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在淮海戰場挖了一個坑:老蔣和顧祝同看不出,杜聿明黃百韜看出來也得跳

2023-10-05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郭汝瑰在淮海戰場挖了一個坑:老蔣和顧祝同看不出,杜聿明黃百韜看出來也得跳

據《縱橫》2010年第八期《人物春秋·紅色間諜——郭汝瑰將軍二三事》記載,特赦後的杜聿明又見到了郭汝瑰:「郭汝瑰呀郭汝瑰,當年我們吃敗仗都吃在你手裡。」

郭汝瑰淡然一笑:「各為其主嘛。」

杜聿明疑惑:「你那時就和共產黨有聯繫?」

郭汝瑰點頭:「是的,你從哪裡得到的消息?」

杜聿明回答:「從山東方面。」

郭汝瑰再問:「這人是誰?」

杜聿明賣關子:「這是秘密,不能告訴你。」

郭汝瑰笑問:「那麼,你為什麼不告我呢?」

杜聿明苦笑:「告過,只是沒有起作用。」

杜聿明懷疑郭汝瑰不是沒有理由的:蔣軍按照「國防部第三廳」中將廳長郭汝瑰做的計劃打仗,那是打一場輸一場,張靈甫、黃百韜被擊斃,杜聿明、黃維被俘虜,都跟郭汝瑰有關係。

我們查閱史料,會發現一段很有趣的記錄:1948年7月7日,「參謀總長」顧祝同力邀郭汝瑰再度就任「國防部」第三廳廳長,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草擬作戰方案,何應欽、陳誠、顧祝同、白崇禧都對郭汝瑰的作戰方案讚賞有加,連老蔣看了也大點光頭。

郭汝瑰的作戰方案不是沒有可行性,很多設計都幾乎是天衣無縫,一般的軍事家看了,都會覺得勝券在握。這裡面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郭汝瑰的作戰方案總是一式兩份,一份給老蔣,另一份給西柏坡。只要老蔣批准郭汝瑰的作戰方案,他手下的將軍們就都會鑽進口袋:1948年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在碾莊圩被全殲,黃百韜自戕;12月14日,黃維兵團在雙堆集被全殲,黃維被俘;戰至1948年1月10日,杜聿明親自率領的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先後被殲,邱清泉被擊斃、杜聿明被俘,李彌、胡璉逃脫。

郭汝瑰替老蔣搞三大戰役作戰計劃,是他第二次出任「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第一次當此廳長,是1947年3月5日在陳誠推薦下出任的,同年5月12日晚,郭汝瑰就把他和陳誠、劉斐、侯騰在老蔣官邸開會的內容通過任廉儒(郭的聯絡員)傳遞出去——這份情報讓張靈甫和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被全殲。

郭汝瑰在潛伏期間傳出了多少重要情報,已經無法統計,那個比杜聿明還早對他產生懷疑的山東人士是誰,倒是可以好好琢磨一下——那個人肯定不是王耀武,因為杜聿明說郭汝瑰是臥底的時候,王耀武根本就不信。

淮海戰役還沒開打,杜聿明就覺得自己掉進了老蔣和小郭的圈套,他在《淮海戰役始末》一文中回憶,他根本就不想當什麼「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主任」,並表示自己是「以赴刑場之心情上戰場」:「我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的當,並認為蔣、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的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報告的這一案,覺得爭亦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的寵信。」

老蔣和陳誠、顧祝同、白崇禧等人都比較器重郭汝瑰,這一方面是因為郭汝瑰是蔣軍中難得的清廉者,還因為郭汝瑰的作戰計劃做得確實好,要是不把備份送出去的話,還真是堪稱「完美」——他挖的坑,老蔣和陳誠顧祝同都看不出來,杜聿明看出來也沒用。

老蔣以清廉自詡,當然不會說清廉的都是敵人,所以杜聿明告狀也沒用,而那個最早提醒杜聿明的人,估計也很不受老蔣待見,連當面告狀的資格都沒有。

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王耀武的地位並不比杜聿明低,如果他對郭汝瑰有懷疑,是可以親口告訴老蔣的。

顧祝同剛當參謀總長並推薦郭汝瑰再任第三廳廳長的時候,杜聿明就以「郭汝瑰跟解放軍有聯繫」為由提出反對,結果被顧祝同訓了一頓:「你不要疑神疑鬼!郭汝瑰跟我來徐州一年多(此前顧在徐州當『陸軍總司令』,郭是他的參謀長),非常忠實,業務辦得很好。」

奉命到淮海戰場國民黨各部隊視察的少將高參、戰地視察官李以劻在《淮海戰役國民黨軍被殲概述》中有精彩描述。

1948年11月4日,蔣派參謀總長顧祝同、作戰廳長郭汝瑰到徐州傳達命令,決心守徐州:令邱清泉兵團向徐州集結;令李彌兵團向泗縣、靈璧集結;令孫元良兵團在渦陽、蒙城集結;令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火速由豫東車運集結蚌埠沿淮布置,令第一〇〇軍不開海州;令第九綏靖區李延年放棄海州,率第四十四軍西調集結徐州;令第七兵團掩護第九綏靖區部隊西撤完畢即向徐州集結——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大家擠成一坨坨,以便陳粟和劉鄧大軍將其聚而殲之。

蔣軍各綏區和兵團奉命向徐州大口袋集結,11月6日下午6時,李以劻和第九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到達新安鎮第七兵團司令部,黃百韜看見他們,哭的心都有了:「作戰廳郭汝瑰、許朗軒、張宗良等人作出這樣計劃來,使人傷心。大軍作戰,隨時變卦,動搖軍心,影響士氣,難道他們不知道麼?」

黃百韜在半夜又請李以劻密談,這次說得更是傷心:「國防部作戰計劃一再變更,處處被動,正是將帥無才,累死三軍。這次會戰如垮,什麼都輸光了,將來怎麼辦?古人說,勝則舉杯相慶,敗則出死力相救。我們是辦不到的。我們是鬥不過解放軍的,人家對上級指示奉行徹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從杜聿明的懷疑、舉報和黃百韜的傷心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年老蔣手下也不全是飯桶,但是再往上數,就是越高越顢頇了:徐州說得算的是劉峙而非杜聿明,劉峙不敢違背老蔣之意,也不敢跟顧祝同頂牛,對郭汝瑰的計劃,也是說不出反對意見——也許他根本就沒看出郭汝瑰在挖坑,還以為那是一個完美的會戰計劃。

李以劻這個少將高參不帶長,說話也不響,顧祝同連聽他彙報的興趣都沒有,他只聽郭汝瑰的,就連老蔣有事也是先問郭汝瑰。

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副參謀長、代參謀長文強(就是《特赦1959》中劉安國的歷史原型)在《徐州「剿總」指揮部的混亂》中回憶:杜聿明兩次派參謀長舒適存飛南京見蔣,都是要經郭汝瑰安排見面,當著郭汝瑰的面,舒適存根本就不敢提起杜聿明的「解圍三策」。

舒適存當時也是左右為難:老蔣召見,郭汝瑰陪同,杜聿明又明確交待要瞞著郭汝瑰,這話該怎麼說?

等到老蔣終於看到杜聿明的「三策」,已經啥都來不及了:「按照杜聿明幻想中的第『三策』突圍計劃,實際上是全部落空。糧彈問題,空投無望。士氣呢,經過解放軍進行勸降宣傳,也已經頹唐得毫無鬥志。我們在密集的炮火中趕到第五軍軍部寨子外時,才知道杜(聿明)、邱(清泉)二人掛了電話(電話委任文為代參謀長,負責斷後,文剛當上代參謀長就被俘虜了)就竄逃了,杜的『三策』上書原稿、蔣給杜的親筆信以及其他機密文件,在火光照明之下,撕成碎片,臨風吹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5ce67d01d62eaf87cc032193ad0e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