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厭舊是好萊塢的一大特性,新人層出不窮,老人江河日下。
很多老牌巨星,都陷入了晚節不保的尷尬境地。
首當其衝的,便是被「金酸莓獎」青睞已久的兩位「爛片之王」——布魯斯·威利斯和尼古拉斯·凱奇。
不過,這兩位「爛片之王」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罹患失語症宣布息影,一個剛剛迎來事業第二春。
今年3月,凱奇在接受雜誌採訪時表示,自己已在一年半前還清了所有債務。
凱奇的債務問題,起始於2008年。
彼時,他因金融危機、多次離婚、偷稅漏稅等問題債台高築。走投無路之下,化身「行業勞模」,爛片一部接一部地演,被影迷嘲諷為「爛片之王」。
然而這兩年,隨著債務的陸續還清,凱奇的選片餘地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無論是19年的《星之彩》還是去年的《豬》,口碑都在水準之上。
最近,他又用一部新作,高調宣布了自己的歸來——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早在上映之前,就已飽受關注,因為凱奇在這部新片里「自己演自己」。
片名中的「天才」二字,指代的正是凱奇本人。
好萊塢巨星無數,有的是勤奮型,天賦一般但勝在勤勉,比如阿湯哥;有人是天賦型,一開局就驚艷全場,比如凱奇。
拍這樣一部「半自傳」性質的電影,一不小心就會拍得過分嚴肅或沉重。但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討巧地避開了雷區,用娛樂性十足的爆米花路線取而代之。
影片故事幾乎照搬現實,講述巨星凱奇的隕落與無奈。
事業上,他過氣多年,為了爭取一個角色,他拉著製片人在路邊瘋狂試戲。
生活中,家庭分崩離析,妻子和他鬧離婚,女兒嫌他愛說教。
另一邊,凱奇還要面對巨額負債。
面對此景,經紀人坐不住了,給他接了個「走穴 通告」——以 100萬美元的 報酬,到小島上給富豪哈維過生日。
儘管很委屈,但凱奇還是接下了通告。
沒想到,上島之後,凱奇卻收穫了另一番驚喜。
原本想賺快錢的他,和哈維一見如故。
兩人不僅對電影的看法一致,連喜歡的電影都不謀而合。
哈維在島上打造了一間安保嚴密的密室,密室里擺放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與凱奇有關的各種電影周邊:有《勇闖奪命島》里的「珍珠炸彈」,有《空中監獄》里的兔子玩偶,有《變臉》里的黃金雙槍,有《曼蒂》里的鋸子,甚至還有一個1:1製作的凱奇真人蠟像。
不僅如此,哈維還花費大量精力,為凱奇寫了一部劇本,助他重回事業巔峰。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形影不離,一起討論劇本,一起在島上冒險,一起探討人生哲學。
影片高高興興地進行到這,就是一出臆想連篇的荒誕喜劇。沒想到接下來劇情急轉直下,引入CIA特工,開始往間諜特工的路子引。
CIA找到凱奇,說哈維是窮凶極惡的恐怖分子,為了干預政治他不惜綁架某總統候選人的女兒。
目前人質就關押在島上。CIA要求凱奇與他們合作,救出人質。
於是接下來,凱奇以修改劇本為由,留在島上一邊寫劇本一邊找人質。
一場好端端的粉絲見面會,逐漸演變成一場間諜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作為一部動作喜劇,中間置入了很多笑點,而且這些笑點大多和凱奇的表演經歷有關,二者虛虛實實地關聯在一起,讓人莞爾。
比如,哈維和凱奇聊電影,說他很喜歡凱奇主演的《第一夫人的保鏢》,凱奇表面深以為然,背地裡回房偷偷惡補。藉此說明凱奇作品太多,他對自己演過的作品,並不能如數家珍。
後面凱奇成為臥底,CIA特工教他做了張貼紙,只要貼在手上,用手接觸他想迷暈的人,就能讓對方迅速陷入昏迷。凱奇貼上貼紙後,下意識地摸了下自己的額頭,結果把自己給摸暈了。
對講機那頭的特工心急如焚,焦急之餘,特工急中生智,喊了句「Action」,結果凱奇立馬條件反射地醒了過來。
看到這裡,凱奇的死忠粉想必會會心一笑。
現實中的他,雖然出演爛片無數,但從沒敷衍過。
他曾在採訪中說,「即便是一年接四部戲連軸轉的時候,我也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在這部戲裡、在這個人物身上,必須要有能讓我全身心投入去表演的地方。這些作品確實都不怎麼樣,但哪怕是這樣的電影,我拍的時候也都是全身心投入。我知道很多人誤會我演這些角色就是在裝裝樣子走過場,但其實不是的,我每一部戲都是百分百投入地在演。」
《紐約時報》曾這樣評論他:「只有垃圾的編劇,沒有不行的凱奇」。
片中類似這樣「現實照進電影」的戲仿與彩蛋還有很多。
影片以創作劇本為線索,自己演自己的「戲中戲」結構,致敬了凱奇的《改編劇本》。
《改編劇本》
凱奇跳進泳池喝酒的場面,致敬了凱奇的《離開拉斯維加斯》。這是凱奇的奧斯卡封帝之作,影片男主的角色心理和《天才不能承受之重》里的凱奇有些許相似。
凱奇與哈維被人追殺時, 嗑高了的凱奇想遵循「嗑藥不開車,開車不嗑藥」原則,但哈維卻不自覺地坐到副駕,把開車跑路的重任交給凱奇。
這段呼應的是凱奇的《極速60秒》。哈維坐到副駕,是因為他知道凱奇的車技比他好,《極速60秒》的飆車戲是他親自上的。
現實生活中,凱奇一直把家庭放在首位。他曾為了家人回絕了《指環王》和《黑客帝國》的拍攝邀請。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也用了大量的筆墨,去交代凱奇與家人的關係。
比如,為了拍戲、還債,凱奇總是疏於陪伴家人。
他給女兒寫了一首歌並唱給對方聽,結果女兒聽完第一反應是尷尬無語。對此,凱奇很懊惱,只能哽咽地反省自己。
為了讓凱奇的往昔與當下形成對照,影片特意設置了一個存在於幻想中的年輕版凱奇——視效團隊VFX利用AI技術將58歲的尼古拉斯·凱奇變年輕了25歲。
年輕版凱奇,採用了凱奇在《我心狂野》中的造型。
1990年,凱奇為了宣傳《我心狂野》,曾在英國某脫口秀秀了一堆迷惑行為。若干年後接受媒體採訪, 凱奇曾表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 回憶。
年輕版凱奇與年老版凱奇互相映照,帶出了一種英雄遲暮的既視感。
看上去有點自嘲,還有點苦澀。
年輕版凱奇會不停地吐槽年老版凱奇「老是接爛片」、「再也不是當年的那個電影明星」。
而真正的凱奇,則借角色之口,說出了心中的無奈:「拜託,這是我的工作,我賺錢維繫生活,養家餬口,你們管得也太多了!」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該片並沒有對凱奇的人物形象做出更全面、更深入的剖析,沒有真正深入角色內心,探索他墮落背後的真實想法,只是輕描淡寫地點出他內心的困擾與矛盾。
當然,作為一部爆米花喜劇片,我們無意苛責太多。就視角、設定與彩蛋來說,它已足夠驚喜——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勇於告別過去、勇於重新出發的尼古拉斯·凱奇,接下來一定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真正的翻盤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