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元就能買到幾百萬的保額,醫療險這麼好,到底怎麼選?

2019-04-28     保保駕到

醫療險是必須要買的險種,但是不少朋友來諮詢時都說被市場上種類繁多的醫療險繞暈,不知道該怎麼選。所以今天叔寫了份科普文,手把手帶大家挑醫療險。

話不多說,來看文章要點:

1. 醫療險保什麼?怎麼報?

2. 小額、住院、百萬醫療……哪種醫療險你要先買?

醫療險保什麼? 怎麼報?

醫療險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實報實銷」,你去醫院,看病治療花了多少錢,即按約定的條件和報銷比例給你報銷。

它保的是你治病醫療的花費,報的方式就是你花多少保多少,這跟重疾險不同。

重疾險:賠付合同約定保額,一次性給付,不會限制用途,用處是彌補患病後的收入損失。

舉個例子:

小明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守衛者2號重疾險和一份平安e生保百萬醫療險。不幸小明得了肺癌,花了50萬治療,社保已報銷30萬。首先,小明的這份守衛者2號重疾險能夠一次拿回50萬賠償。其次,這份百萬醫療險,扣除社保報銷30萬及去除1萬免賠額後,還能報銷19萬。綜合下,治病小明只需要掏1萬元。還有了50萬重疾險賠償,可以用於後續的療養,也不用擔心重病後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花多少保多少」也意味著:

醫療險的報銷額度最多不會超過100%花費,買10份也不會多報銷錢,不要多買,同類型的1份就夠。

除此以外,醫療險還有幾個特點:

  • 它是短期險,交1年保1年。如果身體不夠健康,下一年投保(商業)醫療險會很困難。
  • 一般不會針對特定病種(防癌醫療險除外),不管是什麼病,只要保障期內生病就醫,符合條件就能報銷。
  • 保費隨著年齡上漲。年齡越大,患病出險的可能性越高,保險公司自然會提高保費,50歲以上的人群投百萬醫療基本在1000元以上。

你需要先買哪種醫療險?

最基本的保障永遠要先滿足,先保基本盤,然後是儘量轉移大病風險,因為一旦遭遇,我們很難承受。

在做好基本盤保障和大風險轉移之後,我們再考慮日常小風險和追求服務體驗。

需求1.保基本盤:基礎醫療費用報銷——辦好社會醫療保險

阿保叔做了一張圖社保醫療、商業醫療和企業補充醫療的對比圖,總結了3者的優缺點。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福利,讓老百姓都看得起病,包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它有幾個大優點:

  • 便宜,國家財政補貼了大部分。
  • 門檻低,帶病也能投保,無健告,有病史也照樣能投保。
  • 保證續保,不管你健康與否,年齡多大,肯定都能繼續投保
  • 繳費到一定年限,長期有效,退休即可享受醫保報銷福利。

可以看出,社會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廣,性價比高,所以阿保叔一向建議,買商業保險之前,先把社保辦好。

但社會醫療保險也有幾個明顯的缺點:

(1)保額下有底上有頂

醫保報銷一般需要達到一定的金額,而且有一個年度累計報銷額度,比如北京就是30萬,也就是「下有底上有頂」。醫療費用不在這個範圍內,得自己承擔。

(2)用藥限制

現在我們國家國產藥品有24萬多種,進口藥品約2萬,而納入了社保用藥的藥品數量,只有2千多個,占比非常小。

遇到常見的疾病,社保用藥目錄夠用。一些重大疾病,比如癌症,救命的進口藥,自費藥,就無法報銷,只能自己咬牙承擔。

來源:pex

(3)就醫場所與地域限制

社會醫療保險一般需在公立醫院就醫,昂貴的私立醫院以及特需醫院、國際部,不能報。

此外還有異地報銷的問題。阿保叔前兩天還看到個新聞,一些到大城市給孩子帶娃的老年人,生病了,為了享受到醫保報銷,只能坐幾個小時的火車回醫保所在地就醫。

這些缺點決定了醫保能報的範圍有限,作用也有限。相比之下,商業醫療險則在以下幾個方面彌補了醫保的不足。

(1)大病高保額

現在的商業醫療險,保額可以達到100萬,300萬,甚至上千萬。

(2)用藥突破社保限制

不限社保內用藥,是現在很多商業醫療險的亮點。

(3)更好的就醫體驗

保費更高的中高端醫療,就醫的醫院有更多選擇,私立醫院,特需醫院,國際部,甚至是國外就醫,都可以保障,可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與服務。

綜合來看,商業醫療:

報銷社保不能報銷的部分。提供社保不能提供的就醫體驗。

Ps:企業補充醫療

在社會醫療保險和個人購買的商業醫療保險之間,有的企業福利好,會給職工辦理企業補充醫療。

一般的企業補充醫療,可報銷額度萬元以下的多,高的也就2、3萬,平時小病小門診能保,遇到大病作用還是有限。

有企業補充醫療的朋友,小額的醫療險基本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大病醫療險仍然需要配置。

需求2.保大病:轉移巨額醫療費用風險——高保額的百萬醫療險是主力

社保醫療能保障基礎醫療費用,但是大病手術治療費用缺口大,還是會帶來經濟負擔。

轉移大病風險也是剛需,這就需要配置的險種是高保額的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的第一個特點,是保額高,槓槓高。用幾百塊錢,能買到超百萬保額。一旦發生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治療費用可以得到報銷。

百萬醫療的第二個特點,是免賠額高。現在很多都是1萬,這意味著它的作用限於保大病。

第三個特點,是健告嚴。作為商業醫療險,不像社保醫療那樣,非健康體也能承保。現在身體有些小毛病,或者有病史,可能會被拒保或除外責任。

第四個特點,是有年齡限制。百萬醫療險的投保年齡,一般到60歲,少數能到65歲。所以老年人買商業醫療險不容易,往往只能買百萬醫療險的縮水版——防癌醫療險,

防癌醫療險,就是只保障癌症的百萬醫療險,因為只針對癌症這個疾病種類,所以健告和年齡限制更寬鬆,有三高或者心臟疾病的老人,也能夠投保。

但是阿保叔還是建議,如果能買到百萬醫療險,就買百萬醫療,買不到再考慮防癌醫療險。

需求3.保日常小風險——小額醫療險、門診報銷金等

在社保醫療報銷與百萬醫療險之間,還有一個費用缺口:百萬醫療動輒1萬的免賠額,讓它在沒有患上大病的時候根本用不上。

但大病發生機率小,我們去醫院,更多的是看門診、做個小手術,花費從幾十到2、3萬,而這個社保又只能報一部分。

這部分是常發需求,不過費用本身不高,一般的家庭承擔下來沒有壓力。所以按優先級來說,是要稍稍靠後的。

(1)門診報銷金

門診費用低,頻率高。保險公司要控制自身的賠付風險,把門診報銷金的槓槓拉得很低。身體比較健康,1年就去一兩次門診的話,很大可能交的保費會比賠付的錢還多。

它一般是附著醫療險主險的後面,選擇的話會增加一定保費。

那麼門診報銷金到底需不需要買

阿寶叔認為,健康的青壯年,可以不用買。門診報銷金槓桿低,而且門診有醫保報銷,剩下不能報的費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可以輕鬆負擔,風險很小,買了屬於白花錢,

老人與小孩則有門診險的需求

小孩子免疫系統還沒有成熟,感冒發燒是常事,去門診的次數多,需要備著一個門診保險。

老年人年紀大了,免疫力下降,身體更脆弱,無論是疾病還是意外,比起青壯年都更高發。如果能買到門診醫療險,當然也很用得上。

(2)小額醫療險

也被稱為普通醫療險,它的特點是保額低,從幾千到幾萬不等。免賠額也低,有的0免賠,有的就100元。

之所以需要小額醫療險,在於社保與大額醫療險(百萬醫療以上)之間還存在空間:百萬醫療多有1萬免賠額,社保報了之後,還有1萬是不能報的。

有了低免賠甚至0免賠的小額醫療險,基本不用自己掏錢。但是小額醫療險也有自己的缺點。

以「平安1+1(2018)」為例

  • 保額1萬
  • 有社保,30天-6歲保費650元
  • 7歲-25歲,保費300元

還是有點小貴,有的小額醫療險還限制社保用藥,這樣算下來,能起的作用就又低了些。

需求4.追求就醫體驗——中高端醫療險

我們在就醫時感受最深的無外乎兩個:一治療費用貴,二醫院病人多。前者關乎費用,後者關乎體驗。

在買保險的時候,一般家庭或者個人,先考慮費用上的補償需求,再追求就醫體驗。

各種醫療險中,除了中高端醫療險,其他都是針對醫療費用出發的。所以自然,中高端醫療險在需求層次上處於最高級的位置,最後考慮

中端醫療險,在高保額之外,還能報銷特需醫院、國際部,醫療資源更優越。

高端醫療險更被形容是為了「享受醫療」,它的特點是不限定醫療服務,不限定醫院,高端人群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公立、私人或外資醫院,當然也包括國內各大醫院的國際部或特需醫院,也允許選擇國外醫療機構就診,還可擔保或支付醫療費。突破就醫、不限社保範圍這個是最基本的。

當然它們費用也高,一個高端醫療險一年幾萬起,對一般家庭來說那是奢侈品。

總結一波:

  • 先辦好社會醫療保險,用它報銷基礎醫療費用。
  • 再買好百萬醫療險,轉移大病風險。
  • 三酌情考慮是否辦理門診報銷金與小額的普通醫療險。
  • 收入高、預算高的人群,辦中高端醫療險,享受優秀的就醫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fv6KmwBmyVoG_1Z02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