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出世」了 ——略陽縣觀音寺鎮抓黨建促產業脫貧側記

2020-04-27     中共漢中市委組織部

花香輕飄逸,春水蘸垂楊,四月的觀音寺鎮,孕育著勃勃生機。

漫步在深山小鎮的山水之間,印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而繁榮的景象。該鎮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鞏固增收的核心,精心打造略陽烏雞、天麻及豬苓等特色產品,幫實幫細農戶發展、扶大壯大經營主體、用活用好集體資源,多源頭精準「滴灌」,鄉親們小康路上越走越穩。

貧困戶創業有保障,「貸」來美好生活。

產業發展資金是前提、銷售是保障。尤明貴是包家溝村的貧困群眾,受益於產業扶貧政策,他家連續擴大養殖生豬規模。2017年向國家申請貼息貸款4萬元發展產業進行生豬養殖,通過兩年發展,由原來家中的2頭豬發展到現在48頭,已然成為村裡的養殖大戶,每年幫扶人和村「四支隊伍」都及時幫助銷售肉豬和豬崽,銷路不愁了,發展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今年,他擴大了養殖規模,並申報了家庭農場,還給周圍一些養殖戶分享養殖技術和經驗,帶他們一起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面對奮鬥出來的幸福生活,尤明貴說:「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人通過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去年養豬收入已超6萬元,今年我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生豬存欄量超過100頭。」在觀音寺鎮,還有很多像尤明貴一樣的貧困群眾,他們通過金融和消費扶貧政策發展產業,奔跑在小康路上。

充分發揮扶貧小額信貸作用,全鎮619戶借貸金額1918.3萬元都用在刀刃上,精細培育特色種養業,打造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產業興旺」的新農村。同時,黨員幹部做好「銷售員」角色,在消費扶貧累計31萬餘元的基礎上,繼續拓寬電商等銷售渠道,把深山裡「綠色、健康」特色產品分享給更多的人。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

雷亞林是安華莊村困難青年勞動力,獨自在外漂泊幾年回到家鄉後,勵志要活出個人樣來。2017年在略陽縣憫農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精心幫助下,成立了雷雷家庭農場,養殖烏雞2000餘只,他當了山裡的「雞管家」,跟著該合作社苦練養殖本領。功夫不負有心人,年終僅此一項就增收了4萬多元。嘗到甜頭的他,不忘「帶動」的傳承。

2018年繼續養殖烏雞5000隻帶動10戶共同發展,2019年購進孵化養殖設備,孵化雞苗3萬餘只、養殖烏雞8000隻,帶動的30戶戶均增收不少於2000元。如今他不僅娶了媳婦,還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並搬進了寬敞漂亮移民安置點。他說:「我不能只靠政府的幫助和合作社的支持,我更要自己奮鬥,帶動像我這樣人共同致富,去年增收了7萬多元,比我以前打工日子強多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2019年,全鎮向上級爭取財政扶持166.5萬元,扶持特色種養業新型經營主體11家,通過託管、務工、產業發展等多種方式帶動182戶貧困戶增收,最少不低於2000元,最多高達萬元。僅出欄10餘萬隻烏雞這一個項目,給全鎮群眾帶來純利潤近200餘萬元。

「喚醒」集體資源,播下產業扶貧「搖錢樹」。

「靠山吃山」的觀音寺鎮按照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引領發展的思路,充分利用豐富林業資源和溫潤的氣候條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按照「黨支部(黨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產業發展帶動模式,把農戶鑲嵌在建設、生產、運輸、銷售的每個環節,在享受分紅同時,實現就近就業、就近增收。

今年打算建成的觀音寺村烏雞產業示範園、食用菌大棚基地正在全力推進,爐子壩、安華莊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已完成,前後溝、觀音寺、包家溝萬窩天麻示範基地已達標,毛埡子村百畝天麻示範林帶進入管護階段,孟家河村、前後溝村千頭生豬養殖示範基地主體建設已竣工,4家中華蜂養殖新型經營正在擴大規模、提升層次。觀音寺的這個春天處處埋下希望的種子,等待汗水的澆灌,等待秋天收穫的一片金黃。

「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擴大規模上盡全力、在帶貧益貧上見實效,實現增加群眾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目標。依託電商平台帶動,發揮幫扶單位行業優勢,在信息提供、技術服務、產品促銷等方面助力增收,不斷鞏固提升產業經濟實效。」觀音寺鎮黨委書記說。打通「造血」的產業發展脈絡,築牢「不催」的產業發展基礎,追求「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讓偏遠落後如「桃花源」般的深山小鎮,一個不少的奔向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王文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mLRuXEBfwtFQPkd9G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