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2019-12-13   家長會了麼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上海爸爸因為孩子寫作業不認真,屢遭老師投訴,在媽媽睡著的情況下,偷偷把孩子帶出門,丟在火車站並給他一個碗用來討飯,然後爸爸去上夜班了。孩子在凌晨的冬夜裡,衣衫單薄瑟瑟發抖,好心人報警才得以與媽媽相見……

此聞一出,長年被輔導作業折磨的老父親老母親們頓時熱血沸騰奔走相告,仿佛在暗夜中覓得了指路炬火,紛紛表示此君真乃人中龍鳳,膽魄無人能及,這齣手乾淨利落驚才絕艷,實乃我輩夢寐多年卻不敢踐行之壯舉!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01

鎮壓熊孩子的手段,只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

我也是一名八歲男孩的母親,在敬仰這位爸爸的同時,也深知他的心酸無奈,將孩子丟在冷風中頭也不回的離開時,想必這位爸爸已經憤怒絕望到了極點吧。

我接孩子等在校門口時,經常聽到家長們交流對付熊孩子的奇思妙想。我們隔壁班的杉杉媽媽就用「狠毒」招數對付過不愛寫作業的兒子。

暑假裡,讀一年級的杉杉不肯好好寫作業,每次寫作業不是喝水就尿尿,一邊寫還一邊玩指南針。眼看就要開學了,媽媽愁得頭髮都快白了,萬般無奈之下,媽媽拿出擀麵杖威脅說不寫完作業就打斷他的腿。

孩子嗷嗷叫著跑出了門,杵在小區里抹眼淚,就是不肯回家。於是,媽媽打電話找了一位同事(孩子沒見過的),扮做「好心人」把孩子哄去了她家。

然後,同事按照媽媽要求的告訴孩子:她是兇惡的「人販子」,專門賣掉不愛學習的小孩!要想回到媽媽身邊就得認真完成作業。

孩子果然被嚇住了,非常努力地完成了剩餘作業,並且開學以後,不論是聽課還是家庭作業,都有了很大進步。

然而,好景不長,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孩子得知了當時的「人販阿姨」其實只是媽媽的同事,孩子頓時崩潰了,又哭又鬧,幾天不理媽媽,然後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甚至比以前更加厭惡學習了。

不論是上海爸爸還是杉杉媽媽在教育孩子時,都使用了一些激進的雷霆手段——

其共同特徵是情境體驗,以短暫的吃苦作為鞭策手段,幻想著依靠「體驗人間疾苦」來促使孩子幡然醒悟,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偉大力量。

這個思路本身就充滿了魔幻色彩,是「棍棒教育」的一個浪漫變形,將赤裸裸的體罰披上了智慧外衣,本質上還是以懲罰為媒介,使兒童內心受到衝擊,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02

雷霆手段收效微乎其微,使用請謹慎

我在輔導機構工作時,接觸過許多行為激進的家長,為了作業問題,有人讓孩子徒步三公里去上學;有人讓孩子撿垃圾賣錢,賣不到錢不給飯吃;也有人在冬天的晚上,讓孩子到飯店裡給人洗碗洗菜;還有人讓孩子去鄉下干農活,收麥子掰玉米……

父母煞費苦心地設定困境,目的是希望孩子經歷了世間的辛苦,能夠懂得底層生活的艱難,從而奮發向上。

只是這些孤立的困境包裹在舒適的無憂生活中,顯得那麼蒼白無力,遙遠得就像親歷了一場笑話,大幕落下,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樣來去匆匆的困境只是讓孩子體會了片刻轟頂式重壓,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無法觸及內心的情境教育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

負面作用卻很明顯,這樣的吃苦教育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當他做不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會拋棄他,這會讓孩子很受傷,並失去安全感,產生自卑情緒,甚至自暴自棄。

當然世事無絕對,使用雷霆手段教育孩子雖然存在著嚴重隱患,但是對於某些高段位的熊孩子來說,卻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有時候還會獲得讓人驚喜的奇效。

我的班裡有個孩子特別「頑強」,父母吼他就當耳旁風,老師批評也從來不放心上,他媽媽也帶他洗過盤子,去鄉下干過農活,罰他不准吃飯,收繳玩具等等,這孩子從來就沒怕過。

直到有一次,媽媽把他鎖在了廁所里,關了燈,讓他在狹小黑暗的空間裡罰站,他才終於認慫,答應認真寫作業。

從這一次打開缺口後,孩子就有了敬畏心,知道了媽媽有能力讓他不痛快,迫於自保,他開始用心對待學習,孩子的成績開始奇蹟般地直線上升。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成功案例,孩子的心理素質極強,腦子也很聰明,媽媽的過激手段恰好擊中了孩子的弱點,攻破了其心理防線,才有機會讓孩子因為畏懼開始重建對世界的認知。

倘若這個弱點沒有踩中,那同樣是徒勞的,所以我一直反對家長使用激進手段對付孩子的不良習慣,稍有不慎就會傷了孩子,給他留下一輩子抹不掉的陰影。

03

輔導作業是一場硬仗,請熟讀各類兵法

我們必須明白:與孩子的矛盾並不是「敵我」矛盾,我們的方針是治病救人,不是打擊報復。

孩子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知識掌握不熟練

良好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違背的自我約束,絕對不能踩過界。知識掌握程度決定了孩子完成作業的體驗是否愉快。

從根源上解決寫作業不著調的問題才能釜底抽薪。在輔導作業這樣的高危活動中,我們絕不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掉以輕心,必須嚴肅地當做一場硬仗來謀劃。

持久戰

孩子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是許多內在問題糾纏在一起發生反應後,呈現出來的一種具象,並不是我們拿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就可以瞬間解決的。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它涉及到一個人的傾聽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專注力,知識的接受能力和遷移能力,以及心態、情感、意志等。

每個孩子存在的短板或者潛藏的問題並不相同,猶如醫生診病需要望聞問切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家長我們也必須觀察入微對症出招。

這就決定了輔導作業是一場持久戰,敵情複雜多變,我方無法速勝。


運動戰

輔導作業並不是硬剛就能解決的問題,近身搏殺血濺三尺只能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這項工作主要考察父母的韌性和耐力。

敵進我退,當孩子激烈對抗父母時,我們穩定情緒不吼不罵,再尋找機會誘敵深入,當孩子經歷了跨越式成長時,抓住教育契機,進行觸及靈魂的深度溝通。

敵退我追,當孩子在我們的努力下有所改變時,我們就要趁熱打鐵,引導孩子體悟攻堅困難的成就感。

陣地戰:

在良好習慣養成問題上,寸土必爭,錙銖必較,我們要堅守陣地,制定了規則就不能輕易妥協。破壞規則的事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顯得很容易了。沒有平日裡一點一滴的嚴苛,就無法形成牢不可破的界限感。

父母與孩子的「戰爭」複雜而微妙,我們要靈活機動,有理有利有節,力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04

要有必勝信念,才能所向披靡

孩子是我們帶來世間的,不論輔導作業多難,我們都必須親力親為。我們並非科班出身,在教育上也是一知半解,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充電,不斷進步,不僅要學習如何「育人」,還要學會如何「教書」。

當代家長越來越具有「教師氣質」,年少時仗劍天涯一身匪氣,有了娃娃後,規行矩步讀書寫文,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再以老腔調看待如今的教育模式。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動輒提起我們小時候如何如何是不明智的,我們不能帶孩子穿越回我們的年代,那就不要用當年的套路去脫困今天的迷局,規則改變了,刻舟求劍只能是一個笑話。

輔導孩子學習,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念,才能讓我們有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而這鋼鐵般的信念,又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與健全的知識體系來支撐。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這個爸爸做了家長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父母之愛子女,為其謀深慮遠,希望孩子們有一天能夠懂得並珍惜。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