北、浙江、河南、安徽、江西、廣東、湖南等7省人員全部遣返,有房產的可以隔離觀察。



揚州也發布通告:凡是沒有本市[含各縣(市、區)、功能區]居民身份證、不動產權證的人員,一律暫緩來揚。擅自前來的,一律勸返。



無錫,勸返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但如果在無錫有自有住房的,可以入錫。有些地方還下達最嚴禁令,不能將房子新租給外來人員,對空置出租屋斷水斷電,即使想偷偷回去都不行。



常熟,對來自湖北、溫州、廣州、深圳、長沙、南昌、信陽、台州這些省市的人員,在常熟需要有戶籍或者房產證才能進得來,進來要居家隔離。


金華,直接在登記核查點寫明:無房產一律不予放行。



還有很多小區,規定租戶不得出入小區,外地人要憑房產證進入小區。



杭州的五常社區要求所有已租住在本地的外來人員一律只出不進;即日起所有返杭的外來人員一律不准進入小區。



成都有個小區,禁止市外返蓉租戶進入小區,如果租客要進小區,房東租客要各自交50萬保證金。



深圳市雖然沒有明文拒絕外來者,但如果出租房發生疫情,要追究房東責任。一些房東直接讓租客別回來,這時期還能讓你回來的,絕對是個好房東。


原本以為在疫情之下,人只是被分為被感染和沒被感染的,來自疫情重災區的和非疫情重災區的。沒想到居然還有一種分法是:在當地有房和在當地沒房的。


突然驚醒,原來決定你是哪裡人的,不是身份證,而是房產證。


曾經以為租房瀟洒走四方,結果發現無房寸步難行


很多年輕人都有一種觀念:租房就好,何必買房。


租房自由自在,想搬哪就搬哪,住膩這套就換下一套,換工作了隨時可以搬家,而且比買房划算多了。


一套月租金7000的房子,1年租金8.4萬,50年租金420萬。而房子的總價大概要600萬。那我為什麼要買房?


相信很多人都算過這樣類似的一筆帳,而這一次的無房外地人勸返、憑房產證才能進小區,就告訴了你為什麼:買了房,房子才是你的,你才擁有業主的權力。


哪怕你不在乎小孩教育的權力,不在乎房子投資升值,結果一次疫情,又讓你發現了房子遮風擋雨的重要性。


租戶的權力有沒有機會提高上來,做到「租售同權」?


租售同權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了。2017年7月,廣州最早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保障租購同權」。住建部也明確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租售同權」一度給了眾多無房者希望,然而事實證明,這不過是個夢幻泡沫,看起來五彩繽紛,時機一戳就破。


最早「租售同權」的廣州,實際上要求戶籍、人才綠卡等條件才能「租購同權」:「具有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人才綠卡持有人子女等政策性照顧借讀生、符合市及所在區積分入學安排學位條件的來穗人員隨遷子女」。


而且即便是「租購同權」,也不代表一定能好學校。廣州中心城區的一些學校,學位本來就非常緊張,有房有戶口的群體都不一定能上,一樣要和「有房有戶」的「本地人」競爭積分高低,而很明顯,有房的積分必然比租房高。


實際上,「租購同權」只是給了租房者一個跟購房者競爭的機會,但起跑線並不一樣。


你會發現,除了「租售同權」剛出來那一年半載被頻頻提出,最近幾年「租售同權」幾乎是銷聲匿跡,因為實在作用有限。而這一次的疫情,對無房外地人的「惡意」,更是將「租售同權」的不足,將租房的艱辛暴露無遺。


租房的艱辛,不僅僅是對無房外地人的勸返,對無房租客的拒之門外,還有時艱之下,被迫承受房租上漲的無力感。


最近,有很多自如的租客在網上透露,自如趁疫情期間,租客不便搬家換租,坐地起價,哄抬租金,根據租客續租時間,漲租幅度10%~30%,甚至有漲了38.3%的。因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回租住城市申請無責退租的,也遭到自如拒絕,並表示退租需多付1個月租金。


疫情之下,如果能減租,大家當然心懷感激,不減租也無可厚非。但趁機漲價,大發國難財,實在令人心寒。


當然漲租只是少數,有社會責任心的房東還是占了大多數,譬如深圳女房東為九棟樓共1200戶租戶減免半個月房租,總共降低租金80萬元。但是,這的的確確反映出了一個問題,租房就是將自己的命脈房子別人的手裡。本應共克時艱的疫情之下,都有漲租出現,平時只會更多。


歸根到底,就是「租售同權」並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好,租房永遠都不可能比得上買房。雖然看起來不公平,但其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城市的資源有限,不管是教育資源,還是醫療資源,還是其它配套資源,任何一個成熟的城市管理者,肯定都會先滿足本地居民以及對本地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外地人。


而怎麼判斷一個人對城市的貢獻多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在本地有沒有房。


有房的,契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光稅費就做了不少貢獻,還有聯動的上下游,開發商拿地開發,售樓後的裝修。


另一方面,在這個城市有房,大機率就意味業主打算長期在這個城市發展下去,已經跟這個城市更深度地捆綁在了一起。


所以,一個城市優先保證本地和有房者的資源和安全,雖然不是十分公平合理,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這跟我們遇到危險,先考慮是自己家人的安全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要認清一個現實:租房永遠都替代不了買房。租房換不來安定的生活,得不到城市資源最優先的享受,不管怎麼同權,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有房者都比無房者更具服務價值。要保證生活品質,一套屬於你的房子不可或缺。


城市界限難以打破,更需要大城市化和都市圈


我們一直說加強城市協作,但這一次眾多城市禁止外地人進入,又將一個問題暴露了出來:城市之間的界限難以打破。


在此疫情危難之關頭,每個城市首先考慮的肯定是自己城市的安全,避免外地人病毒攜帶者進入本市,這很合情合理。從全局角度來說,如果每個城市都能保證好自身有效阻隔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那麼離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不遠了。


其實不管是對疫情的應對,還是城市的發展都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會優先且集中精力在自己身上。沒有一個城市不想將人才留在自己城市裡;沒有一個城市有高端產業會不留在自己城市裡,而主動遷出;沒有一個城市建地鐵會不建再自己城市裡,而先建在周邊城市。


每個城市都想先發展好自己,如果想要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中心城市的資源,讓中心城市真真正正地能帶動其它城市發展,要怎麼做?只能靠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來減弱城市阻隔。


大城市化,一方面是將更多人口吸納到中心城市之內。為什麼大城市話必須進行下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將這些人,從小城市小縣城的生活水平、就業機會、生產能力到大城市的層次。


另一方面,就是直接通過擴容來擴大中心城市的管理範圍。譬如深圳如果擴容到惠陽,就直接打破了兩者之間的行政壁壘,暫緩的惠陽地鐵輕而易舉就能建起來。


都市圈也是一個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策略,通過都市圈戰略,讓中心城市將周邊城市納入麾下。正因為深圳東莞都市圈下親密的產業鏈關係,才能有華為遷到東莞,才會有深圳規劃地鐵修到惠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堅定看好惠陽的原因,惠陽不僅是深圳都市圈重要組成成員,在這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之際,還是深圳最可能擴容的區域。


城市的界限難以打破,唯有依靠大城市化和都市圈戰略,才能讓中心城市承擔更大的責任,引領眾多城市和人民發展。




疫情襲來,大城市出現大量的感染病例,不少人對大城市化的戰略產生質疑。


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更關注低密度大戶型、別墅甚至郊區房,它們真的有價值嗎?小戶型、高密度的產品,會因此貶值嗎?


疫情之中,各個小區物業的表現天差地別,物業對買房到底有多重要?


大城市化真的對嗎?疫情對產品的選擇會產生什麼變化?什麼城市,哪種物業產品才具備真正的價值?


李老師春節公益直播課,為讀者們撥開迷霧,洞見真相!給大家一個2020樓市的清晰判斷與置業策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dOtQHABgx9BqZZIqW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