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陽系變為一個雙星系統,會出現哪些變化?一切都會大亂套

2019-12-11     科學信仰


如果天上有兩顆太陽,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唯一的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都圍繞太陽穩定而有序地運行,這是一種非常簡單也非常穩定的恆星繫結構。而在宇宙之中,並不是所有的恆星系都只有唯一的一顆恆星,有的恆星系有兩顆恆星,這就是一個雙星系統,而如果有三顆恆星,那就是一個三星系統。

地球能夠孕育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穩定的恆星繫結構,那麼如果太陽系變為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天上出現兩顆太陽,會給地球以及整個太陽系帶來哪些變化呢?如果說太陽系中再出現一顆恆星,那麼無疑就是木星了,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除太陽以外最大的天體,素有「失敗的恆星」之稱。


木星變為恆星,這在現實之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為要成為一顆恆星就必須要知道達到太陽質量的8%,只有達到了這個質量,才能夠成為最小的恆星「紅矮星」。而且如此之小的紅矮星並不能恆久維持其恆星的地位,因為質量太小,所以中心溫度不夠高,不足以長時間維持核反應,所以最小質量的紅矮星會逐漸黯淡下去,成為一顆褐矮星。

在天文學上普遍認為褐矮星並不是真正的恆星。可即使是只有太陽質量8%的紅矮星,木星也遙不可及。沒錯,木星的確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質量比其餘七大行星的質量總和的二倍還要多,可是和太陽相比,還是太小了。在太陽系中,太陽自己就獨占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


也就是說,包括木星在內的所有太陽系天體的物質總量才占太陽系物質總量的0.14%。

換句話說,太陽系中除太陽以外的所有天體都被木星所吸收,木星也無法點燃聚變成為恆星。不過,這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木星變為恆星對於地球生命而言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表面上看起來,木星變為恆星,似乎對於地球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因為木星和地球的最近距離達到了6.3億公里。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其距離地球1.49億公里,我們才能夠享受到它的光和熱,而如果是一顆質量只有太陽質量8%的紅矮星,還距離地球6.3億公里之遙,那麼從地球上看去,亮度可能還不如滿月,所以也用不著麻煩後裔把它射下來了。變為恆星的木星雖然給地球帶來不了多少光和熱,但並不代表沒有影響。


木星一旦變為恆星,將會打亂太陽系固有的秩序。

離木星較勁的天體將會改變自己原有的運行軌道,轉而圍繞木星運行,比如土星和小行星帶。不過土星和小行星帶運動軌跡的變化和我們無關,我們更關心的是對於地球的影響。木星距離地球很遠,所以即使它增大為一顆紅矮星,也不足以迅速改變地球的運行軌道,它對於地球的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地球會因為木星的引力作用,軌道會緩慢向木星拉近,這種作用很快就會導致地球軌道變為明顯的橢圓形,而擁有橢圓軌道的地球再也不可能享受到均衡的日光,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忽遠忽近,地球生態將出現急劇變化,大部分的生命都會因此而滅絕。而這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木星引力的拖拽作用下,有朝一日地球軌道可能會徹底改變。


上面的假設其實過於簡單了,因為我們假定了木星軌道的恆定不變,而在現實中,質量大幅增加的木星不可能還保持在原有的位置,也不可能還保持著原有的運行軌道。

木星和太陽的距離必然會逐漸拉近,因為二者之間的引力作用變強了。隨著木星距離我們越來越近,地球開始能夠感受到木星所帶來的光和熱了,而這種光和熱對於地球生命而言無疑是一場末日浩劫。

​最終地球很可能不是墜入太陽,就是墜入木星。幸好這一切不過是一場不會成真的末日想像,就像開始說的那樣,太陽系中已經沒有足夠的物質讓木星吸納了,木星這顆「失敗的恆星」也只好永遠失敗下去。我們的太陽系也將一直​保持著原本的樣子穩定運行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3Gj9m4BMH2_cNUgFW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