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小李對孩子的學習就特別上心,生怕孩子一個不努力,早早摔倒在起跑線上。為此,小李每天下班第一件事都是查看孩子的課堂筆記,跟老師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
儘管孩子在課堂上筆記做得很好,課後作業完成得也很認真,可在學校進行的階段性單元測試上,還是考出了班級倒數的成績,這讓小李一度懷疑老師判錯了捲紙。
學得好為什麼卻考不好呢?小李的判斷到底在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孩子的學習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那麼怎麼樣才到學得好呢?
「學得好」有哪些表現
1. 有較強的專注力
只有注意力特別集中,才會提高學習效果。而有些孩子看似很努力,很用功,其實很可能心思早就飛走了。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學習上,看書只是一種溜號的掩護。
2. 基礎知識紮實
就像老話說的「想要跑先學會走」,在學習上是一個道理。如果最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怎麼可能做出複雜的題目來呢。
所以,「學得好」的孩子一定是做好了課前預習,隨手記錄課堂筆記、課後及時複習,並進行課後鞏固等,這樣才能打好學習基礎,為將來掌握更完整的知識框架做準備。
3. 能合理安排時間
人們會發現,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往往會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下一步要做什麼。他們有比較強的時間觀念,會把時間合理安排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專攻弱點,對自己的知識盲區查缺補漏。
4. 學習目標明確且容易實現
學得好的孩子有很堅定的學習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一定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這樣孩子才會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繼續前進的動力。
什麼才叫「考得好」
一般來說,真正懂得什麼叫學得好的孩子,一定也能做到考得好。這個考得好不僅僅是指在期中或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更是指孩子能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並能在需要的時候真正應用上。
比如,孩子學完了勾股定理的知識,在家裡想做一個三角形模具的時候,已經有兩個木條的情況下,孩子就可以通過所學很快計算出第三邊,而不用邊做邊試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的好,考試卻屢屢失利
1.過於自信導致輕敵
這些孩子對於知識點的掌握已經非常熟練,覺得試題過於簡單,沒有挑戰,因此在做的時候往往掉以輕心,甚至連草紙都不用,心算就得出答案。做完後又懶得檢查,使得他們經常在不該丟分的時候出錯。
2.過於緊張導致發揮失常
有些孩子平時做題一點沒問題,可一到考試這種正式場合,心理素質就不強了。有時候因為過於緊張,出現拉肚子,胃疼等一些生理反應,從而影響考試狀態和成績。
孩子遭遇學習困難時,家長如何應對
1. 讓孩子學會平常心對待考試
一次考試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因此家長要讓孩子保持平常心,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也不要過於看重成績。
2. 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績
家長也要放平心態,與其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如看孩子是不是已經足夠努力了。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哪怕沒有考出好成績,家長也要不吝表揚,及時給孩子鼓勵,讓孩子能更自信地繼續學習。
3. 適度地帶孩子放鬆放鬆
如果孩子對考試過於緊張,家長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去戶外運動運動,或者去遊樂場玩一玩,把考試的事暫時放在腦後,這樣孩子心理就會極大的得到緩解。
媽咪嘮叨:
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和考試,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別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只有孩子拋開表面功夫,把知識真正學會,才能取得好成績。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