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就是事先沒有任何症狀而突然發生的意外死亡。資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占10%~30%。
老年人猝死,就是事先沒有任何症狀而突然發生的意外死亡。資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占10%~30%。從表面上看,猝死發生突然,但實際上發生前還是可以觀察到一些跡象的。某醫院對268名老年人猝死誘因進行調查結果顯示,
第一是精神因素,如精神受到刺激、過度興奮與悲傷。
第二是過度體力活動,如超強度的體育鍛鍊、病態狀況下的性生活等。
第三是飲食不當,如過飽、過快進食等。另外還有寒冷、飢餓、炎熱、氣壓變化、酗酒、過多吸煙等誘因。例如,有一老年人在吸煙過程中突然發生劇烈嗆咳而猝死,查其原因,生前患有冠心病。
老年人常見的猝死原因有以下4種:
1.心源性猝死
最為多見,常發生於起病1小時內,有的甚至僅數分鐘,主要與嚴重的心律失常有關,如心室顫動。冠心病患者發生這種猝死多見。有些人平時可以沒有心絞痛等症狀,猝死發生後,屍體解剖發現其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說明有隱匿的冠心病存在。此外,高心壓病累及心臟,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容易發生猝死。心肌炎、心肌病也可引起猝死。
2.中風性猝死
中風引起猝死的時間可達數小時至1天,多見於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樞部位的出血性中風,也可見於範圍較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伴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脫落進入腦循環,造成多發性腦梗塞,也易發生猝死。反覆發生中風也容易猝死。
3.窒息性猝死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病人可由於嚴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發生夜間猝死。長期使用激素突然停藥時,更易發生猝死。如過量使用止喘氣霧劑,可引起支氣管痙攣,窒息缺氧,導致猝死。長期臥床不起的老年病人,因體弱無法用力咳嗽排痰,使痰阻塞氣道,在繼發肺部感染時更為嚴重,導致肺源性猝死。由於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狀往往不典型,未引起重視,這種死亡常令人感到意外。
4.噎食性猝死
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飲酒後更為遲鈍,時常會「噎食」。大塊的食物可能會因此阻塞大氣管,導致老人窒息而死。老人猝死前無法言語,常用手指指著喉部,隨之臉色青紫,兩眼上翻,猝然傾倒。
若發生猝死,心跳呼吸停止4分鐘後,大腦細胞的能量ATP耗盡,隨即大腦細胞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腦細胞死亡接踵而來。如能在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初級急救,並及時呼叫急救中心,將病人交給醫務人員,則大概有43%的猝死者能存活;如超過8分鐘才開始搶救,則存活率幾乎等於零。因此,現場搶救十分重要。家屬或在場人員在向急救中心呼救時,應將病人仰臥於硬板床或水泥地上。迅速做好以下三件事:(l)打開氣道。搶救者一手置於患者前額,用力往下壓,另一手的食、中指將患者下巴自上抬。(2)人工呼吸。以每分鐘12~16次的速度進行,第一次可連續2次吹氣,使已萎縮的肺張開。每次吹氣時看到胸腹部隆起即可。(3)心臟按壓。搶救者一手掌根放置於病人胸骨中下1/3處,另一隻手的掌根放在前手背上,手臂交叉離開胸壁,按壓時應注意垂直向下用力,每次按壓和放鬆時間相等,每分鐘按壓頻率為80~100次,深度4厘米左右。可由兩人輪流進行。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避免情緒波動和精神負擔,增強自我克制能力,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遇事要冷靜對待,泰然處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避免「怒則氣上」,招致不良後果。因為精神刺激易使血液中兒茶酚胺含量上升,引起血小板凝集,堵塞血管,產生猝死。
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增加體內熱量的消耗,防止脂肪的貯存。鍛鍊還可以提高心肌功能,增強心臟的應激能力,以適應不同條件的影響和不同因素的刺激。
避免勞累,保持足夠睡眠。注意合理營養,冬季適當吃點補品,食譜中防止過量攝入脂肪,以免引起肥胖。
定期體檢,消除或減輕與猝死有關的危險因素。老年人生病後一定要及時就診,那怕是出現輕微的症狀也不要放過。特別是對心絞痛突然加劇或心律失常、心跳加速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去醫院,或打120電話叫救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