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最近升職了,可才一個月,她就跟我抱怨,「想辭職。」
我問為什麼,這下可好,話匣子像開了閘的水,一股腦出來了:
天天都要應付各種會議,同事難溝通,時間是花出去了,卻都沒什麼結果工作量漲了不少,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工資低,工作卻需要花200%的精力完成
我靜靜的聽著,最後,閨蜜說,「其實是覺得壓力太大了,我擔心自己有一天過勞死。」
確實,現代人的壓力太大了,我自己也是,每天都能感受到從各個地方來的壓力。
曾經,我也擔心過,長時間生活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對身體、對情緒會有多大傷害。
直到我看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Kelly McGonigal(凱利·麥格尼格爾)的一個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對壓力的認知:
「最幸福的人並不是沒有壓力的人。相反,他們是那些壓力很大,但把壓力看作朋友的人。這樣的壓力,是生活的動力,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以下,是研究的主要觀點,分享給我的閨蜜,也給所有感受到生活壓力的你們。
1
對壓力的看法,決定你的健康
Kelly的研究追蹤了在美國的3萬名成人,歷時8年,研究者首先會問這些人兩個問題:
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你相信壓力有害健康嗎?
之後,研究人員以公開的死亡統計找出參與者中去逝的人。 先說壞消息:壓力大的人,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3%。
但,這隻適用於那些相信壓力有害健康的人。而,
承受著很大壓力,但是不覺得壓力有害的人,死亡風險反而最低
所以,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是否能促進健康? 顯然,是的。
為了證實這一點,Kelly又做了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
假如,你臨時被通知要進行一個5分鐘的即興演講,你已經在台上了,演講主題是《我的缺點》,聽眾是一群專業評審。
接著,第二段好戲上演了,數學測驗,你事先一點不知情。測驗要求你從996開始,每數一個數減7,要大聲叫出正確的數字,越快越好。你一邊數,旁邊還有人一遍沖你喊,「你太慢了」「錯了」「快點」。
你心跳開始加快,呼吸變急促,開始冒汗。
通常,人們認為這些反應是緊張,有這樣的生理反應,說明你沒辦法好好應對壓力。
但,如果將這些反應看做是身體進入備戰狀態,會怎麼樣?
在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實驗參與者進入這個壓力測試之前,就會被告知,面對壓力時,身體出現這樣的反應是有益的。
心跳加速是在做準備,呼吸變急促,它會讓大腦獲得更多的氧氣。
於是,參與實驗的人,就變得比較不緊張,並且對自己更自信了。
2
壓力,提高人的社交能力
第二個實驗
研究者在美國找了1000個年齡在34歲到93歲間的人,他們通過一個問題開始了該研究:
「去年的你,感受到了多大的壓力?」
「你花了多少時間幫助朋友、鄰居和社區里的其他人?」
接著他們用接下來五年時間去看參與者中有誰去世了。
結果依舊是壞消息:生活中每個重大的壓力事件,會增加30%的死亡風險。
但是,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是那樣。
那些花時間關心別人的人,完全沒體現出與壓力相關的死亡風險。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這背後,有生理上的原因。
人感覺到壓力很大時,會分泌一種激素——催產素。而催產素還有一個小名,叫擁抱激素,因為,擁抱時也會產生這種激素。
關於催產素,很多人不知道,它會讓人
想傾訴
,同時,它也會讓你對周圍的環境比較注意,能
關照到別人
還有,催產素不只影響大腦,對身體也有作用。
其中一個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保護心血管系統,
是天然的抗炎成分,還能幫血管在壓力下保持鬆弛
所以,感受到壓力,不論是求助還是去幫助別人,都會比平時分泌更多的催產素,壓力反應因此也變健康了。
這就是壓力的奧妙之處。 所以說,壓力對健康的有害影響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你怎麼看待壓力,怎麼行動,才會決定它對你是不是有害。
當你認為壓力有益,你會變得有勇氣。當你選擇在壓力時傾訴,你的生命會更有韌性。之後,你會發現,你不只是更善於處理壓力,更是對自己作出了積極的心理暗示:你相信自己,能應付生命中的挑戰。
同時,你要記得,
你並非單獨面對這一切
3
變壓力為動力,只需三步
最後,如果你也正在經歷生活的壓力,你可以先通過以下3步慢慢調整:
第一步:承認壓力的存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受到壓力時,不逃避它,允許自己感知到壓力,包括它是如何影響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