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江直樹」徐曄醫生:因高顏值走紅,意外多了一堆「病人」

2024-01-15   郭哥文化

原標題:「現實版江直樹」徐曄醫生:因高顏值走紅,意外多了一堆「病人」

投身醫學,因熱愛而嚮往

出生於1990年的徐曄,從小就成熟懂事,成績優異,屬於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年紀調皮頑劣,一天到晚光想著玩耍的孩子不同,徐曄從小就對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他的理想,自然就是穿上一身白大褂,做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徐曄俊朗的外表從小學開始就初露端倪,從小到大收穫的告白情書不計其數。但一心向學的徐曄對她們從來都是不理不睬。在十七歲的時候,徐曄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秀的高考成績進入中山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繼續深造。

結果沒有辜負徐曄所付出的汗水。在大學畢業後,徐曄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本碩博連讀的機會,並在八年的時間內順利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徐曄並不只是死讀書,徐曄的科研經驗也是無比深厚。單單在SCI上,徐曄就成功發布了五篇論文,整個大學期間發布的優質論文數量更是達到了七篇之多。

在醫院的成長

之後,徐曄加入了南京鼓樓醫院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從醫生涯。剛進入醫院的徐曄,憑藉帥氣的容貌,和高學歷的光環加持,很快成為了風雲人物,令無數女醫生和小護士為之傾心。然而徐曄並不在乎這些,他始終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目標:學以致用,濟世救人。

徐曄的身上並沒有那種自視甚高的傲氣,他始終保持著謙虛好學的態度。剛剛進入職場的徐曄,也是從頭做起,每天做著一些簡單的工作。徐曄面對查房、換藥、接受病人、寫病歷等繁雜而瑣碎的輔助工作並沒有什麼不滿,這些工作不但沒有消磨他的熱情,反而令他的經驗愈加豐富。

從醫三年,不僅極大豐富了徐曄的醫學經驗,也令他充分地將所學與實際聯繫起來,醫術大有長進。同時還磨礪了徐曄的心性,能從更加理智,更加客觀的方向理解尊重病人的選擇。昔日那個剛剛邁入職場的新人,也成長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

2018年,《醫心》節目開始錄製。江蘇南京鼓樓醫院作為三甲醫院與節目組達成合作,節目組從南京鼓樓醫院選取了多名醫生作為主人公。其中,徐曄以其出色的外表條件,精湛的醫術,令人乍舌的學術成果毫無疑問地獲得了醫院的一致推薦。

2020年,正值疫情來臨,《醫心》這樣歌頌醫生的節目恰恰是社會當下所需要的。《醫心》節目獲得了高層的認可與讚賞,《醫心》的名字被認為不夠簡潔,因此改名為《中國醫生》。在高層的推薦下,《中國醫生》火速蔓延開來,收穫好評如潮。

在節目中展現出的凌厲帥氣醫生形象的徐曄因此爆火!許多人追到醫院裡,不惜謊稱自己有病也要見徐曄一面。他們聲明只找徐曄醫生看病,聊著不著邊際的話題,拿著手機拍個不停,甚至直播求打賞...仿佛把徐曄當成了網紅明星、公眾人物,完全忘記了徐曄醫生的本質事實。

面對意外走紅的困擾,徐曄不得不站出來發聲。

醫者仁心,徐曄的堅守與醫心

徐曄志在攀登更高的醫學山峰,濟世救人,哪裡有心思去理會這些不理智粉絲所做的事情。他十年如一日地熱愛著醫學,並願意為此奉獻自己一生的力量。這就是徐曄職業的堅守。

倘若問及徐曄面對病人時的最大遺憾,徐曄的回道是:「很多時候有可能醫術都還沒遇到瓶頸,就已經遇到了人心的瓶頸。」

還有一位老人,徐曄聽見病人與家屬在病房裡商量。病人年紀很大了,但是能救回來;家屬家裡沒錢,但有個廠子,賣了的話會虧很多錢。於是病人放棄治療強行出院了,出院的時候,徐曄強忍著沒有去。這就是人心的瓶頸。

徐曄說對於家屬的行為他不作評價,他只是覺得很複雜,需要長時間去琢磨,可能多年以後仍然記憶猶新。但是徐曄很快就振作了起來:「讓更多的人用得起藥,用得上好藥,這不正是我們學醫的目的嗎?」

實際上,徐曄正是全體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生命是可貴的,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更是可敬的。對醫生來說,唯有理解與信任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