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灶致癌!史丹福研究:在家做一頓飯,等於吸20分鐘汽車尾氣

2024-10-21   39健康網

相信燃氣灶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

但你知道嗎,燃氣灶不止可以幫助烹飪,其實還可能有致癌隱患!

近日,《PNAS nexus》雜誌上刊登了一篇相關研究,發現了燃氣灶的致癌風險比吸二手煙還高!這是什麼情況?燃氣灶還能用嗎?

一、研究:用燃氣灶做飯易致癌,比二手煙還可怕!

今年5月,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一篇研究報告,通過專業儀器對100多個家庭居住環境,在使用燃氣灶前後室內的二氧化氮含量,發現僅使用1小時的燃氣灶,在不開抽油煙機的情況下二氧化氮濃度就超標了。

而且,即使燃氣灶使用後2-3小時內,室內的二氧化氮濃度依然超過安全標準,而且室內面積越小、沒有抽油煙機的家庭有害氣體暴露風險更高。

同樣是來自史丹福研究學家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的另一項研究,還發現使用燃氣灶烹飪過程中還會釋放苯等有害氣體,甚至在關閉燃氣灶的幾小時內苯濃度依然很高。

要知道苯是世衛組織認證的1類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風險,人體短期接觸就可以影響血細胞生長,長期接觸還會誘發白血病甚至淋巴瘤風險。

研究員通過對14個縣的87戶家庭室內苯濃度進行為期一年的長時間監測,分析了多種廚具使用過程中的苯排放量後發現,使用燃氣灶後室內苯濃度比二手煙含量還高,認為燃氣灶使用會增加患癌風險。

二、燃氣灶還能用嗎?做好3件事,降低患癌風險

如今不少研究指出燃氣灶的健康隱患,而我國煤氣普及率高達98.0%,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比較領先的水平,也因此很多人擔心燃氣灶是不是不能用了?

其實沒必要一棍子打死,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副教授Darby Jack就表示,只要烹飪注意好減少有害物質的暴露風險,其實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那怎麼才能在做飯的時候降低室內有害氣體濃度?

1、做飯時學會通風

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是最有效的降低有害氣體濃度的方法,建議大家在做飯的時候打開窗戶,關閉臥室門,或者在廚房內裝一個空氣循環扇,加速廚房空氣對流,減少有害氣體集聚。

2、清理燃氣灶

燃氣灶使用後注意及時清理,不然上面殘留的油脂也會增加苯的釋放,其他鍋具也一樣要及時清潔。

3、多用其他廚房小家電

其實除了燃氣灶,日常還可以選擇電磁爐、空氣炸鍋或者電飯煲製作食物,可以減少燃氣灶使用頻率,也可以減少有害氣體暴露時間。

三、廚房裡暗藏著的安全隱患,小心給健康「埋雷」!

其實廚房裡除了燃氣灶,還有很多細節不注意的話,健康風險也很高,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舊油壺直接續新油

你家的油壺是不是也習慣舊油快用完就又倒新油?其實這個習慣很容易導致新油腐敗加速,而且食用油在開封后隨著氧化反應、光照、高溫等因素影響會加速食用油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

因此,油壺在裝新油之前最好先清洗乾淨,每次裝壺最好裝一周左右的量就好

2、發霉的菜板不更換

菜板使用時間久了,上面會出現很多劃痕,加上所處環境和本身材質問題,容易成為細菌和黴菌的溫床,如果邊邊角角出現發霉的,建議趕緊更換,另外每次使用完的菜板也建議最好在通風處晾乾,減少霉變風險。

3、用飲料瓶盛放調料

很多家庭習慣用一些飲料瓶裝醬油和醋等調味品,但飲料瓶看著乾淨,其實也含有一定有害物質,只是裝礦泉水和其他飲料時,PH值較高,不會導致有害物質遷移到飲品中,但裝醋等調味品的時候正好相反。加上塑料瓶也會老化,長期使用也會增加有害物質的遷移。

4、用高壓鍋煮粘稠食物

很多人習慣用高壓鍋煮東西,但是像粥、薯類、豆類以及肉類食品,可能會導致食物粘稠度增加,堵塞排氣孔,如果高壓鍋不能及時調節其中壓力,很容易發生爆炸風險。

5、剩菜捨不得扔

不少家庭還保持著吃剩菜的習慣,雖然剩菜放冰箱再拿出來吃很方便,但這樣的飲食習慣其實有不少健康隱患,因為反覆加熱的食物容易產生多環芳烴、亞硝酸胺等致癌物質以及致癌的脂肪酸和氧化膽固醇。

即使是冷凍過的食物,其滋生的細菌通過簡單加熱也不能有效去除,還容易增加腸胃炎風險,特別是蔬菜類,最好避免。

總的來說,日常很多不經意的小習慣往往蘊含著一定健康風險,如果你也有上述習慣,最好及時改正,避免長期暴露有害物質環境。

參考資料:

[1]《燃氣灶污染有害健康?是時候換掉它了嗎》.三聯生活周刊.2024-06-03.

[2]《廚房裡7個習慣,都是在給健康「埋雷」!第一個就有致癌風險》.健康時報.2023-07-04.

[3]《9個廚房安全隱患,嚴重可致命!尤其第一個,很多人都中過招》.科普中國.2023-10-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