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絕大多數的人不愁吃穿,一不小心就會被慢性病盯上,比如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就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三大慢性病。高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時候,對血管壁的壓力高於正常值。它多在勞累,精神壓力大後出現頭暈、頭痛、疲勞、心悸的表現,雖然它沒有給人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它是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有些人一聽說自己有了高血壓就很害怕,希望能立刻吃藥來控制血壓。其實,這4種情況下的高血壓是不需要吃降壓藥的。
1.正常高值
相關指南上定義高血壓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收縮壓就是 水銀血壓計測血壓時聽到的第一個聲音,舒張壓就是最後消失的那個聲音。當收縮壓在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在85~89mmHg,稱為正常高值。這個時候血管內的高壓力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們可以不吃降壓藥,從改善生活方式來降低血壓。對於老年人的血壓,收縮壓維持在150 mmHg以為也是可以的,因為老年人血管彈性較差,需要一定血壓來完成血液組織灌注,太低了反而會出現頭暈的表現。對於有腎臟疾病出現蛋白尿、血尿的時候可能對血壓的要求就更高了,最好將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內。所以不同疾病可能對需要的血壓值要求不一樣,血壓個體化,最好諮詢一下專科醫生。
2.假性高血壓
血壓的數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當情緒不穩定,血壓袖帶綁的太緊或者太小,體位不正確時,都會導致測得的血壓值偏高,而真正的血壓值是低於測量數值的。這種情況也是不需要吃藥的。只要定點、定血壓計、定專人、採取正確的測量方法和體位,就可以避免假性高血壓。
3.運動引起的高血壓
運動會使人心率變快,心搏出量增加,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變高。休息一段時間後,血壓就會慢慢恢復到正常。這種情況也是不需要吃藥的。
4.藥物副作用引起的高血壓
現實生活中,很多癌症患者都要進行化療,吃化療藥物。這些人中有些人是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但是在化療期間,他們的血壓會超過正常值,停用化療藥後血壓又恢復正常。這種由藥物副作用引起的血壓增高,只要血壓不是特別高,就不需要吃降壓藥。
其實高血壓也是有分級的,1級高血壓也稱輕度高血壓,指收縮壓在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在90~99mmHg,2級高血壓也是 中度高血壓,指收縮壓在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在100~109mmHg,3級高血壓則是 重度高血壓,指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當出現3級高血壓時,就表明血壓情況很危險了。不要認為高血壓只是老年病,它現在呈現出越來越年輕的趨勢,有中青年高血壓,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患有高血壓的人群,服用降壓藥是一方面的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也是必需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低鹽低脂飲食,不能吃腌制和罐頭類食品,超重者要控制體重,適量運動,自行檢測血壓,長期藥物降壓治療。
【本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柒畦,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x1cc3MBnkjnB-0zvO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