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意外每年致2200孩子死亡!這些知識,你必須知道

2020-01-04     崔玉濤育學園

據公安部統計:2018年全國共發生涉及孩子傷亡的交通事故2萬餘起,造成2200多名孩子死亡,相當於每天有6名孩子在路上死亡。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和家長們粗心大意脫不了關係。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會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以為這樣就是安全的,但事實告訴我們,這並不能避免悲劇發生。

01過馬路不能牽孩子的手

對於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父母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為牽著孩子的手就萬無一失了,但事實上這樣存在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之前一場交通事故中,一個媽媽牽著孩子的手,準備過馬路,可孩子不知為何,突然輕易掙脫,沖向馬路,瞬間被疾馳的皮卡車撞倒。

為什麼明明抓住了孩子的手還會這樣?原來孩子手掌小容易掙脫,手心又容易出汗,而且冬天很多家長會塗護手霜,手滑不容易牽住孩子。所以,這裡要提醒大家,家長帶孩子過馬路的正確姿勢並不是牽著手,而應該是抓著孩子手腕,因為抓緊孩子的手腕,就算孩子遇到分心的事物也不容易掙脫。

交通安全除了過馬路抓孩子手腕,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02如何教孩子交通安全知識呢?

交通安全教育越早越好

經常有家長問起,該在孩子多大的時進行安全教育呢?其實對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多早都不為過。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說:「僅僅在幾百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大腦才學會了這項新技能:在危險發生之前確定危險的時間和位置。」但這個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來源於我們的經驗。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交通安全經驗需要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言傳身教。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而不是自己不守交通規則,還催促孩子快點走,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

告訴孩子避開駕駛盲區

駕駛盲區,一直都是不被我們重視的「潛在殺手」。9月20日,湖北一個母親帶著2歲女兒在小區車庫等待老公。等待過程中媽媽蹲下哄孩子,這位媽媽蹲著的地方,剛好就是來往車輛的視線死角,一輛SUV車在轉彎過程中直接朝母女倆碾了過去,最後媽媽肋骨骨裂、孩子搶救無效死亡。

雖然事故裁定結果是司機因為在停車場轉彎車速過快、未仔細路況觀察負全責,但大家還是十分惋惜,如果這位媽媽安全意識更強一些,注意到直接蹲下來逗孩子,會讓自己和孩子處於司機不容易察覺的駕駛盲區,也許這場事故就可以避免。

根據大數據統計,事故發生率較高的三個汽車盲區:車頭正前方、車前側靠近大燈的位置、車後方。因為兒童體積小,在玩耍時多蹲在地面,加上車輛的視線盲區,這大大增加了事故發生率。

普通私家轎車,倒車區域無法觀察到身高不足一米的兒童;拐彎區域也看不到身高不足0.7米的兒童,而且車體越大、盲區越大。大貨車在轉彎的過程中,司機會有一個視線死角,如果此時有人、車在旁邊,很容易發生車禍,被後車輪碾壓致死。

只要多花5分鐘了解一下駕駛盲區、在汽車通行的地方多保存一分警惕、遇到車輛多保持一點距離,孩子們和我們自己的安全都將更有保障。安全無小事,真正能庇護我們、庇護孩子的,只是多留那麼一點點心。

不在馬路中間停留

據統計,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致死案件中,5-9歲的孩子比例最高。這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以為自己能做好很多事,但實際上他們的視覺感官發育尚未完善,在過馬路時,並不能準確估算出汽車的時速和距離。

因此,當家長知道孩子上下學的路上需要過馬路時,就應該儘量接送,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一定要培養孩子足夠的安全意識。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能蹲在馬路繫鞋帶、和朋友在馬路中間打鬧、在車流中快速跑動等,這都是很危險的行為。

03車上安全也不容忽視

短途慢速時,不用安全座椅

有數據表明:目前兒童乘車安全最有效的保護方式就是安全座椅,能降低嬰兒死亡率達70%,降低4至7歲兒童死亡率達59%。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覺得短途出行開慢點,抱在懷裡就可以了,畢竟很多寶寶都不愛坐安全座椅,哄騙的這點工夫都快到目的地了。

美國兒科學會曾指出,最致命的車禍往往發生在離家8公里、時速40公里以內。即使慢速行駛,緊急剎車的時候,孩子的衝擊力是自身體重的數十倍!這種情況下,力氣再大的成人都無法抱住孩子。

這種意外每年致2200孩子死亡!這些知識,你必須知道

未按照兒童體重、年齡等選擇安全座椅

不同年齡、身高、體重的孩子應該使用不同類型的安全座椅,大方向上,安全座椅分為三類:前向安全座椅、後向安全座椅和加高座椅。美國道路安全部(NHTSA)針對這三大產品給出的適用年齡如下圖,這也間接說明8歲以下的兒童都不適合用安全帶。

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相信冬天很多家長都會把穿著羽絨服的寶寶直接放進安全座椅,繫上安全帶,以為這樣就安全了,其實不然。美國廣播公司NBC,曾經報道過一次觸目驚心的安全座椅碰撞測試。

這組實驗是在時速30英里(約48公里)的速度下進行的,結果可以看出,發生碰撞時,身穿羽絨服的假人娃娃直接從安全座椅中「飛」了出來。而對照組穿貼身衣物的假人娃娃,則只是輕微震了一下,安全座椅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一件羽絨服為什麼會如此危險?原來,羽絨服是蓬鬆狀的,裡面有很多空氣填充。當發生碰撞時,厚實的衣服在強大的碰撞力量下,被壓縮得急速變形。原來的填充空間瞬間釋放出來,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帶就會突然變松。

也就是說,發生碰撞的時候,羽絨服被「放氣」,安全帶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加大,無法再起到約束作用。加上羽絨服光滑的面料特性,以及強烈的慣性,孩子很可能從羽絨服中滑脫出來並被甩出去,產生致命危害。除了羽絨服,其他較為蓬鬆或者光滑面料的防寒服、棉衣也同理,都不可以在安全座椅上穿。


最後,把這首由深圳交警發布的交通安全兒歌送給大家,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解釋給孩子聽。

平安出行第一條,交通安全要記牢;

路口要看信號燈,紅燈停止綠燈行。

路口來往車輛多,追逐打鬧會闖禍;

隔離護欄不翻爬,發生事故受傷害。

出行應走人行道,沒有行道靠右走;

過街要走斑馬線,或走天橋地下道。

一慢二看三通過,莫與車輛去搶道;

騎車更要守規則,不能心急闖紅燈。

乘車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隊;

頭手不能伸窗外,扶緊把手莫忘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V2Adm8BMH2_cNUgGm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