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上海的「全民搖號」政策出來,我寫了篇文章分析了中產階級的孩子可以鬆鬆綁了,「人還沒有板凳高」的小娃娃終於不用急於在各培訓機構間疲於奔命。
沒想到居然有不少人私信說:那牛娃怎麼辦?這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我本來覺得也對,有些牛娃辛苦多年,臨門一哆嗦突然從憑實力變成了靠運氣,確實挺鬱悶的。結果發現好幾個這麼說的都是幼兒園的娃媽。這我就有點看不懂了,你們就這麼看好期貨嗎?娃還這麼小就覺得搖號搖虧了?
其中一個媽媽頭頭是道地給我講,本來她都規劃好了,小學一定要上XX民辦,這樣初中才可能考上XX民辦,才有機會衝擊「四校八大」,而只有上了「四校八大」,才算一隻腳踏進清華北大的門了。
我想起她娃才剛上中班,弱弱地問:你娃還沒到5歲吧,至於麼?她特別理直氣壯地說:這種事就是要一開始就規劃好,現在誰不是娃在肚子裡就開始謀劃啦?香港那邊連受孕時間都要算好,他們那好學校只收1月出生的寶寶。
我竟無言以對。真是不搖號不知道,原來一門心思衝擊top2的爹媽有這麼多。一個老師朋友嘲笑我少見多怪,這種父母多了去,考試100分跌到98都要找老師「談談」。對他們來說,父母規劃好的路就是天理,最好小孩每一步都在軌道里,不能偏一點點。
各大親子號也紛紛為這些心懷大志的父母發聲。
你品,你細品,張口就要幹掉95%的競爭對手。
還有這個,無比悲壯,我原來以為把考場比成戰場只是一種修辭手法,結果人家是真心這樣認為的。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到底會不會像機器人一樣,一切由親媽說了算,指哪打哪。從出生到上大學,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真的可能嗎?12年求學路,每一步都不可以差踏錯,有那麼容易嗎?
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是我朋友兒子班上的一個孩子。他跟我朋友兒子是髮小,兩人上同一個民辦小學,那孩子成績一直在年級前十。初中他們上的是民辦名校,那孩子成績也還不錯,年級前50。按說這就是一個規劃好的牛娃,父母在他身上也花了很多精力,奧數、英語一樣不落。
現在初二,上個學期他突然休學了,說是心理了出問題,堅決不肯上學。朋友兒子私下告訴父母,說他給班上女生遞情書,被嘲笑了。現在那家父母急得要死,都跪下來求過孩子了。後面還不知道怎麼樣。
另一個是故事發生的比較早,主人公於是2013參加年高考。
我以前一個關係很好的網友,她兒子小學讀的是菜小,除了數學成績好一點,其他都不咋地。尤其是英語那真是全班倒數。她說小學畢業的時候,她兒子認識的單詞大概都不超過50個。
曾經她給兒子報了英語新概念,結果上了以後兒子吃飯也不香了,成天沒精打采的。她心疼,就說:要不咱不上了吧!結果兒子一聽就高興了,連忙說:好呀!好呀!後來就真的沒上。她只好讓兒子去考了一個不要求英語成績的菜中。
菜到啥程度,在這個學校讀書的街坊小孩,平時一問都說名次排名靠前,結果中考連個普高都沒考上。世事就那麼奇怪,她兒子上了初中以後突然像吃錯藥一樣,開始用功讀書。一路逆襲到全校第一,最後考上了她們當地一家超級中學。
剛上高中那會,那孩子成績也是年級排名靠後,又是一路逆襲上去,一直到年級前20,老師都說這孩子是清北的料。他們那個學校,班級前十都有機會考上清北。結果他為了準備北大自招,耗費了一個月,差一點點沒招進。高考成績668分,按照他們老師的說法,他考砸了,比平時成績低了10多分。最後與清北失之交臂,進了浙大工科實驗班。
我跟她取經,問她是怎麼把兒子培養地這麼好。她說真的沒做什麼,但是小學的時候,她從來沒打擊過兒子。就算他英語那麼差,她也沒怎麼樣。當時她對孩子的預期就是將來能上一個二本,自食其力就可以了。
這個媽媽說了一段話,我印象很深刻,大意是求學就像登山。幼兒園大家都應該在山腳下玩。不要提前推他們爬山。因為那時候娃腿腳還稚嫩,你拼了命也只能推那麼點。等到正式上小學大家都開始登山,先走的路一下子就不明顯了。而就算小學這段你一路領先,等到升初中那會又要停下來,等所有人都到了,才能進行分組,然後進入下一階段。
六年中跑得快的會一直領先嗎?也許,但也可能因為一直跑,他覺得累了,疲了,開始做小動作了。青春期也到了,不再聽任父母安排了。而之前的落後小組的娃也可能長大了,更有力氣了。他反倒覺得小時候太貪玩,不用心,所以才落後。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好好跑,拚命向前沖了。
你可以說這些都是個例。沒錯,我也承認。
但阿甘說過,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的。
人生就是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料之外的事。沒有誰能拍著胸脯說一個人能把另一個人安排得明明白白。上一個包攬兒子一切的還是孫楊的媽。即便是她也只猜中了開頭,而沒有猜中結局。是她一手把兒子培養成了世界冠軍,卻沒想到又一手毀了他。
就算單論學習,開竅跟不開竅差距也很大。
我高中時數學成績比較糟糕。我就讀的高中是上海一所老牌市重點,數學老師都是讓我們自己看書,做題,然後他髮捲子測驗,完了講題。我覺得課本、練習冊上的題跟老師出的題差了十萬八千里。書上講的是怎麼切肉,考的卻是如何包餃子。所以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在及格線徘徊。
後來我出國留學,一下子跟「鬼摸了腦殼」一樣,理科全95分以上。天知道,小學三年級後我都沒見過滿分長啥樣了。當然你可以說國外理科容易,也許這是真的,但高數應該不會差太多吧。我自己心裡很清楚,那就是一層紙被捅破了的感覺,突然我就對數學「不怕」了,拿到題再不是一臉懵,而是心領神會這題該套哪個公式。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開竅跟不開竅真的差好多。這玩意就跟武俠小說里的「任督二脈」一樣,打通了立刻內力大增。
所以各位牛娃的媽,尤其是幼兒園牛娃的媽,是不是可以考慮高抬貴手,給孩子一點空間,允許他們犯點小錯,允許他們暫時跑不了那麼快。
民辦搖號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壞事。就算你認準了非清北不上,你又怎麼知道你的孩子是速度快、爆發力強但跑不了很久的豹子還是速度不那麼快但耐力久的駱駝呢?
未必晚成輪早達,好將高笑代長吁。
亦君說:一說民辦搖號,一群家長就開始問:「那牛娃怎麼辦」?有什麼怎麼辦啊?既然手裡拿著一把四個二帶兩王,何必到處問別人該怎麼打。人生又不是只有「清華和北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jI16nABnkjnB-0zppaa.html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台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