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文化究竟有多唐風?

2019-05-24     太史解密

說起日本,大夥一般回想一下有點印象的日本傳統文化,不管是建築、醫學、文化、歷史、政治幾乎都脫不開中國的影子。

文化方面

1.文字

文化最關鍵的要素是什麼?語言文字,語言一般只要是人類基本那個國家部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的文字就和中國關聯太深了,日本剛開始沒有文字這個東西,直到第一批遣唐使在公元630年從日本出發前往大唐「取經」。

漢字這種東西自然就成為了日本的通用文字,在日本上層人士裡面傳播了。而總所周知漢字有楷書和草書之分(中國古代就有簡體漢字了)後來的片假名來源於漢字楷、簡體,平假名則來源於漢字草體。

2. 宗教

大夥現在都知道日本的神道教,而日本的神道教其實嚴格來說,真正明確了定位,從日本佛教裡面分離開來的時間非常短,是從日本的明治維新時期才開始分離的,從算到現在100多的樣子。

而日本的神道教吸收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的深,而要說完全他本體誕生的內容,我想日本本身存在的原始的神靈崇拜,結合了許多中國佛教甚至儒家、道教的思想才形成了現在的神道教,其中佛教的思想影響不可謂不深。甚至佛教一度作為日本的國教,地位顯赫之極,即使到了我們比較熟悉的日本戰國時期,都能看到那些佛教徒們儼然一副特權階級的樣子。

而日本當年遣唐使裡面不少就是僧人,當時日本的僧人都視中國為佛教大成之地,學習和朝聖之所,當年一批批的日本僧人前往大唐,將大量的經書典籍雕像手抄復刻帶回日本,尤其是鑒真東渡的故事,即使到今天也為人津津樂道。

3. 藝術

說起藝術,就不得不提一下詩歌了。日本最早的詩歌是《萬葉集》他除了有許多日本本土風格的詩歌之外,還有更多的深受唐風影響的詩歌作品。

而這本作品的地位相當於我國的《詩經》(我國周朝的一本詩歌集),在日本也是祖宗級別的存在,最近日本的年號令和,就是源自於此。

說起來,日本以前的用了千年的年號居然一直是從我國的歷史典籍中定下的,比如「明治」一詞就源自《易經·說卦傳》裡面的一句「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而今年的令和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採用本國典籍選出的年號。而選擇《萬葉集》也可見這本詩歌集的地位了。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最能體現出來的就是日本本身的名字以及自稱萬世一系的天皇呀,說起來日本以前不叫日本的,要交它倭國,你沒有看錯,日本改國號為日本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事情,當時也是通過我們大唐的外交認證的(武則天表示倭國一詞不雅,所以同意日後改其為日本)。

還有日本天皇這個稱呼,其實也是剽竊中國的,原來日本沒有天皇這個稱號,天皇這個稱號的原有是唐高宗的一個稱號,日本覺得不錯也就拿去用了,而日本天皇在天皇之前的稱號其實應該就大王,說真的濃濃的一股部落風味。

其他方面

日本的茶道對於隋唐茶道的保留程度可以說特別的高,尤其是日本茶道裡面有很多研磨茶粉的內容,其實就來源於中國,在唐代人們喜歡將茶葉磨成粉在和其他調料一起煮,這種方法叫煎茶法。而將茶粉製成茶膏後再攪拌著喝,這種飲茶方法叫點茶法,源自宋代。

日本的茶道文化其實就是以唐宋的茶道文化為基底而發展起來的。

而日本的醫學,現在我們看日本藥店裡面很多「漢方」,而這些漢方大夥日本的傳統醫學是啥東西心理有數了吧,和日本一樣的還有朝鮮之類的儒家文化圈國家。日本早在576年就有醫書典籍傳入,而僧人傳入的醫書典籍算是最多的,尤其是鼎鼎有名的鑒真大師。

建築方面,日本古都平安京又自稱洛陽,而平城京則完全是仿造唐朝的長安修建的自稱「小長安」。日本的住宅和寺廟古塔建築亦多仿照中國古代的建築而成。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對這點應該頗有認同。

所以說,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是個成功的國家,中華文明強於世界的時候,就向中華文明虛心學習,之後再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開始自己的本土化工作,從而一下子從一個落後的農業部落成為了先進的律令制國家。而明治維新的時候,有毫不猶豫的向西方學習,一下子,邁過了封建國家和近代國家的大門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re4u2wBJleJMoPMDfS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