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 | 戀小暖
最近,28歲北大女博導年薪90萬的報道傳得沸沸揚揚,女博導獲安家費220萬,還有300萬到400萬之間的科研啟動和科研條件建設經費。
女博導不僅有顏值,更有才華。
2014年獲得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2014年到2019年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曾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Cell》《Cell Research》等發表過論文,實力大家有目共睹。
她還被授予「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等榮譽。
網友們羨慕不已,紛紛感慨: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讀書改變命運!
你不想吃生活的苦,就得吃讀書的苦,而讀書的苦,比起生活的苦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
猶記得學生時代,我考入全區最好的高中,那時候身在福中不知福,覺得學習異常枯燥無味,又融入不了集體,於是一門心思想著輟學。
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我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
幸好當初堅持了下來,如今倒不是有多成功,但起碼能夠保證自己衣食無憂,工作和生活都有保障。
而在學校里養成的學習習慣,也貫穿著我的一生。
那些小學、初中、高中就輟學的人,大部分都會在同學聚會上訴說自己的後悔。
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沒有考上大學,在「讀書無用論」的洗腦下,他們早早步入社會,在社會上摔了跤、跌了跟頭,才想起讀書的好處來,可是他們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讀書時間。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杭州某科技大學的食堂打飯窗口被詩歌裝飾著,而那些詩歌,出自於食堂廚師宋成寶之手。
宋成寶非常喜歡讀書,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他很喜歡讀詩寫詩。
網友們紛紛感慨道:
「食堂不僅有可口的飯菜,還有詩和遠方」、「在詩與夢想的田野上,肆意綻放!」
有一句話說得好:
「哪怕深陷泥濘,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食堂廚師的讀書事跡感動眾人,人民網都進行了報道。
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到哪裡都能獲得尊重,宋成寶的生活里,不僅有煙火氣,還有濃濃的書香氣。
不讀書的人,內心世界是貧瘠的,正如作家畢淑敏書所言:
他可以聽到雪落的聲音,可他感覺不到肅穆;
他可以聽到兒童的笑聲,可感受不到純真;
他可以聽到別人的哭泣,卻體察不到他人內心的悲苦......
河南某師範大學某餐廳,一開學就發放福利,通過抽籤選擇一則古詩或者論語。
只要你能背出來,一張餐劵就到手了,可以免費吃霸王餐!
這個活動很火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每天有兩三百人參加。
莘莘學子們通過這個活動,由衷地感慨到:
「第一次體會到讀書能當飯吃,憑實力吃飯真香。」
讀書帶來的成就感和充實感,是其他東西遠遠無法比擬的。
前不久,浙大宿管阿姨自學英語,被人拍下後,迅速走紅網絡。
阿姨面對採訪時表示:
「看到樓層里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想再變回一個學習的人。錯過了以前,不想再錯過這個時代!」
這是全民讀書的時代,當孩子坐在教室里,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時,請記得提醒他們好好珍惜機會,摒棄浮躁。因為讀書,自有力量。
慶幸的是,現在越來越多家長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他們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孩子的學習。
但是面對各種各樣的熊孩子,他們明顯心有餘而力不足,別擔心,下面我給你支3招!
適當運用番茄工作法等時間管理方法
孩子天性貪玩好動,你讓他乖乖坐在桌前寫一個小時作業,他們往往會出現厭煩心理,變著法兒偷懶:在桌底下藏漫畫書、跑前跑後消耗時間、嘰里呱啦說個不停……
總之,較長的學習時間讓他們沒有信心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所以乾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敷衍了事。
孩子的精力和專注力都是有限的,不如嘗試一下番茄工作法。
以25分鐘為一個單位,在25分鐘內,專注於一項學習任務,不做其他無關的事情,直到25分鐘結束後,進行短暫的休息。
4個番茄時段後,來一次較長的休息。
番茄工作法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還會讓孩子覺得成就感滿滿,慢慢愛上學習。
將每天的學習任務列出來,每完成一項,就在旁邊打一個勾,這樣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
當然,也有其他學習管理方法,不要讓孩子一味地死學,掌握好方法,有效管理時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上有一個原則,叫做慾望遵循的是享樂原則,要教會孩子先學會忍受,再學會享受。
如果孩子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那麼主動學習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這樣說道: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在家裡,一定要提供適合讀書的環境,遠離電視機、麻將桌等。
最好設置有一個專門的領域,擺放相應的書籍,供孩子瀏覽閱讀。
孩子看完書後,可以引導他做一下讀書筆記,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心得體會。
出門隨身帶書,讓孩子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行萬里路,也讀萬卷書。
當然,父母要共同參與,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
有一個效應叫做「德西效應」,指的是在學習前期,可以通過給與外部的刺激,比如名次或者物質上的獎勵,讓學生形成自發內在學習動機。
而當學生已經對學習感興趣,那麼對學生的獎勵會多此一舉,會讓他們過分看重名次和獎賞物,所以,
給孩子正面反饋,「德西效應」也不能濫用。
請做一個賞罰分明的家長,及時反饋,讓孩子對學習「上癮」。
孩子們讀書,可以不是為了文憑或者將來的前途,但一定是為了成全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會思考、會感悟、有情趣、有情商、不容易坍塌崩潰的人……
面對世間的挑戰,孩子們總要武裝自己的力量,讀書,就是一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過程。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通過讀書,將別人的經驗和智慧為己所用,從而築造自己五彩斑斕的人生,但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人生中要想走得更遠,就要學會專注地做事情。
專注力是一項從小養成的能力,通過習慣內化為個人成長中的軟實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你需要從孩子幼小階段就有意識地「做好規矩」,培養好習慣!
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
每節課都將傳授一個習慣的養成法
讓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
掃描進入課程
集科學與實用於一身的家庭教育軟體
中華家教APP 已正式上架
歡迎下載
獲取更多家庭教育課程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