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五,記得「吃5豆,忌2事」,遵循老傳統,家人龍年幸福安康

2024-01-14     簡食記

原標題:臘月初五,記得「吃5豆,忌2事」,遵循老傳統,家人龍年幸福安康

五豆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主要流行於中原地區及周邊省份的部分農村和社區。這個節日在每年農曆臘月初五,與春節前後的各種民俗活動緊密相連,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農耕文化特色。

關於五豆節的由來,存在多種民間傳說。一種說法認為五豆節是為了紀念周朝的農業始祖后稷(又稱為稷神)。后稷教民稼穡,發展了農業生產,為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人們通過煮食五種豆類雜糧來祈願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並表達對這位農業先賢的敬仰。

另一種較為流行的傳說是源於秦朝時期。相傳在秦始皇修築長城的過程中,大量民工遭受困苦,甚至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況。到了臘月初五這一天,倖存下來的民工們把各自僅剩的一點雜糧彙集起來熬成粥以充飢,從而度過難關。此後,人們為了不忘歷史苦難,便在每年臘月初五煮「五豆粥」以示憶苦思甜。

在文化意義上,五豆節不僅是一種飲食習俗,更是中國傳統社會中人們尊崇自然、崇尚勞動、重視農耕文化的體現。時至今日,在一些地方仍保留著慶祝五豆節的傳統,儘管它不如春節、端午、中秋等大節日那樣廣為人知,但在特定地域內仍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價值。臘月初五,記得「吃5豆,忌2事」,遵循老傳統,家人龍年幸福安康。

五豆節的傳統食物主要是「五豆粥」。在這一天,人們會選用五種或多種豆類食材,如綠豆、黃豆、豇豆、蠶豆和豌豆等,以及玉米糝、小米、大米等穀物混合在一起熬製成粥。具體到不同地區,可能會加入當地特色雜糧,如小紅豆、黑豆、扁豆等,並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地方習俗搭配紅薯、土豆等其他根莖類糧食。

五豆粥寓意著五穀豐登、生活富足,是臘月初五五豆節的重要標誌,家家戶戶都會煮制這碗熱氣騰騰的粥來慶祝節日,祈求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五豆粥

所需原料:黃豆 25克;綠豆 25克;紅豆(赤豆)25克;黑豆 25克;白扁豆 25克;大米 100克;紫米或燕麥米、薏米(可選)50克;清水適量;冰糖或白糖(按個人口味添加);

做法,提前將黃豆、綠豆、紅豆、黑豆和白扁豆分別清洗乾淨,用清水浸泡至少4小時至8小時,甚至提前一天浸泡,確保豆類充分吸水膨脹變軟。如果使用紫米、燕麥米或薏米等其他穀物,也需要提前洗凈並適當浸泡。

泡好的各種豆子瀝干水分,放入高壓鍋內。加入足量的清水,水量以能沒過豆子並且高出約3-5厘米為宜,因為豆類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水分。開大火燒開後,蓋上壓力閥,待閥開始噴氣時轉中火繼續煮15分鐘。關火後讓其自然降壓,或者燜煮15到20分鐘,這樣豆子更易熟透且口感更綿軟。

打開鍋蓋,檢查豆子是否已煮至軟爛。如果用普通鍋煮,則可能需要延長煮制時間直至豆子熟透。根據個人喜好,可以在粥冷卻至適宜溫度後加入冰糖或白糖攪拌均勻,待糖完全溶解後,即可趁熱食用。

注意:五豆粥中的豆類不易煮熟,因此浸泡過程非常重要;使用高壓鍋可以大大縮短烹飪時間,如果沒有高壓鍋,則需在普通鍋中小火慢燉較長時間。此外,不同豆子的硬度有所不同,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烹飪時間和順序。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面臨著種種挑戰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夢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看到彩虹的美麗。讓我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c936ca90f94a0e8186bdfb4da9017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