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湖水怪很像蛇頸龍?蛇頸龍的頸其實並不靈活,甚至不能抬頭

2019-11-26     科學信仰

怪獸是人類對於大自然中未知所產生的恐懼的一種具象化描述。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之中,都有著關於怪獸的傳說,而有一些怪獸早已經名聞天下,尼斯湖水怪就是其中的一個。最早關於尼斯湖水怪的傳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阿德曼在他的書中記錄了一個名為聖庫侖的修道士在尼斯湖遭遇怪獸襲擊的故事,至於故事的真假,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

不過一直以來,關於尼斯湖水怪的傳說都僅限於故事的等級,因為在以前受制於技術手段,人們對於這種趣味也只是口耳相傳。直到照相機的出現,各種有關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便開始層出不窮。久而久之,不僅普通人對此饒有興致,很多科學家和學者還親自前往尼斯湖去一探究竟,可惜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任何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尼斯湖水怪的存在。

雖然沒法證實尼斯湖水怪的存在,關於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也大多被視為騙局,但這其中卻隱含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關於尼斯湖水怪的描述和照片來看,這種傳說中的怪獸很像是一種遠古時期真正存在過的動物,它就是蛇頸龍。

蛇頸龍是恐龍的一種,屬於調孔亞綱鰭龍目蛇頸龍屬,通常認為蛇頸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在侏羅紀早期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繁盛時代。蛇頸龍屬於海生爬行類動物,從體型上來看,並不是一種特別巨大的恐龍。

人類發現蛇頸龍的時間比魚龍要晚一些,不過一經發現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通過所發現的蛇頸龍化石分析,蛇頸龍相比之前發現的魚龍,與蜥蜴更加接近。從蛇頸龍的外形來看,它與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實在是像極了。

蛇頸龍會不會就是尼斯湖水怪呢?這應該是想多了。

蛇頸龍雖然以「蛇頸」來命明,但它脖子的靈活性完全不能夠和蛇相比,原因就在於蛇頸龍的脊椎骨太過緊密了。從蛇頸龍化石可以看出,蛇頸龍的每一節脊椎都以十分緊密的方式相連。這就必然導致它的脖子很不靈活,甚至是幾乎無法做出什麼太大的動作。

在想像中,蛇頸龍應該是像天鵝那樣,可以將脖子做「S」型彎曲,而事實上不要說做「S」型彎曲了,就是像尼斯湖水怪那樣,將脖子豎起來露出水面都是不可能的,因為蛇頸龍的脖子根本就不能夠出現大幅度的上下移動。無論是上下移動,還是左右移動,幅度都非常小。那麼這個近乎於不能動的脖子有什麼用呢?唯一的用途就是控制前進的方向了。

在蛇頸龍幾乎不能移動的脖子最前端是蛇頸龍的頭部,和蛇頸龍的身體相比,它的頭部所占的比例是比較小的。

蛇頸龍的口鼻雖然短小,但是其卻能夠吞食很大的獵物,因為蛇頸龍的嘴可以張得很大很大,在這張大嘴中布滿了圓錐形的牙齒。現在認為,蛇頸龍最為一種海生生物,其主要的食物應該取自於海洋中的魚類,而它的大嘴和圓錐形的牙齒就是捕獵的利器。

通常我們所見的蛇頸龍想像圖中,蛇頸龍的四肢都是以鰭狀呈現的,然而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蛇頸龍的鰭狀肢實際上是有腳趾骨的,蛇頸龍有四個鰭狀肢,每個鰭狀肢上都有五個完整的腳趾,每個腳趾都是由巨大的趾骨所組成,這使得蛇頸龍整體上看起來就如同一隻巨大的海龜一樣。

從蛇頸龍的骨骼化石中可以看到很多其它生物的影子。

比如蛇頸龍的胸弧就和烏龜身上的骨頭十分相似。蛇頸龍的肋骨是單頭式的,肋骨緊密排列,尾巴筆直且短小。很多水生生物都是依靠尾巴來推動身體在水中前行的,而蛇頸龍是一個例外,因為蛇頸龍的尾巴相對於身體太過短小了,所以蛇頸龍的鰭狀肢就比其它水生生物顯得更加有用,因為它完全要靠四個鰭狀肢來保持自己在水中的運動。

蛇頸龍並不是一種非常龐大的恐龍,首次發現蛇頸龍的化石,其只有3米左右,現在認為蛇頸龍的體型一般不會超過5米。儘管這樣,蛇頸龍也是中生代的海洋霸主之一,在很長時間以來,蛇頸龍與魚龍等水生生物共同統治著海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wXbpm4BMH2_cNUgF9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