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智能座艙不是一顆8295晶片就能解決的!

2024-05-10     電駒

2024年,智能座艙的主題詞就是,高通8295晶片上車。

仿佛用了這個晶片,智能座艙就高級了,不用的話就落伍了。其實不然,根據我的實測體驗,有的車用了8295晶片,語音交互功能並沒有比8155強多少。

好的智能座艙需要一顆好的座艙晶片,但也需要足夠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和紮實的軟體能力。這個道理和智能駕駛一樣,不是採購一顆或者多顆英偉達ORIN晶片和一堆感知硬體就完了,架構不先進,軟體不好,高速/城市NOA依然是一塌糊塗。

在智能座艙8155晶片時代,大家採購相同的座艙晶片,但是做出來的水平差距卻很大。消費者買完車以後,車輛語音識別慢、OTA更新頻率低、各域之間沒有協同。

究其原因是車輛架構落後,且不做軟體。

先說電子電氣架構,落後的架構,導致算力不能協同,相互冗餘產生極大浪費,同時也難以承載汽車的複雜功能。這些問題都不是8155、8295晶片能解決的。

要解決只能從電子電氣架構解決,要把汽車裡的各類傳感器、中央處理器、線束拓撲、電子電氣分配系統和軟硬體整合在一起,實現整車的配置與功能,以及運算。

所以特斯拉小鵬都去做EEA架構,目的就是為了將智駕、智艙、動力、底盤電動、車身電控等更高效地整合在一起,決定了車輛的最終智能化表現能力。

這也說明大眾為何看上了小鵬的EEA架構,雙方還簽訂協議,將其集成到大眾汽車在中國的CMP平台上。

大眾為何不直接採購8295座艙晶片?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座艙晶片解決不了問題,單純的購買晶片不做架構和軟體,能產生的只是算力浪費。

就大眾而言,雙方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新能源車型,整車電氣化和智能水平,直達國內第一梯隊的水平,保證了在當前異常內卷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電子電器架構問題,軟體也是導致座艙和智駕體驗不好的原因。

許多消費者買完車之後,發現車輛一個季度甚至半年都不會OTA,而這就是典型的只買硬體不管軟體。

我以小鵬G6升級天璣XOS.5.1.0為例,這次它升級了UI介面、攝像頭算法、AI大模型,因為有了AI理解能力,這直接提升了座艙體驗。

目前部分搭載8295座艙晶片車型也沒有AI語言大模型,而小鵬和理想都是搭載8155座艙晶片,都有AI大模型。這背後是,同樣的功能小鵬和理想寫了更多的優化代碼。

這也給行業一個啟示,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以後會從軟體體驗和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再加上晶片評判一台車智艙和智智駕的好壞。

所以,根據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經濟規律看,那些只看晶片不做架構和不做軟體的汽車廠商,早晚會被淘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3f87a949bdd622be1c9c62aa734b6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