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置英國女婿,全家騰出來給他隔離,入境人員都一樣誰都別慣著

2020-03-23     亦君說書

最近世界各國新冠確診病例越來越多,中國反而成了世外桃源一樣的存在。留學生、華僑、以及有簽證的外國人都想往國內擠,浦東機場每天都人滿為患,給防控境外輸入病例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近日,新聞報道一名英國女婿經過德國、法國、瑞士,通過台北轉機回滬後,不顧丈母娘、妻子以及2個月大的寶寶的安危,不肯去集中隔離點隔離,非要居家隔離。

上海的居委幹部把他接到小區空置的老年活動室,讓翻譯以及他的妻子反覆跟他溝通。無奈英國人就是不同意,堅持不去集中隔離。

街道工作人員好話說盡,從下午2點調節到晚上8點,最後終於想出把他老婆和丈母娘帶孩子一起送到同小區的親戚家裡,讓他一個人在家隔離的辦法,才解決了問題。

老實講,作為上海人,剛開始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很生氣。為什麼不強制隔離?為什麼要浪費工作人員這麼多時間?為什麼最後還讓他「如願以償」了?

網上一些人罵得很難聽。但是冷靜下來,還是想實事求是地說2點。

第一,從程序上來看,這個處理結果並沒有違反政策。按照上海的入境人員管理措施,要麼集中隔離,如果居家隔離的話是「一人一家」。雖然把全家撤出來給他隔離很荒謬,但從政策上看是OK的。

第二,上海的居委幹部,我是了解的,都有點「老娘舅」思維。以前沒有小區、物業的時候,誰家夫妻打架,鄰居吵架,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找居委會幹部來調節。

從這幾個居委幹部之前的事跡看,也確實屬於「老娘舅」式幹部。他們曾經拿著隔離居民的藥品清單去衛生站幫忙配藥,衛生站缺藥,又跑去三甲醫院,最後親手把高血壓藥送上門,還安排居委幹部輪流去超市買菜,送到人家門口。(這些服務對象都是中國居民)

我之前有段時間換工作,社保沒來得及移交,居委會也是隔天就打電話給我,問我情況。

所以說,這件事也未必是他們對外國人特殊優待,他們只是習慣了做事做到極致,服務到位。也請大家口下留情。

當然如果這要不是個外國人,估計居委會的大媽早就火力全開,哇啦哇啦地教育起來了:老婆剛生完小囡,弄哪能噶不懂事體啦?(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噶自私啊弄?(你怎麼這麼自私)

上海里弄阿姨的戰鬥力是很強的,尋常夫妻打架,一通批評教育,再加安撫,不要半個小時,兩個人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焉了。

這要是一個外地女婿,只有兩種可能,要麼被「罵服」了,要麼女婿忍不住,暴起罵人,然後叫警察,解決。

現在遇到「洋女婿」,靠翻譯,里弄乾部十成功力一成也發揮不出來。人家油鹽不進,也不動手,也不罵人,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想出這麼一個「下策」。只能說這事合法卻不合情。

比起來,我更憤怒的是這個女婿和女兒。甭管哪國人,老婆生孩子不在身邊且不說,回來一點都沒把老婆孩子放在心上,路上輾轉這麼多國家,風險這麼大。小孩才2個月,老婆剛生完,把自己當大爺了,簡直沒有心肝。

還有這個女兒,都這樣了還認不清嫁了個什麼東西?你就堅決不搬,不給他進門,能怎麼樣?

還要連累小嬰兒和老母親三個人跑去親戚家。我要是你親戚,我都不給你登門。自己家讓給洋女婿,抱著2個月的娃去親戚家一住兩個星期,哪有這種道理。親戚做錯啥了?

對於這種老公,不肯隔離是伐?那就直接離了,讓他簽證失效,直接遣返回英國就對了,這樣就徹底不用隔離了。

說回我們落實境外人員入境政策,真的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要再為一個人浪費基層工作人員這麼多時間了。本來無論是不是中國人,入境都應該入鄉隨俗。加上現在是特殊時期,建議在送隔離人員回小區前先聯繫好,有條件隔離再送回來,沒條件直接送到集中隔離點。而有沒有條件,應該只有一個硬指標,是不是家裡確實沒有其他人。

無論是湖北人,英國人,還是任何一個國家回來的人。任何人,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要搞特殊化對待。本來入境這塊工作量就大,如果為了外國人開了口子,既自找麻煩,又是對其他按照規矩老老實實隔離的同胞的不公平。

隔離點就是特殊時期給入境人員臨時落腳的地方。只要有水喝,有飯吃,就可以了。像上圖德國人這樣提那麼多要求,真的以為是請他們來度假的嗎?

我們的基層工作人員應該硬氣一點,基本的流程和條件做到了,一日三餐都不少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要咖啡要紅酒,對不起,沒有。也不能允許企業給他們送過來。

隔離就是隔離,任何人都不應該搞特殊。今天允許企業給德國人送食品,那明天留學生的家長要給孩子送吃的你們收不收?後天是不是快遞、美團都可以送?

上海的基層工作人員已經那麼難,工作量那麼大了,對於這樣無理的要求就該挺直腰板拒絕。不要怕他們打12345投訴,就算投訴,只要捫心自問,確實按照隔離標準流程做了,就沒什麼好怕的。

說實話,上海的隔離條件真的很不錯。網上一個留學生妹子實拍自己從倫敦轉新加坡回來的視頻。她飛機落地已經凌晨1點,機場的工作人員還在全副武裝給旅客作登記。

清潔工每隔1小時會來噴消毒噴霧。

登記完過1個多小時機場大巴就來了,雖然只有兩名入境人員,大巴上還是配了一名警察,一名醫生和一名司機。

到了隔離的賓館,都已經凌晨三點了,下車就有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在外面接應。量好體溫告訴她下午1點來給她測核酸。隔離賓館的居住條件也很不錯。

妹子都感動哭了,說以後一定要好好報效國家。(妹子太可愛了,大部分留學回國的孩子還是很懂得感恩的。)

這樣的隔離條件,無論接待誰,都足夠了。

各位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你們辛苦了,不要想著求全責備,你們完全可以硬氣一點。咱們是工作人員,不是服務員!

記著,你們的背後是14億中國人給你們撐腰。

無論是誰,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搞特殊!

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台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FvDB3EBrZ4kL1Vidw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