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周谷堆、新中菜市檢測結果來了!還有……

2020-06-19     愛上合肥

原標題:合肥周谷堆、新中菜市檢測結果來了!還有……

據最新消息

6月13日至14日

合肥市疾控中心檢測人員已對

周谷堆、新中菜市兩大批發市場

三文魚進行了取樣檢測

昨日

小愛從合肥市市場監管局獲悉

兩大批發市場此次取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麥德龍超市檢測結果也為陰性

瑤海區

近日,瑤海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嚴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重點檢查食品進貨查驗記錄、進口食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明文件、人員健康管理等內容,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記錄相關要求,不得採購、貯存和銷售無溯源憑證、來源不明或過期變質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加強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284人次,檢查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便利店、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共140餘家次,督促整改13家。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深入開展排查工作,持續加大排查力度,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廬陽區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廬陽區市場監管局反應迅速,積極應戰。

6月13日,該局根據12日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檢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情況,立即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加強對食品集中交易市場、食品銷售經營者、餐飲單位的監督檢查,強化重點環節疫情防控工作。

6月15日,該區領導、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帶隊摸排廬陽區所有菜市場銷售三文魚情況,及與北京新發地、京深海鮮等市場的人員與業務往來情況。

據廬陽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疫情風險新變化,該局及時調整防控重點,加強市場巡查,重點檢查菜市場、大型商超商品(特別是進口食品)索證索票,經營場所消毒消殺,入場人員佩戴口罩、測體溫、掃安康碼等工作,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將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到實處。

小愛也從安徽省消保委獲悉,近日,北京市新增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且溯源調查顯示與市場和生鮮食品有關聯!

為此,安徽省消保委發布13號消費提醒,

提醒消費者,

在不放鬆個人防護意識,

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

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同時,

也多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情況!

社區團購食品一定要能溯源

其銷售的食品種類繁多,不僅有新鮮蔬果、生鮮水產、禽類肉蛋,還有酸奶、麵包、滷菜等加工食品。食品來源也不一而足,有正規廠家、商家產品,也有所謂原產地直采、農戶直銷、手工製做的食品。

這其中如何保障食品品質是關鍵,消費者一定不要僅圖方便,要選擇能夠保證溯源和安全的食品。

攤販飲食也要看資質

剛剛實行的《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要求建立食品小作坊、小餐飲、食品攤販監管制度,實行食品小作坊登記制度和小餐飲、食品攤販備案制度。

即使是小的食品作坊和攤販也有小作坊登記證、小餐飲信息公示卡、食品攤販信息公示卡,卡上將載明經營者的姓名、食品品種。

散裝食品也有標註

《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明確規定,散裝食品銷售也應在擺放食品的位置、容器、外包裝上有標籤,標註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並且清楚明顯,容易辨識。

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採取防塵防蠅防鼠防蟲、設置隔離設施、提供專門取用工具等措施,防止污染。

外賣餐食要看包裝

消費者在通過網絡購買食品的,一定要選擇其外包裝和運輸條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如,一些餐飲企業和外賣網站會給外賣食品加上食安封簽,避免外賣食品配送時安全和交叉污染,這值得提倡。

外賣還應有隨餐小票或者清單,要標註食用時間提示和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繫方式,以及網絡平台名稱、訂單編號等信息。

結合現狀,

很多網友都會關註:

生鮮食品現在還能吃嗎?

生鮮食品還能吃嗎?

病毒學家專家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為哺乳類動物,三文魚和海鮮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不會感染病毒,體內不會潛伏新冠病毒。但是表面可能會因為環境而存在病毒。

由於進化距離太遠,在人肺的病毒一般不會傳染給魚類,魚類鰓上的病毒也不可能傳染到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魚類是變溫動物,人類是恆溫動物,病毒要穿行在不同溫度的動物中很不容易,目前全世界還沒有發現人類與魚類共患的病毒疾病。

不過,由於目前不知道三文魚等海鮮類產品上的病毒到底來自何方,所以暫時不要生吃三文魚。

烹調的高溫能夠有效讓病毒失去活性,因此建議大家儘量把三文魚做熟再吃。

專家表示,冠狀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差,常規包裝的食品經過滅菌以及長時間的儲存、運輸,帶有病毒的風險較低。生鮮產品因為需要冷藏冷凍,相當於給病毒提供了庇護所,因此可能有風險。但只要做熟了就不用擔心。

我們還要注意什麼

不必囤貨各種食品。各超市都會繼續供應充足。蔬菜水果完全不會受到影響,更加不必囤水產肉蛋等生鮮產品。

儘量避免接觸生魚生肉等食品原料。去購買時最好帶上手套,在購物筐中避免它們與蔬果或其他熟食物接觸,回家後及時分裝處理,無論案板、菜刀、容器,都要生熟分開並及時徹底清洗。

接觸任何生魚肉海鮮包括生雞蛋殼之後,都必須馬上徹底洗手,然後才能接觸其他食物和器皿。否則有很大的交叉污染風險。

延伸閱讀

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夏季低風險地區防護指南,分為場所篇、單位篇、人群篇三大部分,增加了食品消費者、食品從業人員等人群的防護要求,特別提出食品消費者在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後,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污染。

但生肉不直接沖洗怎麼洗?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可以用器皿裝水來清洗,之後再清洗器皿。可以用鹽水、鹼粉或我們用的一些洗滌靈對器皿進行消毒,這些東西都能起到清潔的作用。

小愛再次提醒大家:

入口的東西,

一定注意安全!

編輯 | 小狸

‍ 素材來源 | 合肥晚報、工人日報、丁香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viEY3MBfGB4SiUwcg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