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28年,搞出第1顆氫彈,被美國指責偷竊

2024-01-17     古今記實1

原標題:他放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28年,搞出第1顆氫彈,被美國指責偷竊

1967年,一架戰機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投下了一個降落傘,大漠上空同時升起兩個太陽,蘑菇雲隨之升騰而起。一時之間舉國沸騰,這代表著我國擁有屬於自己的氫彈了。

這一壯舉不僅震驚國內的民眾,更是令各國政府瞠目結舌。氫彈的研發絕非易事,對各國來說都屬於全新領域,其計算量之大和背後所付出的代價都無法計數。原子彈的研發成功也不過是兩年的時間,任誰都無法想到我國在悄然間把氫彈也提上了日程並實現了。

各國研發氫彈的時間都有幾年之長,俄羅斯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已經是屬於速度很快的國家了。英國有四年多,美國七年多,法國更是長達八年之久,這也足以看出氫彈是各國在核武器領域的一大難題。

中國在專利,版權這方面向來都是加以重視的,更何況以我們中國人的高風亮節,抄襲簡直是無稽之談。事實很快打了美國人一巴掌,原來美國在氫彈上使用的T—U構型,這一類型無法長期保存,需要及時銷毀。而中國採用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于敏構型,可以長期保存,這個名字也是大有來頭的。

大大方方的祝福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氣節,你不服那麼可以在國內安排人員潛心研究一舉成功驚艷世界,而不是干這種偷雞摸狗的勾當。

那麼是誰帶領整個科研團隊研發出了這顆氫彈呢?于敏構型,顧名思義,這個氫彈的研發者是于敏。

1960年,中蘇徹底交惡,蘇聯將所有專家盡數調回國內。中國正屬於開國初的建設時期,軍事力量弱,軍備武器都處於不足且水平低下的狀態。國內外的大環境都不好,腹背受敵,第一顆氫彈的研發刻不容緩了。

當時原子彈還處於實驗狀態,國內的軍事物理人才都集中於原子彈的研發中,實在沒有人來接手氫彈這個包袱。這時于敏被項目負責人注意到了。

1960年至1988年,,于敏確實也過著無名無姓的日子,這28年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氫彈研發中。于敏在一眾物理學家中他沒有出過國,所以會比較吃虧。但他勤能補拙,舉一反三,利用四年時間進行了自我理論探索。再帶著團隊從一張白紙變成一份榮譽報告,從無到有幾乎是創造了奇蹟。

老天總是善待努力的人,就這樣竟也把氫彈各部分的數據都算了出來,再經過數次實驗,氫彈的研發終於看到了曙光,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氫彈出現了。

長時間的研發致使于敏經常性過度勞累,再加上精神壓力過大,甚至三次倒下不省人事,幸好送醫及時,才挽回了性命。

1967年,羅布泊上空的那一聲巨響,留下的那一朵蘑菇雲都象徵著我國第一顆氫彈引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核武器領域邁入了全新的階段。這些壯舉都離不開所有科研人員的刻苦鑽研,更離不開「氫彈之父」于敏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8c1bbe6a855985d7d7cc559ff3f97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