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一個耕田種地的農民,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你知道麼?

2020-03-08     回村歇歇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咱今天來聊聊做好一個種地的農民容易麼?

說作為一個當代小農戶之主,還在村裡留守著耕田種地的農民,真的不容易,這絕對不是僑情。因為當代農民種地,早已不是古代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時令日月耕種的靠天收了。

本文感嘆耕田種地的農民,是特指留在村裡種地,為我們十幾億人生產糧食和蔬菜水果,包括養殖業的農民,而不是還是農民身份而不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

根據回村歇歇老農個人體會總結出:「當好一個耕田種地的農民,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歸結為如下幾條:

第一,身體要好,要好到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很多農活不僅耗費體力,而且身體要經得起長時間風吹日曬,雨淋霜打,要不 ?只要是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基本上是「黑瘦黑瘦的」,外在年齡比實際年齡看上去要大許多歲。



農民幹活並且有個很不好的沒法調和的矛盾,越是農忙,農民也沒空在家裡好好做飯,三兩個饅頭一頭蒜或者一棵蔥,一片鹹菜,就要對付農忙時的一頓風餐露宿的「野餐」。

還有些農活,是必須要整天蹲著或者是彎腰才能做,長期這樣,讓多數農民腰疼駝背,成了羅鍋。因此有農民就跪在地里幹活,利如打棉杈,壓西瓜等等。

您想若身體弱的人,怎麼能當農民受得了如此的勞累?

第二,要耐得住寂寞

現在都是小農戶,幹活各干自家的農活。多數時間裡,一個農民到農田幹活,像我們邯鄲平原上,一望無垠的田野上看不見幾個人。

一個人在農田裡幹活,連個聊天說話的都沒有,如果耐不住寂寞,怎麼能行,因此有人兜里裝著半導體收音機。可是有些農活是不能聽收音機的,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寂寞,只能跟土地對話,跟莊稼苗對話。

因此,有不少農民長此以往,養成了沉默不愛開口的習慣。


第三、要耐得住利誘

現在,到建築工地做個農民工,一個月當小工也能掙四五千,只管幹點活,很省心。而像邯鄲平原上,一般年景,這一畝地能賺個千兒八百的就算不錯了。

別說做生意,因為做生意,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打工,只要身體好,不怕累不怕苦都能幹。所以,現在留在村裡種地的,都是有土地情節,有種地情懷的人,他們經得起外面世界的利誘,才能安穩地留守在村裡種田,生產糧食,生產蔬菜水果。

第四、要懂得農事和農業技術、還要懂點農機

當農民這還要懂得農事,某一種農作物何時播種管理,澆水施肥,打藥治蟲。例如良種,化肥,農藥,都得懂,雖然不是專家,但比專家還有實戰經驗。

了解本地氣候特徵,土壤情況,做到因地制宜播種管理。因為農田土壤性質不同,品種差異,每一塊農田澆水施肥,農作物密度等等的些微差別,誰家的莊稼苗就都像自己的娃一樣,只有農民自己能摸清楚其脾氣個性。

現代種地,就離不開農機具,這也必須懂點,如果農用三馬車壞路上,自己得知道是哪兒出了故障。


第五、動手能力要強

農民們有一句口頭禪:光說不練假把式,作為一個農民,你不能光心裡想想,嘴上說說,關鍵是要把種子落土,還要節水節肥節種。

農活怎麼干,這需要強烈的動手能力,要心靈手巧。例如那些剛出土的幼苗,需要「伺候」,如果笨手笨腳的,把幼苗子葉弄破,莖稈弄傷,除草把苗鋤掉,就像豫劇《朝陽溝》里,下鄉知青銀環一樣,把苗都鋤掉了,那還種啥呢?所以,動手能力要強,行動要麻利。

第六、要研究農產品行情

作為農民,以邯鄲東部平原為例,如果是種冬小麥夏玉米,這個在種植的時候,不用考慮市場行情,但收穫以後,何時出售價格高?就要自己做預估判斷。

但要種植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就要判斷種什麼品種,是早熟還是晚熟?要趕那一茬種植,到上市銷售,可能價格高,好出手。這些都需要農民自己來研究判斷。


第七、要懂得營銷

懂得營銷也很關鍵,能把自家種的瓜菜和水果打出品牌,讓採購商直接來地里就收走,這就要進一步學習鑽研了。

這種鑽研是從種的時候,怎麼選種?種植管理,何時上市,收穫的農產品,針對農村市場還是城市市場?是針對高端消費者還是普通消費者。

現實中,幾乎那個村裡都有三五個農民,同樣種相同的瓜果蔬菜,而他們就俏銷,就因為他們懂得營銷,打品牌。

第八、要忍耐村官的一些做法還要學習法律常識

在村裡居住,種地勞動,村官就是一個村的最高行政長官,一般來說,作為一個農民,要和村官搞好關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能忍耐一下就忍耐一下。

村官的一些做法,即使個人不滿意,也不要多言,相信村官比咱農民精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懂的。

當然,作為一個農民,還要學習法律常識,在法律準則里勞動生活,這也是必須的。


第九、要跟鄰居親戚搞好關係

一個村裡居住,和鄰居之間,不是宗族關係,就是上幾代人姻親朋友,或者是當代的姻親朋友。農村完全是一個宗族熟人社會,而不像城市小區對門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作為一個農民,能把鄰里關係處理好,也非常不容易。家族鄰里關係處理好了,在村裡生活就和諧了,和諧了也就幸福了。在村裡跟鄰居相處,更要本著吃虧是福,鄰居家裡有了活,需要幫忙就不惜力氣;但說話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

這個鄰里關係,可比一個單位里上班的同事難處理。一個人上班的單位可以調換,但一個人出生在這個村裡,要是買房住到城市不回來,可以。只要在村裡種地就要在村裡居住。

所以,搞好鄰居親戚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十、要懂得教育子女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也是很重要的,但村裡在家種地的父母,多是文化不高,沒法輔導孩子上學的作業,但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世,學會做人,這個是必須的。

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這是最好的方式了。關於教育,回村歇歇是外行,這裡咱就不展開聊了。總之,在城市教育子女還有很多輔導班,或者是家長一起討論學習。而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沒人討論,也沒有啥輔導班可上。

所以,作為種地的農民更要學習教育這方面的知識,補齊自己的短板。

最後總結:在單位做一個工人,哪怕是建築隊當農民工,工作都是比較單純的,就是把自己業務範圍內的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例如,壘牆的農民工,壘好牆頭;抹灰的農民工抹好抹平牆面;就說當老師吧!把自己的任課課目教好就行了。

而作為一個農民,看似是一個個體,又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個體,其實一個農民,就是一個獨立單位,自己又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還是公關營銷部主管,還得是技術服務部主管。身兼數職的一個農民,不僅僅是指手畫腳,而是這所有的農活都要親力親為,自己制定方案,自己來執行完成。

這要沒兩把刷子,你們誰,還真當不好一個農民?不信?可來農村種20畝地,當個獨立農民試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REfv3ABgx9BqZZIUn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