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趣味浸潤下誕生的雅致:明式家具的發源

2020-03-27     國家人文歷史

文 |韌霧

崇禎上台後,文震孟回翰林院任職,為皇帝講課,在崇禎八年入閣,不久又被排擠回家。他於革職歸家的次年病逝。倒是弟弟文震亨忽地被崇禎發掘,特旨任命為中書舍人,在宮廷供奉,因為同好,皇帝讀到他的古琴專著深為佩服。再幾年甲申之變,文震亨還曾到南明政權從政,但與阮大鋮共事不愉快,不久便引疾歸來。等清軍占領蘇州,文震亨絕食而亡。

藥圃的故事走到了盡頭。直到迎來新主人也是明朝遺民的姜采父子,園名更為「藝圃」。他們特意在園內古柳邊建起三間草堂,題名「疏柳」,以紀念文氏。世人對何為真正的文人風範心知肚明。阮大鋮說起來也是位影響一時的戲劇家,他在南京的「石巢園」還是請造園名家計成做的,面積不大,但設計精巧,老樹成蔭古意盎然,在當時算是盛名在外。但阮大鋮的卑劣聲名帶累了這座園子,石巢園所在地庫司坊也被百姓唾棄地送了個穢名:褲子襠。相形之下,藝圃所在的弄堂名為「文衙弄」,正是人們為紀念文氏家族所起。

明代大畫家文徵明在拙政園親手種下的紫藤

文人的唱酬交往為園林賦予了勃勃生機。現在普遍認為文徵明參與設計了王獻臣的拙政園,當然歷經歲月磨蝕、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當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畫的《拙政園三十一景》還是保留下當年園子的簡練野趣;他親手種下的紫藤,歷經400餘年仍綠蔭滿庭,春日滿架明艷紫英,成為蘇州城的一處重要文脈。蘇州還是明式家具的主要發源地。明代江南營造園林的熱情,直接催生了被視為美學典範的明式家具的興盛,而以「精、巧、雅」著稱的家具其造型、線條,無不浸潤著文人趣味的影響。

蘇州園林最繁盛的日子,是在清代「同光中興」時期,城裡大造園林,各園主人彼此投緣,怡園顧文彬、聽楓園吳雲、網師園李鴻裔、耦園沈秉成、養閒草堂潘曾瑋等組成「真率會」,定期輪流在各家園林里雅集,品評書畫,吟詩作賦。蘇州園林也從來少不了愛情佳話,錢謙益柳如是亂世棲居於拙政園,沈復與芸娘常到隔壁滄浪亭納涼賞月,沈秉成喪妻又逢仕途失意,退隱姑蘇卻不想邂逅詩書知己嚴永華,落寞處變幸運地,於是同築了寓意佳偶天成的耦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E7uI3EBnkjnB-0zeM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