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絕色露台:她用17年打造了這座空中花園,活成了洒掃女人

2019-07-26     丑故事

講述 / 絕色露台 撰稿 / 牛牛

01 想有個自己的花園

我對花草的喜愛,是從娘胎裡帶來的,刻骨的喜愛。

我的家鄉在寧波市鄞州區,靠近海邊的一個小鎮,離象山港大橋很近。六歲以前,我是跟著奶奶生活的,奶奶在地里勞作,我在邊上玩耍,看著田埂的野花小草,都有種莫名的歡喜。

苜蓿(mùxu),長在水稻田裡,農民用來作肥料的,花成片成片開放,遠遠望去,就是一片紫色的花海。我會摘上一朵戴在耳旁、掛在蚊帳鉤上、握在手裡枕著清香入眠。鳳仙花,也叫「指甲花」,花瓣搗碎之後,加點鹽或者明礬,再用桑葉包一晚上,就能給指甲染上淡淡的橘紅色,好看極了。

上學之後,我和父母住到了一起,家裡新造了幾間平房,白牆黑瓦,還有一個院子,我終於有機會種很多花。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觀察院子裡的小花小草,是否長了新葉有了新的花苞。我找了兩個有破洞的搪瓷臉盆,填上土當花盆用,裡面種的是太陽花。太陽花生命力很強,只有陽光強烈時才會綻放,開花時還有淡淡的香味。

堂前靠牆有一排高高的蜀葵,50米外就能注意到探出牆門的一溜鮮艷紅色花朵。有幾次我特意從那經過,看到紅色的花朵在夏日的輕風中搖曳,心花也跟著一起綻放了。

父親對我種花一直不支持,他覺得花是不實用的東西,不如把地騰出來種菜,還能減輕家裡的負擔。為了不占用家裡空間,我就儘量靠邊上角落裡種花,除了一排整齊的雞冠花算是占了點中心位置。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當我醒來第一件事情看我的花寶貝時傻了:一排盛開的雞冠花靜靜地躺在地上。

問了才知道,是父親拔掉的。他沒有徵求我的同意,趁我睡覺時把花兒拔個精光。我真是傷心欲絕,十歲的我怎麼也想不通,在院子裡哭得裂心撕肺,整整一天沒有喝水吃飯。

從那時起,「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花園」就成了我心裡的一顆種子,等待有朝一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現在,我終於擁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花園,就是我的露台。我2002年搬到這裡,開始在南北露台上種花,現在已經17年了,一共有三百多個品種的植物。

南露台30個平方,主要是花葉類,根球類植物,再搭配一些盆景。北露台是「L」形的,20個平方不到,搭了幾個鐵藝的拱門,種些藤本植物。角落裡還有幾棵竹子,年年都能長筍。

2010年,露台開始升級,把屋頂也利用進來了,一大一小兩塊區域,一共50個平方。雞爪槭、繡球花、糯米條、毛百合……三百多種植物,高低錯落,層層疊疊。擺上小圓桌和木製的長椅,有空就上來修修剪剪,澆水掃地,看日出星空,好愜意。

02 酒吧老闆娘

1985年,我衛校畢業,分到了杭州工作。幾年之後,我決定從單位停薪留職,去開一家酒吧。其實我初衷是想開家茶館,找個文藝點的地方,和朋友坐下來聊聊天,吃吃喝喝,還能賺錢。

那時候,我住在古盪灣。初秋的一個下午,我從家裡出來文三路往東,邊走邊留意店面。想著有個適合自己打理、符合自己品位、有意轉讓的店面能瞬間出現在眼前。是茶館,是咖啡店,還是小酒吧?直到看見一扇緊閉的有著啤酒燈箱廣告的帶樹皮的木門,上面居然貼了轉讓信息,我才意識到機會來了。

於是,電話接通等待對方開門,談了價格回家找存摺。次日店邊上的工商銀行取出我的全部積蓄5萬塊付了全款,交接完水電布置,當晚便開始營業。沒有和任何人商量。

酒吧上下兩層,面積不大但高度足夠。聽說第一任店主設計裝修費了不少錢,灰色牆面,原木桌子板凳,原木護牆和吊頂,入門處的全鐵藝旋轉樓梯是亮點。之後按我的設想調整了下風格,如走廊到底的榻榻米包廂、牆上的一面黑板、樓梯旁的一把老吉他。作家喝高了要寫詩,主持人喝高了會朗誦,文藝青年則自彈自唱,我呢高興了就換首曲子和客人們手舞足蹈,無拘無束成了私人派對。

我是第四任老闆,聽說前三任沒賺到錢。我一心想著把付出去的錢賺回來,七年里僅2003年非典一天關門,其餘一直堅持營業。那些個苦,那些個累,女友說換她三天都堅持不了。而我呢,動力是賺錢養家,私心是交友玩耍;意志是考驗堅持,內心是自我強大。

我不敢耽擱,當天晚上就開始營業,只來了兩位客人,我記得是兩位年輕的男性,點了兩瓶喜力啤酒和兩瓶中華啤酒,營業額人民幣60塊。

別人都說開酒吧不賺錢的,可我不光能盈利,還招了兩三個服務員,除去水電費和房租,一個月還能賺一萬多,跟我在單位比已經好很多了。

小酒吧,是社會的小窗口。你可以默默傾聽,也可以高談闊論;可以關心時事憂國憂民,也可以借酒澆愁宣洩鬱悶。夜,有時就是人內心脆弱時的保護色。這七年,我見過太多的人,聽過太多的事。

有一次,晚上八點多,店裡生意剛剛開始熱鬧。門口站著個人,猶豫了半天也不進來,我趕緊開門歡迎他進來,問他是不是來喝酒的。他說是的,讓我給他拿最烈的酒,這人存心來買醉的。

看他一個人坐著,我也沒其他事,就坐在對面和他交流起來。幾句話下來,得知他是泥水師傅出身,現在是個小包工頭,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可誰能想到,媳婦跟著年輕徒弟跑了,臨走還留了封信,叫他不要找她,一個人帶好孩子。

怎麼可能不找?他把孩子託付給老鄉,去了媳婦一切可能去的地方,找了整整七天也不見人影。最後自己心力憔悴,沒辦法,稀里糊塗來到了小酒吧。

在酒吧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我覺得也是給人們提供一個情緒的出口吧。小酒吧就是看故事,講故事,寫故事的地方。這裡有剛剛工作的,也有60多歲的,還有不少電視台主持人……

我最擔心他們喝多了,喝多了就不好溝通把控。我要有定力,得把場子控制住,不管店裡發生什麼,心跳得再厲害,腿都發軟了,也要裝成很淡定的樣子。該報警的報警,該收帳的收帳。

有些老顧客,給我取名叫「孫二娘」「阿慶嫂」,說我八面玲瓏,自帶仙氣。我說你們叫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笑完了別忘記買單,哈哈。

七年的酒吧創業經歷,讓我看到了社會的萬象,也讓我賺夠了這套房子的資金。決定買這套房子就看中它是頂樓,有前後露台可以養些花花草草。我花了15萬付首付,剩下的30萬貸款。姐姐說,這麼多錢,你以後付得起嗎?結果五年就全清了。

我性格就是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機會撞上了就趕緊把握住。討論太多,考慮太多,往往就沒有這個激情了。事實證明,我的決定還是挺明智的,你看現在杭州的房價,都漲成什麼樣了。

03 最怕拔苗助長

養花這麼多年,獲得了不少獎項:浙江省最美陽台第二名,家庭園藝大賽第一名,全國園藝達人……很多花友問我有什麼秘訣,我總結了幾點,和很多人也分享過,但很少有人能真正體會。

第一,與植物的緣分。有沒有一見鍾情式的歡喜?是不是「綠手指」,所到之處便煥發生命的活力;

第二,管理藝術。單位得管理,婚姻需管理,花園也同樣得管理。澆水施肥是常態,光照通風要考慮。

第三,整潔。整潔是花園的第一要素,有了好的園藝場所,整潔、層次感是關鍵。做到錯落有致,不怕擁擠就怕地攤式堆砌。

第四,自然放養,露水是最好的營養。有些人養花太精細,怕花凍著,整天搬進搬出。我的露台就這麼點地方,還能挪到哪裡去?我乾脆不挪了,全部放在露天養。只有天寒地凍的時候,把幾盆多肉拿進室內。

露台剛升級那會,花一下子多了不少,又遇上夏天,對我和植物都是極大的考驗。露台上特別曬,我買了幾百塊的遮陽網,準備把植物「全副武裝」。

鋪了幾張之後,發現挺難看的,想想還是不鋪了,曬著麼好了。大不了就枯黃一點,早晚各澆一次水。我應該對自己的植物有信心,相信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存。植物本來就是從自然中來的,不用刻意去改變環境。

還有一句話叫「無藥化管理」,我養花是極少用藥的。一些花友動不動就用殺蟲劑、調色機、促花劑、產仔劑,這些我覺得沒有必要,一切盡心就好,順其自然。

每個生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植物從一顆種子、一個枝條、一盆小苗開啟生命之旅,該經歷的必須要完成。最怕就是拔苗助長,和現在很多家長一樣,小孩子讀小學,大人陪著復讀一遍,整天被「綁架」在那裡,累都累死了,這還叫生活嗎?

我對孩子是「四不原則」,不培訓,不接送,不擇校,不過多干預。他的人生讓他自己去經歷吧,只要在大方向上引導好就行。管得太多沒用的,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站在一邊默默支持就可以了。

能放手的絕不操心。從小蓄積自我管理能力,獨自經歷或許就是給他一生受益的最好的素質教育。不隨大流,不被「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國民焦慮所侵蝕,堅持自我是需要勇氣的。

我兒子喜歡玩電腦遊戲,放學回家,允許玩下電腦,前提是作業完成。高中住校階段,知道他學校抓得緊,周末回家電腦、懶覺任意放鬆。

考試前都在玩。我心裡是有些著急的,但是行動上不表現出來。他在學校學得已經很累了,回來總要放鬆一下,一根弦不能一直高度緊繃著,繃久了會繃斷的。

下雨天沒帶傘,我不會去學校給他送的。自己想辦法回來,下次就知道提前做準備了。中考前三日,他說沒啥好複習的了,於是坦坦然看電視耗時間。我心裡著急但也不言語相加,就說「考不好進不了前八所自己負責」。果然差2分與前八所無緣(原來數學是強項,結果簡單的題目被扣了幾十分),乖乖地減15分去了二級重高。

情緒一度低落。記得學校新生摸底考,他得了前幾。好在心態調整快,在高中的三年里,每場考試幾乎能保持年級是第一,「雞頭」也是蠻好的體驗。

遇到點挫折也未必是壞事。只有經歷過風吹雨打,才能茁壯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當年我十八歲,畢業分配選擇遠離家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全新的自己。如今兒子大學畢業去了香港讀完碩士讀博士,作為家長,儘可能不給他增添壓力和麻煩是能做的最好的關切。一晃六年,我們只保持一周一微信的頻率,內容也是點到為止,不想占用他寶貴的學習、科研和助教時間。

孩子和這些花花草草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培養起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們只需要提供一個相對自然,且充滿愛的環境就可以了。

04 家就是詩和遠方

家是港灣,孩子是寄託,花園是心靈的棲息地。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是過客,唯有家才是自己的舞台。播種、培育、生長,我們在它們的枯榮里體味生命的意義。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一輩子守護的事業,有愛有花,有天有地。勞作使人安寧,欣賞使人愉悅。在料理它們的同時,也被它們撫慰。

露台常常有蝴蝶和蜜蜂光顧。有一天,我出來澆花,突然聽到一陣「嗡嗡」聲。仔細一看,白蘭花的架子上有小蜜蜂來做巢了,我趕緊退回房間,套上長袖長褲,做好防護工作。

我不把它們趕走,就在一邊悄悄觀察,用相機對著蜜蜂「咔嚓」了幾張。還給他們配上台詞,就像動畫片一樣。有朋友說,一定是我這裡的環境太好,露台都是「甜」的。

這裡也是天然的鳥場,我種的西紅柿和草莓,紅了它們就飛過來吃。喜鵲,鴿子,白頭翁都是露台的常客。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養花的樂趣。

小花壇里種的一棵油桃樹,長得比地面的還魁梧,二十斤的收成不在話下。油桃伸到鄰居地盤,那幾枝沉甸甸的便歸鄰居採摘。每年快到成熟時,鄰居便也多了期待,如此甚好。

創造美好,學會分享,人心會變得更加敞亮。春天是花友交流聚會時節,每年都會接待幾波。花友間的走訪是輕鬆的歡喜的,相互補充,發揚光大。從一個枝條,到成活爆盆,都記錄了生命的頑強和力量。大家基於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本就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因緣。

花友們常常問我同一個問題,你露台上那麼多花,一個人管得過來嗎?我說,如果不愛花,即使每天不上班,一天十幾個小時圍著花兒轉,可能也管不好。我每天6點起床,吃好早飯到露台上轉一下,最多待半個小時,照樣能把花園打理好。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很大彈性的,你會發現做自己喜歡事的時候,身上所有的能量都會被調動起來,過往所有的經歷都神奇地交織在一起,讓你沿著這條路不斷往前走,然後到達一個新的境界。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恆地積累。養花最能考驗一個人心性,一盆花擺在面前,要種成什麼樣子是沒有標準的,全靠內心的想法和感覺,人的心性是怎麼樣的,養出來的花就是怎麼樣的,這是花和人的融合。

一個勤快的人,一個習慣動腦子的人,一個吃得下睡得著走得快有行動力的中年女人,何愁干不好一件事呢?我基因里有父母的勤勞和智慧,骨子裡的獨立和堅強讓我一路走來自信滿滿。一個正能量的家庭,父母的身體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和榜樣。

我把自己比作「洒掃女人」——門前屋後淡然洒水掃地之居家主婦,上班之餘圍繞著花園修修剪剪。勞作可以讓人心生虔誠,成就使人心懷感恩,很難說是花成就了我,還是我成就了花。

小小的露台就是我的詩和遠方,做個懂花語的女人很幸福。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dTDMWwB8g2yegNDw2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