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3月15日,美國軍事航空首次參加了戰鬥。這一事件發生在墨西哥境內,當時美國遠征軍在墨西哥內戰的高潮階段,由珀辛將軍指揮,入侵了墨西哥,目標是殺死或俘虜潘喬·比利亞。比利亞的部隊在該國北部地區活動,多次越過美國邊境,搶劫農場、火車和鐵路車站。1916年3月9日,他們試圖占領小鎮哥倫布斯,但被擊退。
帶有紅星標誌的「珍妮」飛機旁邊的美國人。
對此,美國總統威爾遜下令進行「報復性打擊」。珀辛將軍指揮的8000人遠征軍被配屬了一支當時美國陸軍唯一的航空部隊——第1航空中隊(1st Aero Squadron),這支部隊由8架未武裝的雙座雙翼飛機組成,即柯蒂斯JN-4「珍妮」。這些飛機僅適用於偵察、通信和信使傳送。有趣的是,這些飛機的識別標誌(世界上首次使用!)是在方向舵上畫有紅色五角星。後來,這些飛機的機翼上也添加了星星標誌。
在野戰機場上,另外兩架帶有紅星標誌的「珍妮」飛機。
珀辛飛行員唯一的嚴峻對手是自然和天氣條件。在北墨西哥,常常吹著危險的強風,對輕型飛機尤為不利。此外,機場的灰塵會堵塞化油器,導致發動機故障。由於這些原因,遠征開始後不久,便有兩架飛機墜毀。此外,「珍妮」的相對較低的作業高度使其無法在山區飛行。
第1航空中隊的飛機在墨西哥北部的某個地方排成一列。在最前面的飛機上正在修理髮動機。
儘管如此,在墨西哥行動的第一個月里,飛行員們進行了數十次偵察飛行,搜尋叛軍的騎兵部隊。他們還負責在珀辛將軍的各個旅之間進行通信和行動協調,這些旅在沒有無線電通信的情況下,相距數十公里進行推進。當4月美國人深入墨西哥領土時,墨西哥認為這些行動未經同意,宣布美國為侵略者,並命令軍隊進行抵抗,儘管華盛頓宣布對墨西哥官方當局沒有任何要求,並將在解決比利亞問題後撤出遠征軍。但墨西哥總統卡蘭薩要求立即撤離干涉者,聲稱墨西哥軍隊有足夠的力量自行解決「土匪」。在美國人撤離之前,他們將被視為與「比利亞分子」一樣的敵人。
「那些該死的傢伙!」
4月5日,由於發動機故障,一架「柯蒂斯」飛機在卡蘭薩部隊控制的聖赫羅尼莫鎮附近被迫降落。飛機被一群手無寸鐵的當地居民包圍,開始用石頭和棍棒砸飛機,這些工具撕裂了帆布蒙皮,並可能會折斷機體的細木條框架。其中一名飛行員不得不在空中開槍,用手槍嚇退襲擊者,而另一名飛行員則在清理化油器。最終,發動機啟動,飛機起飛了,但當飛機加速並升空時,墨西哥人緊隨其後,繼續喊叫並投擲石塊。這是墨西哥行動期間美國飛行員經歷的最危險的戰鬥事件。然而,在4月14日和20日,另有兩架飛機在偵察飛行中墜毀。倖存的「珍妮」飛機很快返回美國,隨後12架新型的柯蒂斯R-2雙翼飛機被派來取代它們,這些飛機配備了航空攝影設備和更強大的發動機。
「珍妮」模型在墨西哥博物館展出。
與此同時,5月21日,美國人在卡里薩爾鎮與一大隊墨西哥軍交戰,美國人損失了10人陣亡,13人被俘。這幾乎導致了墨西哥和美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但衝突通過談判得以平息。然而,由於墨西哥軍隊的積極反對,他們實際上在掩護比利亞派,珀辛將軍的遠征部隊的進一步行動變得不可能。
替代「珍妮」加入第1航空中隊的柯蒂斯R-2。在方向舵和下翼上可以看到星星,飛行員座艙前方還安裝了一挺「路易斯」輕機槍。
直到1916年底,美國軍隊一直留在他們占領的位置上,直到1917年1月才撤回邊界線。這樣一來,這次干預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比利亞本人和他的大部分部隊倖存下來。然而,「比利亞派」對美國領土的大規模襲擊再也沒有發生過。
柯蒂斯R-2的彩色圖片。飛機未塗裝,保持了機身材料的天然顏色——發動機罩的鋁製面板和覆蓋透明航空清漆的淡黃色棉布蒙皮。
柯蒂斯R-2的彩色圖片。飛機未塗裝,保持了機身材料的天然顏色——發動機罩的鋁製面板和覆蓋透明航空清漆的淡黃色棉布蒙皮。
在1916年3月16日至8月初的積極戰鬥期間,第1航空中隊共進行了540次出動。損失了5架飛機,全部是由於非戰鬥原因。而在1917年8月,第1航空中隊不得不在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上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