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也搞「閉關鎖國」,美國限制中國後能走多遠?

2023-12-07   汽扯扒談

原標題:新能源也搞「閉關鎖國」,美國限制中國後能走多遠?

日前,美國造車巨頭通用汽車表示,雖然計劃是2035年將所有汽車都轉換為電池動力,但是通用將保持靈活性,如果消費者還沒有做好電動化轉型的準備,通用汽車可能會改變策略。通用汽車執行長瑪麗·博拉(Mary Barra)解釋道,「我們將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整。我們將以客戶為導向。」

通用汽車改變策略的背後,其實與拜登政府近日發布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擬議新規則有關。據悉,該新規對何種電動汽車有資格享受稅收減免待遇進行說明,並對電動汽車生產商從中國或其他競爭對手國家採購電池材料作出限制。

新規發布之後,美國汽車行業協會就立馬指出,美國的這項規定將極大減緩美國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速度,將徹底地打消美國汽車企業生產電動車的積極性,轉而繼續生產傳統的燃油車。這也意味著,最後的最後,美國很有可能會被其限制中國企業的舉動所反噬。

中國所有權不得超過25%

新發布的擬議規定,是對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細則的進一步補充。

《通脹削減法案》細則規定,只有最終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才能以稅額扣除的方式獲得最高 7500 美元的補貼。規定顯示電動車若使用 50% 以上北美組裝的電池配件可享受每輛 3750美元的補貼;若使用40%以上在美國或同美國簽署自貿協定國家開採、加工的關鍵礦物可享受每輛3750 美元的補貼。

細則中只是提到了在北美組裝,沒有對企業進行限制。但電動稅收減免新規卻規定,為加強美國供應鏈的安全,從2024年開始,符合減免條件的電動車輛不得包含任何由「受關注的外國實體(FEOC)」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並且從 2025 年開始,符合減免條件的電動車輛不得包含任何由 FEOC提取、加工或回收的關鍵礦物。

法案對FEOC的定義是,如果一個公司或團體25%或以上所有權,由美國地緣政治對手(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所擁有或控制,該團體將被列為FEOC。哪怕只是簽訂合同和許可權實現了「有效控制」,也屬於FEOC。當然,主要遏制的還是中國的車企。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美國就頒布了一系列的法案,禁止美國企業採用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並且給與大量的消費補貼,刺激美國本土新能源汽車發展。目前,加上這項稅收減免新規則,以及去年相繼發布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晶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在限制中國企業上,美國已形成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完美閉環。

「以後電動汽車如果不是美國本土生產製造的,或者裡面有中國企業提供的關鍵原材料,尤其是電池等,將在美國寸步難行。」有業內人士表示,簡單來說美國汽車產業將全面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不利於發展

分開來看,在大量的消費補貼下,美國製造的本土新能源汽車將有很大優勢。此前,為了使得所有Model 3車型都能滿足稅收抵免要求,特斯拉就迅速調整其電池供應鏈。

今年6月,拜登政府確認在加州買特斯拉電動車,最高補助可拿到1.5萬美元,假設一輛入門Model 3價格以約4.24萬美元計算,若消費者申請補貼成功,最低只需2.74萬美元。而且,美國還拿出了270億美元的稅務減免政策,給美國本土電動汽車給與各種免稅優惠條件,綜合下來幾乎免掉了30%-60%的成本,補貼力度非常大。這也給沒有補貼的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但是,中國在全球電動車和電池供應鏈上又占據主導地位,美國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外的做法,無異於閉關鎖國。僅電池方面,據公開最新季度數據顯示,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累計產量533.7GWh,同比增長44.9%,占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約65%;電解質、正負極等原材料出貨量占全球份額均超過80%。

「如果想在排除中國的情況下採購生產一輛電動車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不僅從邏輯上看極具挑戰性,而且可能會讓產品變得更昂貴。這是供應鏈的多年搭建所形成的結果。」

國際能源律師事務所貝克博茨合伙人伊萊·欣克利就表示,美國國會去年通過《通脹削減法案》以來,美國的電動車供應鏈投資掀起熱潮,但投產遲緩再加上需求放緩,致使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等在內的美國車企都推遲了在美建廠計劃。

反倒減緩新能源發展?

而且,最致命的點在於,美國的本意是加速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重要性,很有可能會使得美國遭到反噬。

美國「政治新聞網」就報道,美國政府這一最新「打壓中國」的行為可能會使拜登自身發展電動汽車行業的野心面臨風險,因為新規可能會使有資格獲得稅收減免的電動汽車數量減少,減緩美國汽車行業從燃油車向新能源的過渡。

據了解,福特旗下Mustang Mach-E就不再有資格獲得聯邦稅收抵免,這款車是在墨西哥生產的,之前有資格獲得3750美元的稅收抵免。

此外,在發布新規後,美國超過3000家汽車經銷商還簽署聯名信,呼籲拜登叫停其激進的電動車發展計劃。他們在信中寫道:「現在大量滯銷電動車停在我們的停車場,市場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據悉,公開信中,列舉了美國電動車行業面臨的許多問題,例如缺乏充電基礎設施、電網不穩定以及缺乏對電動車電池至關重要的可靠礦物供應。種種原因疊加,導致美國消費者短時間內不會進入電動車市場。這也是為什麼文章開頭,通用公開表示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電動化策略的原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給自己留了「活口」。比如中國和美國的合資公司,只要中國公司的所有權比例不超過25%,就不屬於FEOC。另外,新的擬議規則將有幾周的公眾評論期,以聽取汽車業界領袖們的反饋,收到業界建議後,新規則有可能會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