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覆便秘?弄清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應對!

2020-12-22     營養師媽媽藍弧

原標題:孩子反覆便秘?弄清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應對!

孩子便秘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大難題,它不像是感冒發燒咳嗽那樣,很久來一次,好了就是好了,很少頻繁反覆。

便秘則非常容易反覆,這次大便通了,後面繼續不排便,可能反覆很久,所以便秘的調理更複雜,更需要對症找原因,也更要做好長線調理準備。

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缺乏膳食纖維,因為官方課本里提最多的就是它,很多營養師也都只知道是缺乏膳食纖維,所以會建議多吃蔬果雜糧。

知名度次高的是菌群紊亂,於是也有營養師建議你吃益生菌,但這些方法,大家會發現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有的人吃的有用,有的人吃了又沒用。

作為長期在一線實戰的營養工作者,我們遇到非常多案例,深知光用以上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分析便秘,還需要考慮不同年齡生理特點,原因不同,調理重點也不同。

嬰幼兒的便秘首先要排除一些嚴重情況,比如腸閉鎖,胎糞性腸梗阻,肛門狹窄,巨結腸等。

如果新生兒遲遲沒有排胎便,同時伴隨腹脹、嘔吐,就需要做肚子的X線檢查,腸閉鎖屬於先天腸道發育畸形,胎糞性腸梗阻是腸腔內胎糞太黏稠,排不出去從而梗阻,這些都需要立馬通過手術解決。

還有的孩子是在添加輔食後發現總是便秘,孩子經常憋的滿臉通紅就是排不出來,用很多辦法都不能改善,去檢查發現肛門口特別細,這是先天發育缺陷導致。

這情況6個月以內難發現是因為純喝奶時大便本就稀,容易通過肛門,現在加輔食了大便變粗,就排不出來了。

上面這幾種情況比較少見,巨結腸的情況,則普遍的多。

巨結腸是一種腸神經異常的生天性疾病,是因為靠近肛門的一段腸子神經失調了,大便堆在這裡很難排下去,如果很多方法都試了都沒有改善,就要考慮是否巨結腸了,嚴重的也只能靠手術解決。

以上種種,可以統稱為「器質性便秘」,也就是因結構缺陷導致的便秘,生活中99%以上的便秘其實都屬於「功能性便秘」,也就是沒有器質性病變,而是功能性失調引起的便秘。

功能性便秘,範圍就比較廣了,病因各不相同,程度也都有很大的差異,需要根據情況綜合性分析。

6個月以內的寶寶,奶是他們的全部食物,所以奶的質量對他們的大便影響很大,喝母乳的孩子,大多大便偏稀,喝奶粉的孩子大便更干,就是因為母乳和奶粉的消化程度是不一樣的。

母乳的孩子極少有便秘的情況,即使有,也大機率是正常的「攢肚」;喝奶粉的孩子,如果便秘,很可能是對奶粉某成分不耐受或者就是過敏,通常換到一款更好消化的奶就能好很多。

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添加輔食,隨著腸道接受越來越複雜的食物和孩子個人意識的增強,這時候便秘的原因,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容易反覆。

具體哪些原因會導致便秘,我的總結如下:

1、飲食結構不合理

添加輔食後沒有及時增加蔬果雜糧類,導致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比如前段時間群里有媽媽諮詢8個月寶寶便秘嚴重,問下來才知道,孩子到現在都只吃米糊,媽媽說孩子喜歡吃,其它不愛吃也就沒加,這就明顯是輔食結構不合理導致;

還有個寶寶也是8個月便秘,因剛開始嘗試加蘋果時出現過敏,又因為中途感冒孩子只肯喝奶,一直到8個月,中間都沒有正常加輔食,因而也出現嚴重便秘。

膳食纖維在腸道里可以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而膳食纖維在蔬果雜糧里含量比較豐富,輔食如果只吃米糊只喝奶,就容易便秘。

2、食物過敏或者不耐受

加輔食需謹防食物過敏,過敏的症狀有很多種,有的是出皮疹,有的會腹瀉,還有的是會便秘

相比之下,食物不耐受會比過敏更難排查,往往某些食物少量吃沒事,給多了就出現便秘,所以家長要耐心觀察和排除。

尤其是六個月剛開始添加輔食階段,做好輔食添加記錄,一旦孩子便秘,就回頭看添加過的食物,從最可疑的食物開始排查。

其實很多不適應,根本原因都是孩子消化系統還沒發育好,功能不完善導致,越是這樣,越需要細心喂養,隨時孩子腸道發育成熟,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

3、過度醫療

有的孩子平時大便是正常的,就是某次生病後出現排便困難,生病也會導致便秘?其實不是生病本身會便秘,而是生病過程使用了很多藥物,而便秘就是用藥後的副作用之一。

最明顯的是抗生素和寒涼性的中成藥,抗生素對腸道有益菌群有一定破壞,寒涼性中成藥性質太烈,出現刺激性腹瀉,損傷腸道粘膜,本身孩子腸功能就弱,這樣破壞一下就更難正常,表現為大便異常。

還有的頻繁使用開塞露,對直腸的刺激性太大,敏感度降低,後期更難恢復正常排便功能,所以用藥方面需要特別謹慎;

4、孩子有忍便心理

孩子便秘了,干硬的大便刺激肛門產生疼痛感,孩子難受就會下意識通過強烈的意願把大便憋回去,表現為「忍便,家長如果操之過急,過分強迫孩子,就又會加重排便的恐懼感,綜合起來,導致排便越來越困難。

大點的孩子還很受環境影響,上幼兒園或者外出遊玩時,不願意在陌生的、人太多的環境下排便,刻意憋便,大便在直腸里長時間瀦留,讓直腸適應了糞便的張力,便意反而消失了,這種情況下,大便繼續留在腸道不斷吸水,變得越來越干,排出時更因難,甚至導致肛裂,孩子排的更痛苦,又加重憋便,從而惡性循環下去。

所以我們一直建議,不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便秘,都先排出宿便再說。

宿便一直堆積在腸道,不僅僅是會被不斷吸水變干,大便在細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很多有害物質,也會被不斷吸收對身體產生更大危害。

等排出宿便後,再針對病因,日常去慢慢調整,宿便要怎麼排出去呢?中西醫營養學都有自己的方式,比如西醫用開塞露,中醫用導瀉的寒涼中藥,營養用益生元、水蘇糖等,它們各有利弊,但不管用哪個方法,都不會是一勞永逸的,便秘是慢慢逐漸形成的,調理自己也是個緩慢的過程哦。

下次我們來分析下便秘的治療和誤區。

作者:藍弧,母嬰自媒體營養師,12年深耕營養領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laLiXYBur8RWXSA7F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