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如何健康養生?這份指南請收好

2022-08-09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立秋之後如何健康養生?這份指南請收好

暑未退,秋意臨。8月7日,迎來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到來,也預示著草木開始結果孕籽,進入收穫的季節。

不過,既然到一個新的節氣,飲食自然也應該有所調整,那麼立秋後如何健康養生?在飲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立秋有何習俗?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事實上,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俗話說:「熱在三伏」,立秋往往還處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氣爽,我國大多數地區要等到白露前後,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立秋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補回因夏天炎熱而減輕的體重,至今在華北至東北一帶流行。然而,現在大家都崇尚健康生活,日常飲食也很豐富,還需要「貼秋膘」嗎?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強表示,「貼秋膘」沒有過時。

對於體重較輕、體質虛弱的人群和老人孩子來說,炎熱的夏天對他們的損耗比普通人更大,在夏天往往體重會下降。入秋以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人們食慾大開,胃口轉好,正是補充營養、增加健康儲備的好時候。通過食補,補回在「苦夏」流失的營養,驅趕苦夏的萎靡不振,調理身體健康狀態,補足精氣神。

立秋後如何養生?

說起立秋養生,秋季適宜人體進補,立秋後一段時間內暑氣仍盛,濕度也很大,人們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夏季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厭食、腹瀉等症狀。

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油膩,宜食清熱健脾、利濕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香蕉、梨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古逢秋悲寂寥,進入立秋後,陽氣會慢慢減弱,想要保護肺臟就要遠離悲傷憂愁的情緒,儘量做到平心靜氣、心情舒暢。

此外,中醫認為,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秋天時人體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損耗,可以選擇一些輕鬆平緩的運動,比如慢跑、太極、快走、瑜伽等,保持適時有度、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過程中,一定要記得補水,根據溫度適量增減衣服。

立秋之後,還應早睡早起,以便收斂陽氣舒展肺氣,如果改變不了晚睡的習慣,可以考慮睡前喝些蓮子湯,聽舒緩的音樂以促進入眠;也可晚上用熱水泡泡腳,同樣可以起到助眠的效果。

立秋後飲食如何調整?

首先要適當保暖、避風寒,不吃喝冰冷食物飲料

唐志強提示,秋季「貼秋膘」,不能只吃大魚大肉,應該根據自身體質選擇秋補方案,從滋陰潤燥、生津養陰、補益氣血等多方面來「貼」,合理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素控制脂肪、鹽、糖的攝入量,以此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瓜果梨桃,是立秋的應季物產。尤其是各種瓜都含有較多的水分,對於預防脾虛寒濕和脾虛濕熱等不適十分有益。特別是瓜類,大多具有清熱消暑、利濕的功效。因此,立秋之後,適當多吃一些絲瓜、黃瓜、冬瓜或苦瓜等,可以消除夏季體內暑濕之氣。

唐志強表示,也可多吃一些水果,梨可潤肺,消痰止咳,是秋天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健胃利尿等作用。

秋季咳嗽吃什麼?

秋天是咳嗽高發的季節,人們在炎熱的夏季,過度出汗,容易傷津耗氣,若不注重體質調理,正氣尚未復原,又進入秋燥季節,燥邪更易乘虛傷肺,引發咳嗽。針對咳嗽,在飲食上,也有不少對應吃食。

冰糖具有清熱化痰功效,對於緩解咳嗽有獨到之處,很多中藥材都會加入冰糖,既能調節口味,也能祛痰止咳。

梨子具有化痰功效,還能夠清肺潤肺,尤其是雪梨。

橘子能夠緩解咳嗽,特別是金桔,金桔有治療百日咳的功效,患了百日咳的兒童可以用金桔煎水喝,或者把金桔用冰糖腌製成橘餅吃,既美味又能夠緩解咳嗽。

芹菜清脆爽口,吃肉的人吃一些芹菜,能夠清熱平肝,對於肝火旺盛的咳嗽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6aaca314fe15438b2f2bcd17c5d9d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