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國皇室備受爭議的成員之一,瑪格麗特一直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叛逆粗魯不拘言行,但也美麗善良優雅得體;她被稱為『皇室煙鬼』,也被稱為真正的公主;她一直醜聞纏身,也一直熠熠生輝!她是一個幸運的矛盾體,也是一個不幸的她自己!
如今雖已美人消殞,但國內外媒體依舊不難見到與她有關的分析評論文章,不過,大多數的評論分析都停留在她的行為作風,以及曠世容顏上,深及內心的分析很少,而瑪格麗特之所以成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瑪格麗特,更多的因素在於她內心能量的難能平衡!
瑪格麗特用一生在遭遇兩個自己,這其中的一個自己,漂亮、得體,熱烈追逐生活的幸福,充分享受生命的賜予,而另一個她自己,壓抑、悲戚、乖張叛逆,試探逃離皇室的約束和控制,卻又最終依附於皇室的圈養之中,最後,張揚的漂亮和無盡的時尚成了她閃光的標籤,也成了她唯一的、沉默的、無力的武器。
在掙脫皇室、做回自己的這場戰爭中,瑪格麗特戰鬥了一生,可是直至一生消殞,她都沒有贏,也沒有輸,無非是在矛盾糾結中,上演了兩個淋漓盡致的她自己:
被偏愛的,不一定都有恃無恐
1930年8月21日,漂亮的瑪格麗特公主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姆斯城堡,她的父親曾經這樣形容她:「就連樹上的鳥兒也會被這小傢伙吸引下來,圍繞著她歌唱」。由此可見,當時作為公爵,但也身為皇室貴族的父親是何其愛憐他的這位小女兒。
不得不說,瑪格麗特是幸運的,在她生命之初,命運給了她幾乎一切幸運的賜予,公主、城堡、皇室、貴族,而每每提到這些詞語,人們往往很容易聯想到帥氣的王子和美好的愛情,似乎這一系列事物才是美好的標配,故事也似乎只能是這樣的走向!然而,瑪格麗特公主的故事卻被命運改寫了劇本,她擁有了一切童話里的場景,卻沒能擁有童話里的那個結局!
在皇室優渥的環境及父母姐姐的疼愛下,瑪格麗特無憂無慮地長大,1936年,瑪格麗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讓位,瑪格麗特的父親加冕國王,年僅6歲的瑪格麗特親眼見證了父親登上王位的過程,6歲的她不知道這對自己的一生意味著什麼,只是在媒體關注的鏡頭下無憂的歡悅。
但是,一直深愛她的父親卻明白,自己即位,也就意味著未來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將是自己的大女兒伊莉莎白,而他最終愛的小女兒瑪格麗特一生將只能生活在姐姐的光環之下,這對於偏愛瑪格麗特的父親來說,著實是件令他難過的事情,因此,父親即位後,對瑪格麗特更是偏愛有加。
然而,得到了全世界的寵溺又能如何?當父親即位,他們搬進白金漢宮的那一刻起,瑪格麗特的童話劇本就被全部改寫了,因為,她是一個國王的女兒了,一個著著實實的公主了,自此,公眾的監督成了一把她一生都不能逃脫的枷鎖!
如果說當初的瑪格麗特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20多歲時的初戀則讓她明白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道理,那時候的瑪格麗特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大了十多歲的飛行員,彼得·湯森,帥氣的彼得·湯森全然就是童話里的王子,他們的愛情也完美得毫無瑕疵,然而,當時的英國王室對這位飛行英雄卻並不滿意,雖然他在二戰中擊落了11架敵機,但是他充其量只是喬治六世身邊的一名侍衛,更重要的是,他離過婚。
這樣的愛情,是不被皇室祝福和允許的!皇室需要的是有政治效應的婚姻,最不行也要門當戶對!這對於從小就坐擁一切,衣食無憂,獨得專寵,甚至被所有人艷羨和稱讚的公主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讓她明白了,即便是她瑪格麗特公主,也有生而不能為的事情!即便她獨得整個國家的偏愛,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有恃無恐!
越掙扎越疼痛
對於一個初涉愛河的少女來說,沒有什麼比愛情更重要的了!但是愛而不能得,卻讓瑪格麗特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她不能驕傲的把幸福的愛情公之於世,只能與湯森悄悄的來往,類似於一場華麗的苟延殘喘,或許還有一些渺茫得不堪一擊的希望。
然而,1953年,瑪格麗特的姐姐,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瑪格麗特在現場幫湯森撣去衣服上灰塵的親昵照片被媒體抓拍,他們的戀情也得以曝光,並同時引起極大轟動,輿論和王室開始對這對戀人施加壓力。
別人的愛情是生而茁壯,公主的愛情卻被以這樣的方式公之於世,而且緊隨其來的就是一系列的打擊和壓力。不過好在瑪格麗特的姐姐,伊莉莎白二世也一直很偏愛自己的這個妹妹,因此,在這件事情上她雖然表面堅持反對,但暗地裡還在做著一些努力。
對於妹妹,她的態度也不是過分的強勢,在她剛剛登基需要巡視各個成員國而臨行的前夕,還如此告誡妹妹:「我請你再等一年,也並非沒有道理。」甚至連她的近身侍衛建議將湯森外派國外,伊莉莎白都堅決反對,認為這樣會刺激到自己的妹妹,反倒將湯森調進了白金漢宮。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受枷鎖的不僅僅是瑪格麗特,還有她的姐姐伊莉莎白,即便當時她已經是一國之君,也同樣不能出於私愛而違背皇室及臣民。但是,即便擁有姐姐的周旋,瑪格麗特與湯森的戀情還是慘遭阻止,媒體稱這種婚姻是違背皇家傳統的!首相邱吉爾則表示大英國協的成員國首相們會一致反對這件婚事,除非瑪格麗特放棄繼承權!
然而,雖然瑪格麗特後續表示自己完全願意放棄繼承權來成全自己的愛情,但是作為一名基督教信仰者,來自教會將『驅逐出教』的壓力卻終於將她逼進了死胡同,即便這時候還有部分民眾支持瑪格麗特的選擇,但對於瑪格麗特來講,她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
1955年11月,瑪格麗特終於發布了一份痛心的聲明,聲明自己不會忘記對國家的責任,也不會違背教義,去和一個離過婚的男人在一起。而這份滴著血的聲明,也終於為她和湯森的戀情畫上了句號。
一年後,瑪格麗特選擇了另外一個男人結婚,在很多文章中對此的分析是她厭倦了單身生活,倒不如說,她在為自己的傷口尋找一塊創可貼,而被她當作創可貼的這個人,卻在與瑪格麗特婚期將近的時候搞起了艷遇,最終被瑪格麗特掃地出門。
又是兩年後,瑪格麗特結識了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他是一位很有藝術氣息的攝影師,瑪格麗特沒有拒絕他的求婚,很多人分析是因為他的藝術氣息感染了瑪格麗特公主,但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瓊琪求婚的前一天,湯森表示自己將會迎娶一位比利時藉的女子。
湯森的舉止使得瑪格麗特沒的拒絕瓊斯的求婚,並很快與他舉行了婚禮,而他們的婚禮也被公開轉播,成了全球第一個在電視上公開轉播的王室婚禮,當天有300萬人眾通過轉播見證了那場婚姻,可是卻並沒有為瑪格麗特見證到幸福。
雖然瑪格麗特婚後不久就生下了兒子大衛和女兒莎拉,但是她與瓊斯的婚姻生活卻稱上不幸福,兩人經常各自為營,都不願放棄自己的生活,瓊斯忙於自己的交際應酬,瑪格麗特也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社交。
也是從這個時期起,她開始顛覆曾經美好的個人形象,經常在社交場合上做出『一手拿煙,一手舉酒杯』的形象,甚至她會毫無顧忌地曬太陽浴,或與別人親熱,在公眾場合言辭粗魯,這讓瓊斯很是不能忍受,於1976年向外界宣布分居,瑪格麗特成了英國王室第一個被宣布分居的人,並於兩年後與瓊斯離婚。
反觀她這一系列的舉止,無論是與艷遇男的相處,或是與瓊斯的婚姻,她的心思其實並不在於婚姻,而在於她與湯森感情的終結,在於湯森終於娶了另外的女人,在於她內心撕裂的傷口上隱隱的疼痛!在於她的意識覺醒!
兩個自己的一生戰鬥
離婚後的瑪格麗特跌回孤獨的單身生活,這對她來說,並不是壞事,因為在這份冷靜里,她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其後,她開始了在別人看來『多姿多彩的單身生活』,她幾乎每天都要參加貴族酒會,結識不同的人,追逐各樣的生活,她開始鑽研戲劇,熱愛芭蕾,甚至自導自演了一部芭蕾舞劇《蛙》,也都贏得了朋友們的稱讚。
她看起來很忙,很活躍,很快樂,日子過得極為豐富,但這一切,對於她來說不過是一場曠世的孤獨罷了!在這場孤獨里,她遇見了兩個全然不同的自己,一個熱愛生活,盡情享受的自己,一個悲傷絕望,鬱鬱寡歡的自己!
她幾乎不離手的煙酒,證實了這一切,而她自己也因此被英國公眾評為最不受歡迎的王室成員之一,更嚴重的是,她每天幾十根的煙癮,徹底毀了她的肺,她甚至為此接受了肺切除手術,健康也成了她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在健康問題侵擾她的同時,心理抑鬱也一直折磨著她直到終老,尤其是在和瓊斯分居的那段日子,她幾乎到達到了崩潰的邊緣,她是真的捨不得那段婚姻嗎?不是的!是內心的兩個自己在激戰。其中的一個自己在考慮她的皇室成員身份,考慮她為人妻母的職責,而另一個她自己還沒能走出湯森的影子,在咬牙切齒地記恨著來自皇室的束縛和管控,一直在試圖挑戰,試圖逃脫。
所以,我們才得以見證這樣一個美麗叛逆善良粗魯的瑪格麗特,至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與湯森的初戀成了她一生都未能癒合的傷口,還有那份至死的不甘。
瑪格麗特的一生是幸運的,她與生俱來和美貌、財富和地位,是很多普通人所不敢設想的,然後,這個出生在城堡里的美麗公主,卻同時因為這些令人艷羨的外在條件而痛失所愛,導致她的後半生都在孤獨不甘里糾結地渡過,若說她曾真的幸福過,那也是在結束與湯森的戀情之前,而在那一紙聲明發布的日子,她也同時遇見兩個自己,而餘生,則是她兩個自己戰鬥,誰都沒有贏,誰也都沒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