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至明清時,已成為與元旦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
——
塗擁 厲雄 梁永利 早布布 謝虹 劉敬行
劉建斌 南野 吳紅鐵 陳榮來 王相華
李偉 江小清 鐵血寒冰 逸 西 馮岩
鄭友貴 蘭葉子 羅秋紅 吳堅 張隨
許天倫
排名不分先後,按收稿順序。
欄目主持 鐵血寒冰
本期推薦 鐵血寒冰 雪紛飛
終審 空城 趙之逵
中國當代知名詩人
中秋節
詩歌特刊
等待
文/塗擁(四川)
我在等待,夕陽將最後一個僧人收留
也在等待,塔爾寺大門打開
升起人間煙火
直到中秋月掛上枝頭
與我再次等待,今年第一場雪
將草木悲涼全部淹沒
所有等待也是為了
自己與另一個我不再對峙
簡介:塗擁,四川瀘州人。2015年起,詩作陸續發表《詩刊》《星星》《草堂》《詩潮》《漢詩》等,併入選多種年選。
今年中秋
文/厲雄(西班牙)
葉未落盡,身體外面的草
低下頭顱
月色躺下一片,砸醒廢墟
一隻鳥破巢而出
翅膀惜別血脈,一句留白
月亮變圓,變老,呼吸急促
我佝僂成老樹
枯枝低頭沉思
軌跡總有某些相似,去年今日
今年今日,命運藏於何處?
月光從高處跌倒,風變黃
風一如既往的奮不顧身
拎著記憶,一半入世,一半眷顧
一條彎曲的故鄉小河
正在伸腰復活
簡介:厲雄,浙江人,居馬德里。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世界詩人大會會員,僑中人文學社社長,鳳凰詩社總副社長兼海外詩社社長。詩歌見《詩刊》《星星》《人民日報》《揚子江》《詩選刊》《詩潮》《詩歌月刊》《中國企業報》及海外報刊等。詩集《歸來的雪》。《厲雄詩歌翻譯精選》出版中,主編《僑中人文學》《海外文學》。
月下記
文/梁永利(廣東)
其實光陰是偷來的。我把中年
放在桂花樹下,天河的芳香灑遍人間
今夜,嫦娥如畫,我砌好曲徑
以氣味為暗記,尋靈丹的人
必定狹路相逢。我放出飛碟
秋分沿路晃來晃去,與遊手好閒的白露
玩殘蒹葭。野菊安居窗台
它的花胎分出冷暖,冷的一瓣
爛了千年傳唱,暖的一瓣
孕育解愁的良宵。玉兔經過漁村
大戶人家點起篝火,烤肉將熟
我手持銀斧,打開柴門,削凈刺眼的月光
簡介:梁永利,曾在《詩刊》《星星》《綠風》《詩選刊》《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詩林》《詩潮》《延河》《作品》《山東文學》《海燕》《漢詩》《中國詩歌》《中國詩人》等100多家報刊發表過作品並多次獲獎。出版詩集《自在與拷問》等5部。現系《湛江文學》雜誌社主編。
秋水長天共
文/早布布(湖北)
進入9月後又10日
仰頭
月如冰糖雪梨,燉在一口大鼎
一些甜瀰漫水氣,薄霧初起
夜裡散步,容易走得很遠
索性走到盛唐,或者更久遠的年代
子夜,我在燈下縫製冾衣,衣帶要寬一點
長一點
繡了春天,繡夏天,繡了蝴蝶,繡百合
我的愛人,在北方寫罷一封長信
推窗,摘下月亮
一天,摘一粒
過黃河,過長江,飄呀飄
在家門前小溪
簡介:早布布,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祖籍黃陂,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信息傳媒學院,初,教書為生。作品散見於《詩刊》《星星》《詩選刊》《草堂》《鴨綠江》《詩歌月刊》《天津文學》《長江叢刊》《海燕》等海內外報刊雜誌與網刊,作品入選《2019中國詩歌排行榜》《2020中國新詩日曆》等選本,獲「中國詩人」2018—2019年年度詩人提名獎」,著《磨磚作鏡》,有作品收入湖北中職輔導教材,有作品進入東北大學一堂公開課。
月圓。暖的。微燙
文/謝虹(河北)
首先,要準備無限接近大地的果實
石榴、葡萄、蘋果、核桃、冬桃
像聚會。會彎下身子
一大片陽光齊茬茬地經過它們
與糧草、菊花、慈悲和熱愛一起醒來
每一個趕路的人都亮起清澈的眼眸
擁有零食、祝福和發自內心的歌唱
每一聲呼喚一不小心就引發迴響
思念被打開,無法阻止
月圓。暖的。微燙
風跑開一會兒,那些閃光的東西
因為愛而擦出了輕傷
簡介:謝虹,出版詩集《溫暖的塵埃》, 詩歌入選《2015中國年度詩歌》《2019中國年度詩歌》《2019中國年度作品•詩歌》。作品見於《詩刊》《詩探索》《中國詩歌》《詩歌月刊》等多家刊物。保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方向》雜誌主編 。
一片楓葉,落下生死過往
文/劉敬行(河北)
以霞光的色澤
餘輝的微溫
代替了昨夜 月光失血的吻
匆匆下山的落日
把丟下的書籤 夾在杜牧的詩里
讓世人歲歲讀紅了秋詞
寒霜 周而復始的複製
一盞盞 掛在雲崖的燈籠
點亮 半壁心空
還有更深刻的解讀
比如 細密的紋路被反覆剖析
會發現 火焰不絕的奧義
以俯衝的姿勢 抉別天空
用一枚鮮紅的指紋
在大地上按下生死
一滴一滴 流著
最後的壯烈
讓整個世界貧血
簡介:劉敬行,作家、詩人、記者,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歷時50年創作千餘首詩歌,其中近300多首在國內40 余家報刊發表,10餘首詩歌獲獎。出版詩集 《淬火時光》 等著作5部。現任《開發區報》主編。
陽光燦爛的日子——國慶節致父母
文/劉建斌(四川)
晚年的父親喜歡踩著露珠到河邊垂釣
往昔的歲月飄在水面 若隱若現
而母親牽著小孫子
在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哼著童謠
向市聲沸騰的菜市走去
江面的魚漂偶有浮沉
露珠將父親的褲腳浸潤
三兩尾魚兒伴著父親回家
這樣簡單的日子 這樣輕快的日子
父母竟然奮鬥了一生
他們都莊嚴地舉過握成拳頭的右手
誓言還在唇齒間
他們卻老了 老得讓我心疼
我的父親母親 都有著五十年的黨齡
也許那時我太小
看不清他們的艱辛是什麼顏色
直到今天我依然只能夠看到平凡而真實的歡笑
父親擰著螺栓 母親站在三尺櫃檯前揮汗如雨
他們多麼年輕啊 他們的昨天
被風風雨雨反覆地誦讀成那段金色的誓言
多年以後 我已經知道那個著名的宣言
一個幽靈
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意味著什麼的時候
陽光撒滿窗台 屋子裡總有父母白髮的銀光
和絮絮叨叨的話語
關於素樸的生活和純粹的理想
一定會有同樣令人崇敬的重量
記住這樣的話語 記住父母一生的步調
每一天就都將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
給花兒澆澆水 聽女兒說說她的學校
再順著父母的腳印看去 我的父母
從來沒有創造過驚天動地的偉績
他們認真工作 快樂生活
他們的忠貞和追尋 就在平淡間
把我的人生道路照亮
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常常對自己說
堅持 堅持 堅持到墓碑
憑著我和父母的堅定信仰
簡介:劉建斌,1969年出生,四川省富順縣趙化鎮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富順縣作協副主席,《富順文學》編輯,著有散文集《十年書》、《趙化筆記》。1993年曾獲《詩神》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
乾杯 庚子年中秋的月光
文/南野(福建)
我用杯子裝滿一杯中秋的月光
這杯來自於960萬平方公里的清輝
閃爍許多清晰的 還來不及走遠的文字
我倒出最上面的一層月光
從杯口跳出來 我在元宵節那天
寫給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詩句
那天的月光也是這麼的濃
卻是格外的清冷和凝重
街上沒有舞龍燈 也沒有人鬧元宵
我把中間的一層月光
倒在桌面上 碰撞出叮叮噹噹的聲音
有機器的轟鳴聲 有地攤販子吆喝的聲音
還有 從電影《八佰》的四行倉庫廢墟上
吶喊的聲音 那面用血肉升起的旗幟
喚醒了蘇州河畔的燈紅酒綠
在這些不同的聲音中 最清晰的是
校園裡歸來的稚童嬉鬧的聲音
我把最後的一層月光
搖了搖 杯子裡的顏色在變化
最後滿上來一杯中國紅
我看到一面紅色的喜悅 從杯口升上來
原來 今天也是祖國母親71歲的生日
簡介:南野教師職業,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中文詩歌網執行總編,楠竹詩詞文藝社社長。
十月
文/吳紅鐵(江西)
十月,已經來到大地了
它是祖國的發條
它是秋天最後的發瘋
它是人民,在人民的地界不知所措
十月,必定如此開始
以舊的本質,新的面貌
或以血還血
簡介:吳紅鐵,筆名夜康橋。2016年開始主持策劃《漢詩選刊》平台,其推出的全國31個省域詩人作品聯展及國內女詩人作品選展,在詩壇引起一定反響。寫詩十餘年,自印詩集四部,現居南昌。
中秋明月夜
文/陳榮來(安徽)
一個月亮在天上
另一個月亮
在水裡
天地之間,霧靄在無節制地一退再退
到處是搖晃的影子
一切糾纏
才剛剛開始
幾個外鄉人倒是很安靜
他們坐在夜色里
說往事
說到這個中秋
也談明月,也談清風
簡介:陳榮來,安徽無為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長江叢刊》《延河》《奔流》《北方文學》《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潮》等期刊。出版詩集《綠色,開始一個勁地生長》。獲第五屆郭小 川詩歌獎。
懷揣明月
文/王相華(天津)
我慶幸,在荒蕪的煙火之外
一輪明月還活在體內
神秘谷破舊的草房,野獸早已不見蹤影
只剩幾塊大山的骨頭
立在中秋節的風中微微顫動
千足蟲,螞蟻,蝗蟲
正緩慢地爬在我們必經的路上
它們旁若無人,仿佛是這裡的主角
我們繼續趕路,它們也是
如江湖,在黑暗中對峙,拔劍
而明月有心,跟著晃了晃
哦!這內心的光,這季節唯一的光
這靈魂迷路的月光啊
正照亮我們,和所有萬物的殊途同歸
簡介:王相華,筆名清心如雲,山東日照人,現居天津,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新詩高地》社長。有詩發表《詩刊》《詩選刊》《星星》《詩歌月刊》《詩潮》《詩林》《中國詩歌》《中華詩詞》《芒種》等海內外二百餘家刊物。出版個人詩集兩部。
中秋
文/李偉(四川)
高過眉際的風
為了
今夜月亮的圓潤
利用人們喜愛的民謠
泛濫在千里的鄉愁
令無數男女途經八月十五
不在被曖昧引誘
懸於家門前
那句
因血緣里深藏不露的詩句
在月色愈演愈烈時
讓那些無法回歸的思念
漸漸背負起
塵世間的虛名
簡介:李偉,筆名,伐柯,暱稱,偉祺V,四川省隆昌市人,中國詩歌學會、四川省詩歌學會、內江市作家協會、內江市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大河》詩歌簽約詩人(作家)。作品被《中國2019年度詩歌精選》《鴨綠江》《遼河》《大河詩歌》《天津詩人》《中國詩人》《銀河系》等收錄。用筆,行走在文字的江湖。
秋夜
文/江小清(山東)
不需怒馬,也回不去少年
我穿一件鮮衣可好
與你和清涼的月對飲一杯
我先醉了,倏忽半生
好久不見
一顆心的縫隙里
只能填滿濕漉漉的白月光
風也像你一樣,一遍遍在耳邊低語
月光綻開你的背影
背影里開滿從前藍紫色的繡球花
對於幸福的幻夢,我不敢有貪心
只懇請整個春天夏天的朵朵回憶
被秋風一吹
今夜又會緩緩撒滿我的窗前
簡介:江小清,山東青島,七零後,喜歡文學,作品發表於《作家天地》《山東商報》《中國詩人》《辭場》《谷風詩刊》《中國詩影響》等紙刊雜誌等以及網絡各微刊平台。
頭頂長安街的中秋明月
文/鐵血寒冰(北京)
從未沒有這樣過
坐在長安街遼望中秋明月。
我看明月看了一生
鄉愁、思念、孤獨沒有把它占滿
只留給今晚,長安街上的中秋明月
紅旗,紅磚,紅絲帶,紅燈籠
是子彈呼嘯而過的聲音
是明月下長安街上滾燙的熾烈
紅得像愛的烈火,我懷中的祖國
此時,中秋明月正對著天安門
對著中華兒女歡騰的萬顆紅心
我想,你同樣正以光潔圓盤的姿態
爬行在故鄉的青山竹林
傾聽菜園子的蛙鳴蟬唱
月亮上又一次升起故鄉縷縷的炊煙
簡介:鐵血寒冰,四川人,軍旅生涯多年,居於北京,四川詩歌學會、北京順義作協會員。作品刊發於《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國防報》《文化藝術報》《作家報》《鴨綠江》《牡丹》《遼河》《參花》《西部散文選刊》《中國漢人》 等多家刊物媒體,有作品發表於《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中國作家網》多家媒體,並獲《中國詩人》2019年度提名獎。
中秋,是故鄉山上進城的一束狗尾巴草
文/逸 西(四川)
月餅吃了
龍眼吃了
現在,中秋
是一碗水村莊
山上進城的
一束狗尾巴草……
而母親還在一碗水村莊
與玉蘭二妹一起
舉著竹竿子,打一樹龍眼
打又圓又大的相思
滾進夕陽和黃昏
以及我眼前模糊不清
滿山遍野的狗尾巴草
簡介:逸西(原名劉逸西),1963年生,四川富順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詩刊》《星星詩刊》《詩歌報》《詩歌月刊》《詩神》《綠風》等雜誌發表詩作。現居成都。
有一種奢望叫南湖月上
文/馮岩(遼寧)
小篆走筆月上門廊
時光撬開月上大門談古論今
對視眼帘攬三山五嶽於眼底
跨越足下的周易經道
丈量石板隔絕塵世的煩擾
提筆賦詩運筆作畫,行雲流水間
與凡人論人間煙火
裊裊梵音升騰在百年琵琶樹下
靜坐竹林喝一杯淡茶聽一首古箏曲
把人來人往的繁雜隨流水淡忘
翻開雅集,詞牌流露花間
芊芊女子撫琴於月下
簡介:馮岩,遼寧營口人,現居大連,高校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文學文學碩士,副教授,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有詩歌、散文、小說、翻譯詩等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聯合日報》《美中時報》《星星》《詩歌月刊》《詩選刊》《詩潮》《海燕》《芒種》《黃河文學》《朔方》等百餘家報刊雜誌,《新媒體文學》創始人。曾多次獲得翻譯詩歌文藝文學獎。
九月的風
文/鄭友貴(四川)
輕輕地搖
輕輕地盪
九月流行在南方桂圓樹上
不把那茂密的葉子想像成掌
掌紋般的葉紋上
你就無法找到
九月的流向
南方的季節秋得正深
別讓熟透的桂圓走進你的詩
使匆匆過客
染一身無聲的幽香
你最好站得遠遠的
遠遠地看那多桂圓的南方
在九月風的長髮上
輕輕地搖
輕輕地盪
簡介:鄭友貴,四川宜賓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文藝報》《中國文化報》《工人日報》《中國詩人》《詩中國》《散文詩》《中國散文家》《青年作家》《四川日報》《香港文藝報》《華人時刊》等。著有詩集《目光如初》、散文集《一路行走》《故鄉在遠方》,並由國家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各省級圖書館、各重點大學圖書館收藏,作品入選《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漢詩年鑑》《四川詩歌年鑑》《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選》等,獲過全國、省、市徵文一、二等獎。
他鄉之月
文/蘭葉子(甘肅)
秋聲拂過殘月
殘月掀起了簾攏
秋風吹過舊人
舊人化身為草木
他鄉之月,如花在野
底色三千里,夜色三千里
那些並肩走在月色里人
談笑風生,說著相聚
也說著,別離
今夜,我在他鄉
和多年前的中秋一樣
是一個遠行的人
一個被他鄉之月照拂的人
今夜的秋風
和多年前一樣濃郁
我依舊固執地相信
照拂著我的月華
也一定照拂著
千里之外的,你
一如,今夜的秋風般濃郁
簡介:蘭葉子,女,本名劉勇勤,甘肅天水人。近年來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部分詩歌、散文及散文詩數百篇(首)。著有個人詩集《蘭之語》、散文詩集《春天的秘語》。偶有作品獲獎。有作品入選多個選本。
一個盲人坐在樹下吃月餅
羅秋紅(湖北)
一個盲人坐在樹下吃月餅
有人問他:你看見什麼沒有!?
盲人說:我看見月亮
穿著我媽媽的衣裳,
唱著《秋天紅葉隨想》。
草叢裡螞蟻從垂下的果實里,
抽出上上籤,迎接媽媽的到來。
茄子從辣椒虛掩的門裡偷偷爬出來,使勁敲打
當年豆架上倒掛的收錄機。
神靈在樹上用綠葉的夢,
複製高音上
抵達鑽石台階的那根琴弦
遼闊的事物順應螢火蟲的
光亮
找到永不言敗的那根拐杖
這根拐杖正是媽媽送給我的紫色拐杖。
此刻,樹上的綠葉與小鳥在議論:那個坐在樹下的盲人
長得像一棵胡楊,今晚
他將成為月亮媽媽最最寵愛的孩子。
簡介:羅秋紅,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近年在《人民日報》、《詩選刊》、《星星》、《詩潮》、《音樂時空》、《世界日報》等多種文學期刊以及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發表600多篇(首),多次獲獎,作品入選多個年度詩歌選本,著有長篇小說《雪兒,你在哪兒》,著有《羅秋紅個人作品集》(音樂作品集),其代表作《中國媽媽》獲原創音樂三等獎,《娘的佛經》被稱為神曲,被收入2012年新歌經典合輯,現居武漢 。
舉首望明月
文/吳堅(江蘇)
天上的月亮,我的先人都住在上面
想你們的時候,舉首望明月
我不知道嫦娥吳剛在不在
親人哪,我一次次敲打月宮的門
你們在裡面呼喚我的名字
思念日益豐滿
八月十五
河裡的月球終於浮到水面
啊,誰,把月亮打撈上來了
留給水裡的,是被風吹皺的
有些模糊的臉
故鄉也浮在水面
娘的聲音也在水面
舉首望明月
水裡的思念一碰就碎
簡介:吳堅,男,1965年生,江蘇東台人,筆名北北、天士、道韻,首屆茅盾文學詩歌獎重點詩人,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習詩,在國內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入選多種選本、辭典。《詩神》編委,多平台簽約作家詩人。
中秋辭
這一天,沒有事物比月亮
更加無辜。僅僅是因為圓形的
必然的相似性,
一種古中國的餡餅以它命名。
——正如所有比喻都不過是
片面與片面的相遇;
我不敢相信在咀嚼五仁的時候
順便也咀嚼著那溫柔的光華,
並同時獲得塵世的圓滿。
作為詩人,我不信任一切比喻
並鄙視所有時間的刻度
所帶來的象徵的意義。
誰在最初說出「月餅」,誰就落入
命運安排下的陷阱。
誰經歷過十年的家庭戰爭,
誰就懂得生活的千瘡百孔。
在今夜,我用月亮的另一個比喻
——盤子——易碎的瓷器
托出那脆弱願望的幾塊倒影
同時也和盤托出了父親和母親的
一紙離婚判決書
留給一個孩子的時間的灰燼
和對月亮在其它夜晚
猶疑著不斷盈縮的同情。
簡介:張隨,八零後。晉潞州人。以為文字可以重整人世的秩序,進而通達明識。
最後的月光
文/許天倫
好了。我不再計較於生死
在我生活過的村莊。日子已不容徘徊
我可以將一生活成一日
那條我曾走過的鄉村小路,腳印被風吹散
工程車的巨大轟鳴聲,震碎了
稻草人的童年。是誰還打著手電筒
沿著池塘邊尋覓久遠的蛙鳴
水流中,彼此的臉挨得又何其近
但月光卻越來越遠
遠到外婆布滿老繭的手上,因為那裡
唯有神靈才能抵達
簡介:許天倫,90後,現居江蘇常州。江蘇省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十月》《作家》《北京文學》《長江文藝》《詩刊》《星星》《揚子江》等。著有個人詩集《指尖的光芒》。
北極星新文學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h1s_XQBd8y1i3sJkB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