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在苦惱,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家裡買了一堆不同的繪本書籍,但是寶寶就是完全沒有興趣,相比而言,手機和電視更加吸引他們。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閱讀習慣那麼好,不免有些眼紅。怎樣可以幫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今天蘭可琪繪本教育品牌總部為大家介紹下親子專家這5個閱讀方法,讓你育兒事半功倍!
01、沒有小孩天生愛讀書
讀書,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說起讀書的好,更是沒有人會不贊同。可是,這人人都懂的道理,是天生的?還是父母給予的?
因為每個疼愛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多讀書,也會鼓勵孩子多讀書,可結果,還是有的孩子愛啃書本,有的一碰書本就睡著。
這樣,難道不正說明孩子愛讀書就是天生的嗎?可是,琪琪今天要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愛閱讀的。
但只要給予適當的正面的引導,逐漸培養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並留給孩子充足的調整空間,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主動性獲得成就感,這便是一個良好循環的開始。
仍需注意的是,閱讀是積累,作文是輸出;積累是一個過程,而輸出是一種能力。太過功利的追求閱讀的即時作用往往會得不償失。
02、博覽群書並不適合兒童
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所謂閱讀能力,本質就是記憶與理解。如同健身時必須通過反覆提舉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長,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刺激大腦掌握閱讀技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信息的輸入輸出。
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大量閱讀是極其重要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會因此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但博覽群書並不是閱讀能力低的兒童。
在「博覽群書」之前,兒童需要激發閱讀興趣、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這正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課題。
所以並不是給孩子的圖書越多就代表孩子就越會讀。
03、如何做到讓孩子愛上閱讀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劉勇赫老師推薦「一書多讀」法,對於兒童,「一書多讀」,不僅只是一本書要多次閱讀,更強調一本書有多種讀法。
「一書多讀」的「一書」是兒童感興趣的那本書,「多讀」引導孩子學會專注與反思,達到事半功倍之奇效那一書多讀都包含哪些內容呢?
1、話題閱讀法
一本書其實給親子之間提供了一個話題,你會發現在「話題」面前,書並不是主角,書只是道具。
我們與孩子交流一本書,可以先從書提供的一個話題開始。圍繞這個話題,做到在閱讀中溝通,在閱讀中交往,把兒童的經歷與主人公的經歷掛起鉤來,兒童的閱讀興趣自然就上來了。
比如《湯姆過生日》,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先聊聊孩子自己的生日,然後讓孩子帶著幸福的回憶去讀這本書,一邊讀一邊對比兩個孩子不同的生日。
2、朗誦閱讀法
朗誦閱讀屬於動態閱讀,因為朗誦已經加入了表演的成分。(還包括齊聲朗誦、分角色朗誦、分頁朗誦等。)
朗讀閱讀法,就是在讀書時眼觀其文,口讀其聲,耳聽其音,腦思其義,可見,這是一種眼、口、耳、腦都動員起來的讀書方法。
朗讀法的優點是印象深刻,幫助理解,加深記憶,凡是用朗誦法讀過的繪本,在記憶中一般能保存很長時間,甚至終生不忘,受用無窮。
3、親子繪本秀
有點類似於繪本劇,但是我更加強調的是個性化的展示形式。
需要了解的是,有的外向型兒童特別喜愛「登台獻藝」,而內向型的兒童不願意「拋頭露面」,那如何進行角色扮演呢?
我提出了一種非常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我們把繪本直接立起來,作為舞台的背景(幕布),成人與兒童手拿小型玩偶或手偶,進行角色互動,在玩偶表演的過程中,大家一起為角色配音。
4、親子續編閱讀法
這個閱讀法是建立在聯想閱讀法的基礎上的。具體做法是不看文字,而關注繪本的每一幅插圖,家長與孩子一起看圖編故事。
5、 時光倒流閱讀法
繪本故事和成人小說在敘述方面有一些不同,由於考慮到了兒童的認知水平,繪本故事往往採用的平鋪直敘的方式,而很少採用小說中的倒敘、插敘等表達方式。
時光倒流閱讀法是孩子在熟悉了繪本內容之後,我們可以與孩子翻到書的最後一頁,從後往前讀。
在往前讀的過程中,我們採用一些過渡句,如「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主人公是怎樣來到這裡的呢?」時光倒流閱讀法提升了孩子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自信。
這裡面只介紹5種親子閱讀的讀法,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除此之外,還有封面閱讀法、文化對比閱讀法、聯想閱讀法、六步親子閱讀法、半本書閱讀法供家長們選擇,家長們亦可自己探索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方法。
總之,「一書多讀」的方式尊重了兒童,會真正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
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實現「博覽群書」也就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