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那麼多次故市羊肉泡,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你聽過嗎?

2019-07-12     韓是我I說關中事

在關中東府,到處都掛著「故市羊肉泡」的牌子。故市羊肉泡何以出名?它與一個人有關,這就是故市奇人吉招財。

據一些老人講, 故市羊肉泡清代就有。民國時,故市街上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因他的右腳靠腳尖走路,人們就叫他「鐵蹄子老八」。這位老人靠賣水盆羊肉為生,堪稱行家裡手,他做的羊肉泡湯清、肉酥,味道香,聞名渭北一帶。老人帶了個徒弟叫胡懷喜,人長得五大三粗,跟老八學得做羊肉的真經。1952年,老八去世,胡懷喜又帶了個小徒弟,才十三歲,叫吉金山,乳名叫招財。吉招財自幼聰明,因家貧失學,十二歲隨父經商,自從跟了師傅後,十四歲能殺羊,十五歲能上鍋掌刀,樣樣精通,成了胡師的好幫手。

1955年,胡師和吉招財師徒二人同時進入故市供銷社食堂當職員,早晨賣水盆羊肉,中午賣包子、餃子、麵食、炒菜等, 當時的吉招財就能做100多種飯菜,其中尤以水餃、包子、扯麵、打饃、做羊肉泡最為拿手。

在1959年——1960年渭南地區商業系統舉辦的技術表演大賽中,吉招財以每分鐘15個包子和28個水餃獲得第一名,尤其是以每分鐘殺一個全羊更是堪稱一絕。不久,他又代表渭南地區參加由省工會和商業廳在西安市聯合舉辦的競技表演,包包子、水餃,殺羊獲得全省第一名,1960年夏季,他又代表陝西省(僅他一人)進京參加由國家商貿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技術革新、技術表演大會,受到朱德、陳毅、賀龍、彭真、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現場為中央領導表演包水餃、包包子、一分鐘殺羊絕活,受到中央領導和各地代表的一致好評,獲得商業部頒發的獎章、證書、本子等物品,並和中央領導同志在懷仁堂合影留念。

從北京參加群英會歸陝後,吉招財並沒有停留在榮譽薄上,而是繼續苦練飲食技術基本功,精益求精。隨後陝西省又組織了「推先團「,讓他到陝北延安、榆林六縣去宣講,推廣先進技術一個多月,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歡迎。回渭南時,商業局組織職工夾道迎接。從此,故市水盆羊肉馳名三秦,也成了故市飲食行業的一個品牌。

1973年,渭南地區飲食行業技術大比賽在渭南舉行,吉招財扯麵、一窩絲刀切面、包水餃都被評為全地區第一名。由於他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單位和上級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和紅旗手,在故市食堂一干就是近三十年,於1982年退休。

為弘揚故市飲食文化,退休後的吉招財,先後在故市、交斜、藺店和渭南電熱廠開辦「老吉家水盆羊肉泡饃館」,生意興隆,後來他把這個行業全交給兒子飛虎經營。2000年後, 飛虎在故市北新街建起三層大樓,店門前掛起吉招財自編的對聯,上聯是」自掰自泡清湯一碗」,下聯寫「吃肥吃素美味新鮮」。橫額是「保君滿意」。

近十年來,故市鎮十字南北街水盆羊肉泡饃館主要有三家,互相競爭,各有千秋,生意都很火爆。每天來吃羊肉泡的四方群眾絡繹不絕,有些外地的客人專門開車過來就是為吃故市這一美味佳肴,當地人,若是家裡來客,往往就用盆子買回羊肉招待客人,有些人自己來羊肉館吃了,回家也給家裡人提一碗兩碗羊肉泡也是常事。渭南城裡也有人約朋友,或帶家人,專程來故市吃羊肉泡,一些在外地工作、打工的遊子,回家過故市必咥一碗羊肉泡才了卻心事。

人們總結故市羊肉泡的特點是:湯清、味鮮、肉爛、椒出頭。

正因為故市羊肉歷史悠久,有口皆碑,一些外地人來故市學手藝,學成就在外地開館打出故市羊肉的牌子,使這一特色飲食名揚三秦大地。

2016年下半年,吉招財,這位為故市飲食文化做出貢獻的民間美食家在家逝世。斯人遠去,但他的傳奇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他的弟子們將繼承著他的事業,並將之發揚光大,結出豐碩成果。(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作者:劉世龍【看完記得關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uVTDGwBmyVoG_1ZFu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