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4歲,女王發言就火遍全網?這頂配爹媽,上哪批發?

2024-01-19   橘子娛樂

原標題:她才4歲,女王發言就火遍全網?這頂配爹媽,上哪批發?

期中考試考砸了

跟爸爸抱怨學習壓力大

不小心打翻了媽媽的飯盒

看到這兒,耳邊是不是自動響起了專屬BGM:

「考這麼差還有臉吃飯?」

「不好好學習你是想上天?」

「毛手毛腳的,這點小事都干不好。」

然而接下來的走向出乎意料...

視頻中的父母,非但沒有大怒,

反而給考試失利的女兒,

準備了一桌她愛吃的甜品

女兒看到後先是一愣,忍不住流下眼淚

面對女兒傾訴的父親,

沒有強調學習才是這個年紀的第一要義。

而是跟女兒說,無論她現在成績如何,都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期間不忘解釋爸爸不是說你差哦

飯盒打翻後,女兒小心翼翼地走向媽媽,生怕會被責怪。

這位媽媽只是牽起女兒的手,耐心安撫女兒的情緒:

「你是不是不小心的呀?」

等等,這真的不是科幻片?

在大多數人眼中,對挨罵、被潑冷水,早就習以為常。

考好了是卷子簡單

考砸了是不配吃飯

打翻個碗會被罵

被懲罰

聊起創傷是如此熟悉,但對於被愛卻感到陌生。

以致於看到溫馨和諧的場面,竟然會覺得失真,又不自覺地紅了眼眶。

仿佛曾經跟著落在地上的盤子一同破碎的心,被人一片一片拾起,重新粘了起來。

視頻里的溫馨場面和評論里的自揭傷口,在熱搜「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成了爸媽」的話題下,形成了一個閉環。

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成為父母后,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去終結代際創傷的傳承。

把「我不幸福,憑什麼你幸福?」的殘忍詛咒,扭轉成:因為我曾經的不幸福,所以最希望你能幸福。

用愛滋養自己的孩子,也在用愛修復自己殘缺的童年。

曾經缺少的鼓勵,開始在孩子身上應驗

第一次發現,原來考倒數第二也沒有那麼十惡不赦,

也值得一個鼓勵。

對於這種鼓勵,這位父親解釋說:孩子若是平凡之輩,就讓他承歡膝下;若是出類拔萃,就讓他展翅高飛。

沒有打壓和指責,

三年後,孩子考到了班級第一名

考試拿了C等級,迎來的不是指責,而是表揚。

在媽媽的稱讚下,女孩高興著答應媽媽下次爭取考到B

只進步四分,也能夠笑著舉起試卷展示 ,等待媽媽的獎勵。

沒過多久,就帶回了一張88分的試卷

在家長的鼓勵下,這些孩子鮮少因為成績不好而內耗和自責。

反而是因為有人兜底,能夠生出足夠的底氣去面對,把本被歸為「童年陰影」的考試,當成一次次普通不過的歷練:

只是做錯了題,又不是做錯了人。

在這樣的試煉中,父母與子女不再是雙向辜負的關係。

他們不再把好成績當成唯一指標,不再試圖去塑造一個完美無缺,一定要選哪條路走的「聽話」的孩子。

即使不一樣,不墨守成規,那也是他們的主動選擇。家長只是短短几年的引導和伴隨,人生沒有模板,即便在這十幾年的朝夕相處中反覆介入也不見得「如你所願」,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放棄了狹隘的成功標準,把人生的掌舵權交還回去。

染髮,難逃長輩指點。

有位網友染完頭髮後,也擔心發色太誇張,去拜年時會引起親戚們的不悅。

她特地去詢問媽媽,需不需要扎個頭髮遮一遮,以免親戚們接受不了。

沒想到媽媽告訴她:怎麼好看怎麼來。

因為學習太累,提出去酒吧當DJ,很叛逆吧?

本以為會遭到反對,沒想到提出後,媽媽非但沒有指責她異想天開,擔心她的前程。

而是關心酒吧煙霧繚繞的工作環境,會不會引起咽炎。

同時想起以前看過的女DJ,不禁開始腦補女兒當DJ的樣子

其實發帖的網友,也不是打定主意要當DJ。

只是那天上了一天課,覺得疲憊,跟媽媽抱怨的時候開了個玩笑。

沒想到媽媽沒有劈頭蓋臉地指責,而是給予信任,真的有在思考這件事的可行性。

就連這位網友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平日裡比較亞文化的穿衣打扮,在媽媽眼中竟然是有個性的優點

在這類父母眼中,染髮不是怪異,想當DJ不是叛逆。

懂得「為你好」的真正內核,是你的快樂,不必臥薪嘗膽。

收起了審視和打壓,不用反駁與訓斥勉強孩子與自己同行。

在變化來臨時自然而然地接納,能夠做到「不掃興」,就已經很難得了。

抖音上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不掃興的父母,獲得了350萬點贊,35萬條評論

大晚上嘴饞了,提出想吃冰棍。

不會被念叨長胖或是不健康,

媽媽會陪著她一起吃;

心血來潮畫了奇怪的妝,扭頭問爸爸好看嗎,

爸爸自然而然地笑開了,不會被教育和被說奇怪;

喝奶茶不會被說不健康或浪費錢,

爸爸拿起碗樂呵呵地跟她分享;

帶父母去吃好吃的,不會被指責亂花錢,大家都很開心;

化妝用了一個小時,媽媽就在一邊刷小視頻陪著,不會抱怨等太久,也不會對妝容的濃淡指指點點;

這樣的父母多少讓人覺得陌生,

評論里,也有網友送上了正(平)確(時)的打開方式:

更多的,是網友們對她的羨慕。

儘管視頻里沒有大富大貴,只是一些簡單、平淡的日常,

但這種看似觸手可得的幸福,反而最稀缺難得。

在過往的觀念中,把「吃苦教育」奉為圭臬。

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經歷嚴格打壓,咽下萬般苦楚,抵達終點前的所有快樂都有罪。

而孩子需要的,只是不被掃興而已。

接受孩子的異想天開,或許沒那麼難。

出門買早餐偶遇陣雨,擔心天氣太冷,希望媽媽能幫忙給草莓熊玩偶蓋上被子,以免小熊玩偶受凍。

媽媽沒有笑話她的幼稚,沒有嫌她添麻煩。

耐心地給床上的玩偶們蓋上被子,還說要雨露均沾。

被孩子開心地發到網絡上,分享自己的幸福。

分享追星的喜悅不會挨罵,

得到支持不說,還被鼓勵「青春做自己喜歡的事」

自己的愛豆在媽媽眼中不是什麼不良少年,

讓女兒玩物喪志的罪魁禍首,

是親切的「大孫子」

這些「開明」的父母,也曾追過星,經歷過沒太多零花錢,只能買磁帶聽,看一兩場山頂票的遺憾。

為人父母后,有了經濟實力,所以答應女兒,只要成績達標,又能搶到票,就帶著女兒進內場,不讓孩子的青春落空。

何嘗不是在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

這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未必不會有困惑,也會冒出各式各樣的不理解。

但他們不會率先指責,而是虛心求教,在家庭矛盾爆發前安裝減速帶。

小紅書上有一位媽媽在收拾家務時,發現12歲女兒的桌面上擺滿了美甲片。

開始擔心這會不會是不好的預兆

評論區里冒出了一堆網友,

沒有人對小女孩的愛美之心指指點點,

也沒有人指責這位媽媽疑心重重,

而是溫和地給出建議:

這個年紀的小女孩愛美很正常,不要凶她,

可以買一套做指甲的,兩人一起體驗

分享自己的童年,以及媽媽教育自己的方式

這位媽媽,主打一個聽勸。

所有好心建議全盤接受,還在評論區感謝網友們的熱心相助。

甚至大大方方艾特出女兒一起挨夸。

在網友們的建議下,勤勉上網兩小時,

給女兒置辦一套柯南美甲

定製了一批穿戴甲

還舉一反三,學會了準備驚喜。

這種不掃興的情緒會蔓延,不少家長看到後開始自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有位媽媽,看到網友分享父母陪自己換頭像的喜悅,

想到自己前一天晚上,還嫌棄不到10歲的女兒做的頭像太難看,不想換

上網後發現原來這是一種掃興行為,

她二話不說,翻出了女兒做的頭像換上,

不想讓女兒因為被拒絕而不開心

還有網友看到這類不掃興的帖子,暗暗立誓:

「這輩子遇不到不掃興的媽媽,我就成為不掃興的媽媽。」

常有人擔憂,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孩,會不會過於脆弱和自私,只懂得索取。

實際上恰恰相反,獲得足夠的愛的孩子,也會將自己得到的愛反饋回去

在外面辛苦出攤的媽媽,給了兒子5塊錢零花錢。

兒子花了3塊錢,給她買了護手霜。

價格雖不高,但拿到零花錢的第一時間,

兒子想到的是要給媽媽買一份禮物

用英語課上拿的積分,給媽媽換扎頭髮的小皮筋。

換了滿滿一桌子,只為了讓媽媽一周都能用上不重樣的皮筋

不小心弄壞孩子的玩具,

因為平時不為孩子的錯誤大發雷霆,

得到的是「沒關係,你也不是故意的」的回應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情緒也會更穩定。

王詩齡是一個特例,

參加《爸爸去哪兒》時,有一個環節是她需要把衣服拿下來,

由於個子不夠高,王詩齡請求天天抱起她去夠晾衣杆,

只是小時候的王詩齡有點嬰兒肥,被天天嫌棄「你太重了」,

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自責和傷心,而是讓天天再去喝點酸奶,補充點力氣再來抱她。

網友都在驚嘆她的回答情商好高。

這跟李湘和王岳倫對王詩齡的教育脫不開關係。

不管網友如何群嘲,如何用身材焦慮裹挾王詩齡。

在李湘看來,小朋友有點嬰兒肥很正常。

從不隨著網友的焦慮而焦慮,更不把這份焦慮強加在女兒身上,反而是盡力給她一個自在的童年。

外界的輿論聲太大,

導致王詩齡不停看吃播控制飲食

李湘和王岳倫就變著法子,

不斷稱讚王詩齡

從不在公開場合說王詩齡任何不好

她看向王詩齡的眼神,愛意快要溢出來。

王詩齡也沒有因為「被愛」,變得乖張跋扈。

懂得照顧同伴

關心老人

她對留守老人說的那句「爺爺你在家裡好好的啊」,讓觀眾們惦記了好多年。

節目裡的每個流程,不見得有人手把手傳授,

而是王詩齡把自己平日裡得到的優待,分享給了旁人。

很多人羨慕王詩齡,物質上的富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羨慕的其實是父母對她毫無雜質的愛,帶來的精神上的富足。

不被打壓的孩子,可以窺見其中的幸福。

放棄打壓孩子的父母,其實也是幸福的,他們衝破了上一代人留下的桎梏,把內心的殘缺,壓抑許久的需求,化為愛,傳遞給孩子。

不再信奉苦難教育,打壓式的淬鍊。

這份愛,滋養了孩子,

也修補了自己滿目瘡痍的童年。

最後一句

他們把淋過的雨化為愛,

盡全力終止代際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