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木芍藥。牡丹屬於落葉小灌木,它的植株非常端莊,花姿優雅,顏色很絢麗,並且有多種顏色,牡丹還有清香,被稱為國色天香。
人們常常用雍容華貴來稱讚牡丹,說它冠絕群芳,一直被譽為花王。在我國,牡丹的栽培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千年,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地區,都有廣泛的種植,經濟價值也非常高,並且有相當廣的銷路。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牡丹的繁殖方法。牡丹一般採取分根法,這樣做可以保持原品種的特性,成活率也比較高。分根的時間最好選在秋分到寒露期間。這時牡丹的地上部分已經停止生長,養分開始向地下部分集中貯存,氣候比較乾燥少於,分根後傷口易於癒合,氣溫也不低,分根後仍能生長出新根來。
分根反之要選三到四年生的植株,將全株掘起,去掉附土,用快刀將根的連接部分切開,傷口處要立刻塗硫酸銅或者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切開的每個新株上都要有根,栽植時使植株上所有的根全部舒展開,不可扭曲,並要四周分布均勻。將土填滿,並連續灌幾次透水,使土沉實並與根密切結合,便於新株成活。立冬前後,將新栽植株用土整個埋起,準備越冬。到了第二年春季的三月份,牡丹開始發芽,這時將埋土去掉。春末夏初生長健壯的枝芽便可孕蕾開花,這時可帶盆出售。
除了分根法,還可以採取嫁接法繁殖。一般以芍藥的根莖作為砧木,選牡丹一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接穗,在九月中下旬即秋分前後進行嫁接。
嫁接時,一般取用三到五厘米長的接穗,用快刀把它莖部削成三角楔形,再用快刀將已經掘出土的芍藥根莖距土面五厘米左右處削平,然後在平面正中向下縱切一刀,深三厘米,立即將接穗嵌入砧木的切口中,使其吻合,用麻皮縛緊,再用泥封上,最後將整個植株埋入事先挖好的坑中越冬。第二年三月將埋土去掉,嫁接苗即能發芽抽出新枝。培育得當,當年就能孕蕾,開花,出售。
牡丹喜陽光而不宜太陽直射;喜溫暖,而忌酷熱,喜歡涼爽氣候,又不耐嚴寒,喜肥沃、濕潤的土壤,但是不能積水。栽培牡丹最好選有大樹的花陰涼處,氣溫保持在15-20攝氏度為好。牡丹喜肥,在春、夏、秋三季都應施肥,用發酵腐熟的麻醬渣、豆餅粉等均可。
牡丹為肉質根,不宜澆水大,春季扒開埋土時,和秋季埋土時各澆一次透水,其餘時間不幹不澆水,保持突然濕潤即可。雨季要注意排水。栽植牡丹應該注意經常鬆土,這是養好牡丹的一項關鍵性措施。土鬆弛暖,牡丹苗才能生長健壯。春季牡丹萌動之後,應注意及時「拿芽」,促進生長和開花。用於觀賞的牡丹,應在三月中旬進行修剪,一般只選留健壯的枝條,每個小枝上只留二、三個花芽,其餘的全部除掉。開完的殘花應及時剪掉,以減少養分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