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2023-12-11     支點財經

原標題: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小兔山楂棒的主要原料山楂,選自山東沂源的優質果。

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曾說,「做好產品就是我們反哺社會的方式」。

「跟著良品鋪子種花椒,日子越過越紅火。」四川茂縣渭門鎮黑桃溝村村民苟志秀,望著豐收的乾花椒,滿臉笑容。

自從良品鋪子將花椒產地「鎖定」茂縣後,隨著鴨脖、鴨舌等系列產品的熱銷,當地花椒種植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越來越重視,傳統的農作物也加入現代化的行列,在發揮最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讓食材本身的風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

近年來,休閒零食龍頭企業良品鋪子充分發揮銷售端的優勢地位,不斷延伸產業鏈,協同供應鏈的夥伴,帶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正如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所說,「做好產品就是我們反哺社會的方式。」

一顆山楂帶富一地山民

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從不缺優質的食材,缺的是讓這些食材走出江河湖海的一個契機。

沂源的山楂走向全國,與良品鋪子的發展緊密相關。沂源縣悅莊鎮崔家莊村村民鄭述安對這個變化的感知尤為明顯。

沂源地處魯中腹地,土壤肥沃,降水充足,日照時數長,非常適宜果樹生長。

鄭述安家種了6畝山楂。此前,受種植技術落後、產品銷路不暢等因素影響,賣山楂收入並不高,「2006年前後,山楂的收購價每斤只有六七毛錢」。

那一年,隨著良品鋪子的到來,鄭述安以及當地村民開始真正享受「山楂紅利」。

良品鋪子以穩定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和供應商企業共同參與指導崔家莊村村民科學種植,在源頭和加工環節嚴把質量關,並用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更高品質的山楂。

2020年,良品鋪子重點孵化的兒童零食品牌小食仙,推出「0添加、好營養」的小兔山楂棒。在鄭述安看來,這款產品主打健康牌,會有更大的市場。

比起傳統的棒棒糖,小兔山楂棒將原料變成山楂這樣的純天然食材,使得膳食纖維大大提高,還增加兒童成長所需的鈣、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將提供甜味的白砂糖、糖醇改為零熱量的赤蘚糖醇,解決了小朋友吃棒棒糖容易蛀牙的問題……

正如鄭述安所預測的那樣,主打健康特色的小兔山楂棒一上市便收穫消費者的認可。2020年,小兔山楂棒將供應商全年的銷售額一下拉升了3000萬元,產值一舉破億元,2021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

市場端帶動生產端。隨著供應商不斷增加採購量,收購山楂的範圍也從悅莊鎮擴大到沂源縣周邊地區,更多的農民都在良品鋪子的帶動下實現了脫貧致富。

「最近幾年,單果重約14克的特級果,收購價接近2元,這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價錢。」鄭述安說,今年他們家一共收了14000斤山楂,收入2萬多元,「願良品鋪子的生意越來越好,我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

「不可思議」的海帶和鷹嘴豆

「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核心。

作為終端需求拉動型企業,良品鋪子不僅需要優質產地精選好原料,還需要找到適合的加工廠,並與加工廠一起加強研發與管理,在實現「好原料造就好味道」的同時,持續推動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

福建莆田市的南日島,空氣中富含負離子,海水理化因子穩定,周圍無工業污染,是養殖海帶的極佳海域。

南日島村民魏珍丁,在當地經營一家海帶加工廠。

傳統的海帶晾曬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船船鮮海帶被運上岸,要趁著梅雨來臨前曬乾,一旦淋雨就會破壞口感。且只能走農貿流通渠道,一直賣不出價格,也開拓不了更多銷路。

「靠天吃飯,成本最低,價值也最低。」魏珍丁說,自良品鋪子將南日島的海帶做成了零食,他的加工廠也「鳥槍換炮」,越來越現代化。

儘管良品鋪子的要求較高,但魏珍丁很樂意與之合作,「良品鋪子讓我們掌握了國內最先進的加工標準、工藝和技術,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產品也越賣越好。」

雙方長達10年的合作中,包括魏珍丁的加工廠在內的當地供應商,從地方醬菜廠一步步做大做強,在產品標準工藝方面不斷升級,實現從區域品牌到全國品牌的躍升。

2013年,是莆田供應商為良品鋪子代工頭一年,良品鋪子賣了1000萬元海帶零食。海帶的想像空間被這袋小零食打開了,更多的食品商奔赴而來。到2022年,莆田供應商的即食海帶賣了3億元,占整個營收的70%,海帶產品也占據了國內市場半壁江山。

10年增長約30倍,如此快速發展讓魏珍丁一再感嘆「不可思議」。

對這種爆髮式增長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新疆昌吉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馮新。馮新在當地經營一家食品加工廠。

木壘地處北疆溫帶荒漠,具有明顯的乾旱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適宜種植鷹嘴豆。

鷹嘴豆是一種高營養的豆類植物,含有豐富的食用纖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我們本地人都知道鷹嘴豆好吃,但受制於在國內市場認知度低,多年來產品都沒走出新疆,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馮新以前頗感遺憾。

另一邊,良品鋪子的採購人員也很苦惱:辣條這個品類因為能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社交價值,以及極高的性價比,受到越來越多「Z世代」年輕人的青睞,但是,以品質為導向的良品鋪子,希望給年輕人能提供更健康的辣條。

2022年,良品鋪子與另一家供應商在研發新品時,突發靈感,提出以鷹嘴豆代替黃豆作為核心原料,同時使用高溫膨化工藝替代傳統油炸工藝,推出一款創新辣條,主打「既要美味,也要健康」。

2023年5月,良品鋪子「鷹嘴豆豆皮」辣條一上市便爆火,僅7月銷量就超10萬袋,環比增長500%。

「我們終於幫鷹嘴豆找到了打開國人味蕾的有效方式。」馮新說,與良品鋪子牽手,讓鷹嘴豆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他們的加工廠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

雲南昭通的農戶正在深山裡採挖新鮮的筇竹筍。

價值裂變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但鄉村振興不能只靠龍頭企業,還需要由龍頭企業構建的農業產業鏈,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產品的熱賣,良品鋪子逐漸成長為多個農產品供應鏈的「鏈主」企業,且鏈條不斷延伸,帶動區域龍頭企業構建三產融合的產業鏈,最後發展為當地農業支撐產業。

位於雲南昭通地區的高海拔山區大關縣,生長著一種筇竹,其筍又名「野生羅漢筍」,味甘鮮嫩,品質上乘,被譽為「筍中之冠」。

早年間,由於交通不便、產業鏈條單一、銷售渠道不暢,當地竹筍每公斤只能賣到4至6元,村民種竹積極性極低,「人間美味」筇竹筍常年長在深閨無人識。

2013年,良品鋪子將野山筍開發成休閒零食。作為良品鋪子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素食產品之一,野山筍國內消費市場不斷擴大。良品鋪子與當地形成供給合作後,年均採購量從100噸暴增到2021年的2000噸,7年增長20倍。

伴隨著野山筍銷量的快速增長,近年來,大關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發展「一縣一業」筇竹產業,走出了一條高效優質、綠色有機、三產融合的發展之路。

截至2022年底,大關縣竹筍年產量3.5萬噸,竹稈年產量2.5億根,實現竹產業綜合產值14.8億元,帶動3.66萬群眾穩定脫貧,受益群眾17.3萬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72.5%。

如果說良品鋪子幫助筇竹筍走出了深山,實現了產業化開發,那麼對山東滕州的馬鈴薯來說,良品鋪子則推動了當地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了當地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步伐。

滕州馬鈴薯營養豐富,被譽為「中國菜用馬鈴薯第一品牌」。良品鋪子的一款爆品「酥脆薄餅」,其核心原料馬鈴薯就來自滕州。但餅乾加工的專業生產線,要求每顆馬鈴薯圓溜溜的,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以方便機器削皮。

馬鈴薯要實現標準化種植,這是所有農產品在產業化時面臨的一道高門檻。

為此,滕州市專門頒布了馬鈴薯種植標準,通過物聯網設備,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控制大棚溫度和濕度;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種出了優質馬鈴薯;將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農業物聯網深度融合,進行農情信息檢測、病蟲害檢測和預警、災害分析和產量預測。

這些新技術被當地農業技術部門直接送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使得滕州馬鈴薯產業鏈更完備、智能化更高,在穩產高產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獲得了品牌商的青睞。

與南日島海帶一樣,滕州馬鈴薯從鮮食菜用到美味零食後,市場空間也進一步打開了。

現在,良品鋪子每年從滕州採購240萬公斤馬鈴薯。在零售終端,這款消費者提籃率極高的酥脆薄餅一年能賣出2億元。

產業興,則鄉村興。

農村是重要的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現代化的農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拓展其現代化發展空間,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延伸產業鏈,以供應鏈為紐帶,將價值鏈從市場端延伸到源頭端和供應端——良品鋪子這類行業龍頭企業以自身業務出發,圍繞「全鏈條」打造更高附加值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記者 何輝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ca6bc346a9243e4ff7390dc1abc84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