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春天像秋天,樹葉變黃掉了一地,黃桷樹為什麼變禿了?

2022-03-22     重慶游品

原標題:重慶的春天像秋天,樹葉變黃掉了一地,黃桷樹為什麼變禿了?

前段時間,重慶剛剛迎來春天,氣溫迅速上升超過30度,復刻了往年重慶一夜入夏的特色,街上的行人完美演繹了什麼叫重慶的「二四八月」!

有的人反射弧較長,還沒有適應天氣的變化,依然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有的人已經受不了變幻莫測的天氣,穿上了漂亮的短裙……

所以,每年春天都能在重慶看到這樣的畫面:左邊的人穿著短袖,右邊的人穿著羽絨服。這是重慶人看了都會笑出聲的離譜,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覺得對方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如果重慶順其自然直接進入夏天,那它就不叫魔幻重慶了。高溫轉瞬即逝,重慶的溫度進入了另一個高度——滿30減15,直接暴跌至10度,令人瑟瑟發抖,又穿上了外套。

重慶的春天真的太反常了,不僅溫度忽上忽下,變化多端,就連路邊的黃桷樹都不同尋常。

按理來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經歷了一個寒冬的沉澱,黃桷樹應該生根發芽,用嫩綠的自帶來迎接下一次綻放。但事實上,重慶的黃桷樹卻開始枯萎,樹葉變黃掉了一地,看起來光禿禿的。

如果你善於觀察,只要走在重慶大街小巷上,總是能看見滿地的落葉。因此,有市民感嘆:3月的重慶像夏天,像秋天,就是不像春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異常情況呢?這還要從黃桷樹說起,1986年7月23日,當時的重慶還未直轄,在召開的四川省重慶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確定將黃桷樹作為重慶的市樹。

重慶游品艾瑞君查詢了許多資料,發現重慶選擇黃桷樹作為市樹有兩個原因:

一是重慶擁有悠久的黃桷樹種植歷史,在北魏時期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有記載:「江水又東經黃桷峽(今銅鑼峽)。」宋代的《圖經》里提到:「塗山之足,有黃桷樹,其下有黃桷渡。」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發展,黃桷樹在重慶的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覆蓋範圍也更加廣泛,根據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黃桷樹在重慶涪陵區的種植數量最多,超過1000株。

二是黃桷樹自身具有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哪怕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也能生存下來,這一點和重慶人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的精神十分契合。

除此之外,黃桷樹還有一個特殊地方,在許多老重慶人中口口相傳,黃桷樹什麼時候種下什麼時候就會落葉,而重慶的黃桷樹大多都是春天種下的,因此才會在春天落葉。這下你們應該明白重慶的春天為什麼像秋天了吧!

事實上,重慶的市樹並不是黃桷(jué )樹,而是黃葛(gě )樹,這樣的烏龍其實是重慶方言導致的。

因為過去的重慶人文化水平不高,只知道重慶有黃(guó)樹,還知道重慶有黃桷(jué )埡、黃桷(jué )坪, 所以就以為重慶的黃葛(gě )樹就是黃桷(jué )樹。

久而久之,約定俗成,黃桷樹也就等同於黃葛樹了,所以現在大家說黃桷樹、黃葛樹都沒有錯,指的是同一種植物。

你們平時都說黃桷(jué )樹,還是黃葛(gě )樹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342e15c5ba726ef4061dcfa678882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