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學著做一個大人——疫情期間家長陪娃策略

2020-07-16     樂活中關村

原標題:【文明實踐】學著做一個大人——疫情期間家長陪娃策略

高考完畢,中考在即,家裡的"神獸"又要開啟漫長的「待機長假」,孩子們可能正偷著樂,可對於家長朋友來說,想的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無論你是在家陪娃還是奔忙於外,這段特殊時間特殊的生活方式,家長朋友恐怕都希望自己可以給到孩子一些恰當的幫助,讓他們更愉快和有意義地度過這個超長假期。那麼,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親密接觸時間,幫助孩子學著做一個大人。具體可以參考以下部分:

了解孩子的特點

處於「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是:

1. 生理上:能量滿滿、對身體發育敏感而充滿好奇。

2. 認知上:能夠進行一些邏輯思考,可以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做出一些決定。

3. 人際上:從親近和服從父母師長轉向更在意更需要同伴關係

4. 自我與情緒上:開始想要獨立自主,情緒反應與變化明顯。

但請注意,這一切都是剛剛開始,不成熟,需要提供條件讓他們加深理解、多多鍛鍊,方能持續發展。而「成為一個大人」則意味著孩子們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基礎上,能學會終身學習、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能更全面而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社會、看待世界,也意味著他們開始擁有生存的各種能力:專業能力、人際能力、壓力應對的能力、休閒娛樂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學校教育無法全部包含的內容,而家庭教育恰恰是可以進行補充的。只有真正長成一個大人,我們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遊刃有餘、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借著這難得的朝夕相處的時間,家長朋友不妨籌劃和行動起來,為孩子的未來助一臂之力。

提供適當的教導與成長機會

01

和孩子一起鍛鍊身體。

身體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定量的鍛鍊才能長的更健康壯實。因此即使「禁足」在家,對青少年來說,每天固定時間的室內鍛鍊活動確實很重要呢。比如跟著視頻跳健身操、家裡有跑步機可以用起來、跳繩踢毽子也可以。還有家長們小時候玩的跳房子、丟沙包等傳統遊戲也是很不錯的,教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下爸爸媽媽的童年樂趣吧。

02

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尊重青少年獨立自主、自我決定的需求,鼓勵他們利用停學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安排自己的學習與休息時間,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自主自控能力的過程。家長可以協助、適時提醒、教導方法,但不要過於替代和控制。

03

引導孩子探索了解

社會與自我認識。

青少年對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需求特別突出,疫情帶來個人、家庭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化,家長可以引導青少年去了解諸如病毒、健康與防護、個人情緒及應對方式、網絡信息傳播、國家產業產能、經濟金融等多個方面的知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討論,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社會。

通過觀察,家長們可以把孩子們在家的各種表現平靜地反饋給孩子,讓他們更多地覺察到自己的各個方面,並深入思考和認識自己。比如當有足夠的時間而又不能滿世界跑的時候,自己是否能耐得住寂寞、找得到目標、約束得了自己、尋得著樂子?學習方面,缺少了學校的約束和安排,自己是否有規劃和自學的能力?當各種不便存在時,是否有足夠的朋友可以在各個方面支持和幫助自己?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成為指引孩子成長和鍛鍊的方向。

04

協助孩子進行必要的人際互動。

「被隔離」的生活不意味著人際的隔離,對青少年來說,外面的世界和小夥伴是他們最重要的成長條件,所以應儘可能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和小夥伴保持聯絡,每天留一點時間讓他們和小夥伴在網絡上相會一下吧,說說各自的奇葩生活、交流一下內心的小秘密,這個必不可少呢。同伴交流能讓孩子從別人的眼中看到和調整自己,也能從他人處獲得信息、得到榜樣,總之好處多多,千萬不要吝嗇這個時間。

05

get幾項生活技能。

「小大人們」想要獨立自主,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是第一步,讓孩子get幾項生活技能吧。洗衣疊被、打掃房間、洗菜做飯等簡單家務都可以學起來,這樣的鍛鍊才是孩子們將來真正能「出門」的保證呢。

「夫學須靜也」,用好這段不平常的安靜時間,讓孩子全面地學習如何長成一個大人,家長朋友們,我們可以有所行動啦!

來源:陶老師熱線

作者:陳濤

編輯 | 劉震 審核 | 張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nGZWHMBiuFnsJQV7g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