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帶女兒去鄰居家串門,只有她自己帶著兒子在家就問:「你女兒呢,今天不是周末嗎」,鄰居一聽就氣不打一出來的說:「別提了,說她兩句,生氣跑了,我跟你講,孩子一定要帶在自己身邊養,要不以後管教都不好管教,就像我家女兒一樣」
鄰居家的女兒今年十一歲,她女兒小的時候迫於生活壓力,鄰居選擇跟老公一起外出打工,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每年回家一兩次看看孩子,待不了多長時間就要走了,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也錯過了和孩子培養感情的最佳時期。
等生活條件好了,在城裡買了房了,把女兒接過來一起生活了,才發現女兒已經不聽她的話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管她,她還跟我吵說什麼你就是一個外姓人,我又不跟你姓,你憑什麼管我」,鄰居說這些話的時候有無奈更多的是痛心,但這還只是吵架,鄰居有時候氣急了打她女兒,她女兒要跟她對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她懷二胎。
懷二胎期間,在家時間多了,陪女兒的時間也多了,雖說不能全部彌補之前的空白,感情還是慢慢地建立起來了。
鄰居說剛接過來的時候還有好多不好的習慣,之前她女兒在農村生活,不像在城市裡面,進門出門都要換鞋子,鄰居讓改了好長時間才改掉這個毛病。而且個人衛生方面也是馬馬虎虎,頭髮也不好好梳,她奶奶還說是鄰居讓她女兒養成了這個習慣,鄰居冤枉的很說:「平常是他們帶,有不好的習慣就是媽媽的錯。」「老人帶孩子不管會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會不會養成不好的性格,只要孩子能吃能玩能睡就行了。」
鄰居的說法雖說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的老人,但是她也說出了老人帶孩子的一些弊端,只要身體健康成長了其他的無所謂,而且完全丟給老人,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話語權的,在父母想讓孩子變成父母心中模樣的時候已經晚了。
而孩子是由媽媽一手帶大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嫂子在我的大侄子出生之後專門辭職帶他,嫂子覺得孩子小時候媽媽的陪伴很重要。
侄子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小暖男,嫂子回到家,他會說媽媽我愛你,跟奶奶打電話會說奶奶我想你了。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嫂子就讓侄子刷碗刷鍋,自己洗襪子小內褲,讓他體會大人做家務的辛苦。碗打碎了幾個,襪子也許洗得不幹凈,但是侄子每次做完這些都很高興,很有成就感。
現在侄子上小學了,也有一個小妹妹了,妹妹鬧的時候,他會哄,跟媽媽一起帶妹妹出去玩,妹妹不想走了,媽媽走累了,他會背著妹妹走,在家裡,嫂子做飯,吃完飯不想收拾鍋碗瓢盆,對侄子說:「媽媽不想刷碗,爸爸工作忙回來會很晚,你幫媽媽收拾好不好」,縱使有時候不太樂意也會答應下來,刷鍋刷碗,擦桌子掃地,一切弄得乾乾淨淨,規規矩矩。
侄子從小到大也很聽話,嫂子從來不限制他看動畫片,只是在他要看動畫片的時候說:這個動畫片看一集,看過之後自己關掉。侄子看完一集就關掉,從來不會撒潑打滾要看第二集,很聽媽媽的話,到現在上小學寫作業,嫂子從來沒操過心,回到家吃過飯,就跟侄子說還有什麼作業沒完成,可以玩一會再寫,玩一會侄子就會自己去寫作業。
我羨慕嫂子有這麼一個聽話的兒子,我也知道這是因為嫂子的付出,長久的陪伴。
我從來不否認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有時候這種更多的是寵愛,甚至是溺愛,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不哭就好,而且爺爺奶奶的愛是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愛的
父母一旦錯過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跟孩子感情建立的最佳時期,就再也彌補不了了。
俗話說:「生情不若養恩」,孩子是很聰明的,誰陪伴他的時間多,他就愛跟著誰,也會對陪伴多的人有更大的感情依賴,也會更聽那人的話。
把孩子丟給老人的媽媽們不要抱怨孩子跟你不親,孩子不聽你的話,孩子一點都不貼心,孩子不好管教,付出才有回報。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陪伴很重要,條件允許的話,請媽媽一定要陪在孩子的身邊,媽媽的陪伴,媽媽給予的愛,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會更陽光,動手能力會更強,獨立性也更強。
- END -
作者:啊啦拉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HI207W8B3uTiws8KOj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