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春雨澤萬物,驚雷驅瘟神

2020-02-19     藝行

文稿 |儒風君原創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氣。諺語裡說:「雨水節,雨水代替雪。」雨水節氣意味著春天正式到來,氣溫逐漸回升,降雪開始變為降雨。天地萬物得到雨水的滋潤,開始煥發生機。

1


天一生水,潤澤萬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春天草木發芽,在五行之中屬木,水能生木,所以春天必然不能少了雨水的加持。「雨」是象形字,左右四個點是雨滴,上面一橫代表雲,也代表天。古人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老子說:道生於一,水德就是天德。正是有了雨水,才有了世間萬物的欣欣向榮。


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古老的農耕民族,中國人對水有太多的感激。人們把它視之為上天的慈悲,上天灑降甘露,潤澤萬物生靈。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了人間的豐饒。雨水就相當於大地的母親,對於大地萬物都有孕育的恩德。雨水有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時節,水獺開始捕魚,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隨地中陽氣的升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


驚雷乍起,辟邪驅瘟


雨水之後,就是驚蟄。古人說::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陽光回暖,春雨陣陣,昆蟲從冬眠中醒來。隨著氣溫回升,地面上升氣流和高空冷氣流形成對流雲層,雷電如期而至。古人說:春雷響,萬物長。春天打雷的時候,電閃雷鳴中,會產生大量的氮化物。這是萬物生長最好的養分。再加上氣溫適宜,水分充沛,所以是最佳的耕種時節。《易經》中此時屬於雷火豐卦,有萬事具備,成就巨大之意。新冠肺炎已持續月余,物資、人力從全國各地支援武漢。
從一開始的措手不及,到現在的對壘狀態。隨著各方努力,武漢集聚的勢能愈發強勁,雷火之下,終究會驅除瘟疫,還山河太平,人間安康。就像最近這寒流一樣,雖然讓包括湖北在內的很多地方遭遇冰雪,但是太陽已經開始北歸,春天的腳步已然不可阻擋。


雷聲起,天下震,滌盪瘟邪,人間氣象,為之一新。民間有習俗,聽到雷聲要擊鼓回應,以示與天地同頻,振奮精神,震懾諸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大家彼此相依,同道同行,定能迎來山河安泰,春暖花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OG6W3ABgx9BqZZIfl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