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天線桅杆下的廢棄通信掩體

2024-10-21     胡侃雜史

這個名為戈爾布沙(音譯)的前軍營小鎮,位於距離首都40公里處,十分幸運。自1997年軍隊撤編後,它沒有被廢棄,至今仍有人居住。這個曾經居住著軍人及其家屬的小鎮現在看起來相當現代化。住宅整潔,道路良好,有一個小型食品店和一個取貨點。而最重要的是,這裡的氣候條件非常宜人。小鎮周圍是大片的針葉林,正是在這片森林中,有一個我們從首都趕來參觀的有趣地點。

在蘇聯時期,45199部隊駐紮時,只有居住在這裡的人才能進入小鎮。軍人家屬的朋友和親戚只能憑通行證進入。入口處至今保留著一個舊的哨所建築。目前它已關閉,建築也沒有被使用。如之前所寫,探秘小組是為了參觀保存至今的舊通信掩體而來的,這個掩體位於前軍事基地的範圍內。(因為是轉載文章,以下內容以第一人稱表述。)

該軍事基地的區域包括幾座建築:曾經的警衛室、一座小型鍋爐房、一座車輛車庫和當地俱樂部的建築。單層的警衛室,也就是第二個哨所,現在被當地居民改造為倉庫。令人欣慰的是,這些舊建築得到了有益的利用,而不是像其他更偏遠的撤編軍營一樣,被拆除成磚塊。

沿著鋪好的瀝青路往前走,繞過警衛室,我們來到了一個拐角處,那裡正是那個通信掩體所在的位置。高聳的天線塔暴露了這是一個舊的軍事特殊設施。以前它的高度達到50米,但在部隊撤編後,有人決定拆除上部,將其縮短。雖然可以毫無阻礙地爬上天線塔的頂部,但我們對通向頂端的梯子的穩固性沒有把握,因此沒有冒險,也避免了這場不安全的冒險。

然而,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天線塔,而是塔下的東西。天線塔聳立在舊通信掩體的小山丘上,掩體入口是敞開的。

初看上去,景象有些淒涼。一個小小的混凝土入口通向地下,帶有明顯的火災痕跡和塗鴉者的牆上繪畫。入口處被地下水淹沒,水深到膝蓋上方,水中漂浮著腐爛的木板、樹幹、泡沫塑料和汽車輪胎。水下藏著什麼我們只能猜測,但也不太想知道。畢竟,我們還要依次探查這個地方。我們只有一套化學防護服L-1的褲子。

就在掩體入口,我們放下了行李,擺放好照相設備。我的夥伴穿著吱嘎作響的橡膠褲子,涉水走進了掩體深處。而我則留在外面看守東西,同時防禦當地的蚊子。

我時不時地探頭往裡面看,用手電筒照射,以確保我的夥伴沒事。

大約等了30分鐘,我聽到從掩體深處傳來涉水的腳步聲。就在這時,一對帶著小狗的夫婦經過掩體入口,看到入口前擺放的攝影設備,和我們打了招呼,詢問這裡發生了什麼。

這對路人是當地居民,20年前就在這個前軍營小鎮里買了房子。據他們說,他們經常看到這個掩體入口,但從來沒有進去過。互道祝好後,他們繼續走向了他們的目的地。

我的夥伴回來後,脫下了L-1防護服濕漉漉的褲子,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認為這個設施非常值得一探,甚至準備再來一次,拍攝視頻。我接過任務,穿上了防護褲,拿起安裝好相機的三腳架,走向那個涼爽的房間,進入了這座早已被人遺忘的軍事掩體。

在渾濁的水中移動變得容易了很多,因為夥伴在探查過程中已經用腳把腐爛的木板和露出水面的鐵制構件推到了一邊。

儘管如此,穿過大約20米長的通道還是相當費時的,大約花了5-10分鐘。你能想像過去幾十年里,當地居民往這個通道里扔了多少東西嗎?在這種地方行走必須非常小心謹慎,稍有不慎就可能掉進排水系統的坑裡,手裡的相機也可能意外掉進水裡。雖然人身安全沒有大問題,但攝影器材可就永遠告別了。所以,在探索這些被水淹沒的廢棄掩體時,我總是緊握相機的背帶,它就像我的安全繩,幫了我不止一次。

曾經,掩體的入口設有氣閘,由5扇不同重量和厚度的防護門組成。門通過轉動舵輪鎖閉,最重的防護門重達3噸。接下來的防護密閉門重600公斤,而後面是普通的密閉門,重約300公斤。可以合理地推測,這些門在掩體失去軍事用途後首先被送去了金屬回收站。

令人驚訝的是,掩體里竟然保存著一扇完好的密閉門,狀態相當不錯。奇怪的是,為什麼這扇門沒有像其他門一樣被帶去回收。另外,幾乎所有的超壓閥門也完好無損。

舵輪也還在。可惜它已經無法轉動了,因為鎖閉機構的大部分都生鏽了,無法使用。

穿過打開的密閉門,我進入了另一個氣閘通道。右側是柴油發電機房,左側是通風設備區及通往進氣擴容室的艙口。

對於這樣一個對外開放、沒有警衛的掩體,柴油發電機房保存得相當完好。雖然發電機已被拆解,但它們的「骨架」仍然存在。這裡有兩台柴油機,足以為掩體內的通信設備提供備用電力。這些柴油機曾經由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啟動和測試,以備外部變電站故障時使用,該變電站位於掩體外的小土丘旁。柴油發電機的維護和修理工作由一名軍用柴油機手負責。

柴油發電機房是整個掩體中最難探查的地方。地面的高低起伏、拆除的金屬結構和散落在水中的障礙物,極大地限制了對柴油機的全面觀察。不過,我還是設法拍了幾張全景照片。

這些柴油機並不特別珍貴,它們常見於普通的民防避難所。

你可能會問,廢氣都去哪了?其實,在建造這樣的掩體時都考慮得非常周到。所有的廢氣都應該通過排氣管排出到地面。不過在柴油機房裡,排氣管已經沒有了。

在外面,在小土丘的頂端,兩處圓形結構暴露了排氣系統的存在。

柴油發電機房已勘查完畢。我沒有拍攝曾經安置通風設備的房間,那裡除了一個生鏽的立柱和一個過濾器外,沒什麼特別的東西。

掩體內幾乎所有的房間都顯得空蕩蕩的。水下可能還埋藏著一些有趣的東西,但我根本沒有興趣把手伸進水裡去摸索。

掩體里最乾燥的地方是衛生間。這裡有一個簡陋的軍用廁所,代替傳統馬桶的是一個混凝土的坑位,原本應該有一個密閉蓋子作為坐圈,但現在已經不見了。另外,衛生間裡還有一個水槽,不過現在只剩下一根排水管。

儲水罐存放著應急用水。這類水罐幾乎在所有供人避難的地下設施中都有,而這裡不僅僅是避難所,它曾是一個軍事通訊掩體,軍方通信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

泵房是另一個實用設施,通過它可以抽排地下水。旁邊是負責控制泵的電力配電箱。

據初步信息顯示,這個掩體曾是海軍的無線電發射中心。接收中心的命運尚不清楚,但很可能也已經被廢棄,且目前尚未找到該地點的確切位置。網上幾乎找不到關於這個地方的準確信息,只有一些有趣的傳聞。

90年代初,最後一批士兵離開了45199部隊,軍營對外開放,國防部的建築物被出售給私人。照片中的這個掩體從未投入使用,一直處於封存狀態。在蘇聯解體後,它被掠奪一空。如今只剩下約十根天線塔,之所以沒被拆掉,是因為它們過於危險,難以拆除。到目前為止,原部隊所在地的所有土地都歸地方政府和地區政府所有。部隊的武器裝備僅包括PM手槍和SKS步槍。

第二個傳聞也很有趣。

據說這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特種通信掩體。一些軍事歷史愛好者聲稱,他們在掩體內發現了1961年的文件,文件明確指出該掩體屬於這個委員會。

然而,即使到現在,這類信息也很難驗證。網上只能找到一些80年代駐守在這個部隊的軍人舊照片,但找不到任何關於這個掩體的照片,儘管軍人們非常喜歡拍攝密閉門的照片。

實際上,一切都表明這個掩體曾經真正運作過,並非處於封存狀態。通信設備的殘餘、饋線、表面的修繕痕跡(保留的密閉門上有幾層不同顏色的油漆)等,似乎都在暗示這裡曾是一個活躍的海軍通信兵值守點。

這僅僅是我們的推測,真正的真相我們永遠無法知曉。對於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來說,這個地方可能充滿了神秘和傳說: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有著通向其他被淹沒樓層的巨大掩體等等。但對我們而言,這僅僅是一個具有歷史價值的場所,值得拍照記錄下來,以防它因某種原因不復存在,甚至連照片上展示的現狀都無法保存。

照片中展示的是掩體的主要房間——設備大廳,曾經擺放著無線電設備的機架,設備笨重、嘈雜、震動並且發熱。現在的設備室寒冷潮濕,剩下的只是幾排木櫃和幾個金屬箱。

順便提一下,這裡是從設備室延伸到天線塔的饋線。照片是在建築外拍攝的。

我拍了最後幾張照片,然後返回了地面,我的夥伴在那裡等我。

在回去的路上,距離掩體大約一公里的地方,我們在公路旁發現了一輛老舊的軍用卡車——ЗИЛ-131。不排除這輛車曾經是已解散的部隊車隊的一部分。

被綠色樹木包圍的老舊ЗИЛ-131看起來非常有氛圍,我們無法忽視它,便拍了幾張照片。

卡車的輪胎經過多年未動,已經深深陷入地里,無法再行駛。

駕駛室里保留著方向盤、儀錶板和駕駛座。

發動機在引擎蓋下,狀態完好。

車廂是空的,車門敞開。

我們的這次小小的旅行接近了尾聲。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時期的廢棄設施越來越少。再過不久,甚至像這樣保存狀態的廢棄掩體也將難以找到,屆時只會留下網際網路中的照片。

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fc05f0b980f8e0df2edd2e475c56d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