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大暑吃3寶,炎夏無煩惱」!「3寶」是指啥?看懂早受益

2024-07-18     簡食記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盛夏的極致,是全年中最為熾熱的節氣,古人以其名昭示此間之「極熱」。《爾雅》中說:「暑,熱也。」大暑,即「大熱」,意味著炎夏的熱力達到了巔峰。此節氣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今年(2024年)的大暑則是在7月22日。大暑不僅是自然界中暑熱的極致,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體現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大暑:「六月中,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節氣的形成,可追溯至周朝,那時的先民通過對天文的觀察和對自然的體悟,逐步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的曆法體系。到了漢代,大暑被正式納入曆法,成為指導農事活動的重要標誌。唐代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曆法的完善,大暑的具體日期被確定下來,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暑期間,飲食習俗反映了古人對養生之道的重視。《黃帝內經》中提到:「夏主心」,因此大暑時節適宜食用清心降火的食物。在江南一帶,有「大暑吃瓜」的習俗,西瓜、黃瓜等富含水分的蔬果,不僅解渴消暑,還寓含「清心寡欲」的哲理。北方則流行喝涼茶,以金銀花、菊花等藥材煮成,既能清熱解毒,又有寧心安神之效。

大暑期間,養生之道尤為重要。古人認為,此時宜靜不宜動,避免在烈日下勞作,以免中暑。《千金方》中建議:「大暑當飲冷,勿過飽,勿飲酒,勿食肥甘厚味。」這不僅是對身體健康的關懷,也體現了古人追求「中庸之道」的生活哲學。除此之外,民間還有老話說,「大暑吃3寶,炎夏無煩惱」!「3寶」是指啥?看懂早受益!

1. 綠豆:綠豆是夏季消暑的重要食材,它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在高溫環境下,人體容易出現中暑症狀,綠豆可以幫助降溫並緩解體內熱氣。 推薦食譜包括綠豆湯、綠豆粥或是綠豆芽炒菜。綠豆湯可以直接加水煮沸,加入適量冰糖,待綠豆開花後即可食用,是夏季消暑的經典飲品。

2. 蓮藕:蓮藕性味甘、澀,涼而不寒,具有健脾開胃、養心安神、補血益氣、通便排毒等功效,非常適合夏季食用,能有效幫助人體清除暑熱。蓮藕既可以生食,做成涼拌蓮藕,也可以烹飪成各種菜肴,如炒蓮藕、蓮藕排骨湯等,其口感脆甜,是夏季餐桌上的佳品。

3. 鴨子:鴨肉性涼,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效果,是夏季的滋補佳品。在大暑時節食用鴨肉,不僅能補充體力,還能避免因天氣炎熱導致的身體不適。鴨子的烹飪方式多樣,如烤鴨、醬鴨、鴨湯等,其中醬燒鴨腿、海帶鴨湯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達到滋補效果。

老鴨湯

老鴨半隻(約500-750克);白筍250克(可選)、茶樹菇(可選)、酸蘿蔔(可選)、當歸1片、桂枝3根、枸杞一小撮、口蘑、水發木耳、水發黃花、沙參、枸杞子;老薑1塊、細鹽1小匙;

處理鴨肉:將老鴨清洗乾淨,剁成適當大小的塊。用冷水浸泡大約30分鐘,以去除血水,然後將鴨肉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冷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這個過程稱為焯水,可以去除鴨肉的腥味和雜質。

燉煮鴨肉:將焯水後的鴨肉撈出,沖洗乾淨,然後放入炒香的姜蔥鍋中,翻炒幾下,再加入足夠的清水(大約燉鍋的2/3滿)。加入當歸、桂枝、枸杞等調料,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

添加輔料:根據所選的輔料,如白筍、茶樹菇、酸蘿蔔等,可在鴨肉燉煮一定時間後(大約1小時左右)加入,繼續慢燉,直到所有食材都軟爛。

調味收尾:在最後階段,加入適量的細鹽調味,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燉至湯色清澈,鴨肉酥爛,香味四溢即可關火。

出鍋享用:將老鴨湯盛出,撒上少許蔥花或香菜點綴,即可上桌享用。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30c156339290348b02e74cba7c5b9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