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大火箭炸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叫好?

2023-04-21   正解局

原標題:馬斯克的大火箭炸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叫好?

失敗的背後是經驗的累積。

ZHENGJIEKEJI

正解科技出品

01

昨天(4月20日)夜晚美國那邊傳來消息,馬斯克的「星艦」火箭發射失敗,在升空後的3分58秒左右爆炸。

本次任務沒有載人,怕是唯一的好消息。

據初步分析,問題出在了火箭上的推進器無法與火箭本身份離,推進器33個引擎中,有6個沒能點火。

發射失敗,讓很多人看了笑話,這似乎是個丟臉的事情。

但馬斯克卻否認這是失敗,理由是,巨型火箭成功離開地面升空,就算是成功了。

並且,他表示團隊從中學到很多,幾個月後會再次嘗試。

成功的標準已經放那麼低了嗎?

還真是。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SpaceX的工程師喜歡「儘早、頻繁測試」,且不怕失敗。

他們從中收集大量數據,以便為下一次飛行做好準備。

其實在發射前,馬斯克就說這次成功發射的幾率僅為50%,而且SpaceX的火箭也經歷過多次失敗。

而且早前的4月17日上午,「星艦」就因技術故障被推遲至4月20日。

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技術不行。

其實恰恰相反,這次火箭哪怕沒有上天,都已經足夠震懾到中國。

一來,這次試驗是馬斯克嘗試將人類帶到火星等遙遠目的地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所以萬眾矚目。

二來,這個火箭的設計規格,是中國還不能達到的。

據悉,星艦由兩部分組成,半截是主體「星艦」太空艙,可搭載前往太空的人類與貨物。

下半截是名為「超重」的火箭推進器。

總體高度達120米,一級助推器的高度約69米,配備多達33台第二代海平面版猛禽發動機,液氧/甲烷推進劑,每台推力204噸。

一旦投入使用,星艦飛船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強大的火箭,能夠在起飛時產生約7500噸的推力,地球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00噸,可將貨物與太空人送往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太空。

2020年,我們成功發射了目前國內最強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但它的運載能力,不如星艦的一半。

02

星艦的上天,和別的國家火箭上天不一樣,這是一個私人公司主導的,而不是國家。

在星艦發射之前,馬斯克的SpaceX已經成功發射了獵鷹重型火箭,這艘火箭的運載能力同樣是中國最先進的運載火箭2倍以上。

並「碾壓」美國官方最牛的重型火箭「德爾塔IV型」。

我們國家在很早之前,就制定了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的計劃。

而要實現這個計劃,現有的火箭載荷是不夠的,但「獵鷹重型」已經夠了……

不僅如此,馬斯克的公司還在4年前就率先實現了火箭「回收」的技術,「顛覆性」地解決了火箭發射最主要的成本問題。

然而,馬斯克的夢想,已經不滿足於去月球打卡,而是登陸和殖民火星。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星艦如果能成功發射,就會讓人類「登陸和殖民火星」的夢想變成現實,重返月球更是不在話下。

更重要的是,造出這種火箭的竟然是美國一家私人企業,他們做到了目前我們以舉國之力都辦不成的事兒……

所以問題來了,SpaceX為什麼能?

馬斯克創辦SpaceX,最開始並沒有得到美國官方的幫助,從一開始走的就是純商業路線。

最初,他是想先俄羅斯那先買個廉價火箭用用,但後來發現俄羅斯要價太高,2002年,他便自己成立了SpaceX公司,自己做火箭。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思考,一個國家花好幾百個億搞火箭,又不能造福民生,是不是太浪費?

於是,他的創業初衷就是,要開發出能商業化推廣、價格親民、成本低廉的「火箭」,讓更多的人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

可一個私人公司哪裡來的錢做火箭?又從什麼地方挖人才呢?

為了搞錢,馬斯克搞特斯拉、炒比特幣、炒股、賣房子避稅……一不小心就搞成了世界首富。

如此,錢的問題解決了。

人才嘛,美國的人才實在太多。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就研發出了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國家能超越的「土星5號」超級重型火箭,其載荷能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火箭的4倍以上。

這個起步極早,且技術壁壘極深的美國航天業,自然為美國培育了大量的航天人才。

只要錢到位,航天局的人才都能挖過來。

比如他的副手湯姆·穆勒,本來是在美國宇航局(NASA)打工,但因為小布希砍了他們局的經費,就被馬斯克招入麾下,並成為SpaceX公司的靈魂人物。

「獵鷹重型」火箭升天的梅林引擎,就是湯姆·穆勒一手研發的。

「獵鷹重型」性價比有多高呢?

它的發射成本是NASA新一代火箭的10分之一不到。

在追求極致性價比的道路上,SpaceX花費了10多年的心血,把原本占據市場主流的歐洲和俄羅斯全都擠了出去,以至於現在NASA都來取經。

03

追求性價比,為的還是能回饋群眾。

國家花了幾百個億送火箭上天,老百姓不過是聽個響。

怎麼把老百姓送上天,才是馬斯克更關心的。

據說在SpaceX的庫房裡,裝滿了數十枚大大小小回收來的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以及排列得像森林一樣的猛禽發動機。

這些太空飛行器都是批量化生產,穩定且可通用,這讓火箭的發射成本大大降低。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警惕、學習馬斯克的降成本能力。

舉個例子,SpaceX太空飛行器艙門的開關,就是我們平時家裡開門的門把手……

馬斯克認為,這種門把手已經經過了商品化數億次的檢驗,足夠可靠。

所以幹嘛還要費心費力,花數百萬美元,搞一個所謂的專業門把手?

這種恰到好處又追求極致低成本的路線,也體現在他的其他事業上。

他的特斯拉一降價,全行業都要跟著降。

他的星鏈計劃一旦實現,數萬顆衛星覆蓋全球,就能讓全球各個偏遠地方、上網不方便的人隨時隨地連接網際網路,而且成本極低,直接威脅中國移動、聯通、電信。

最重要的是,以後越來越多的國家想讓自己的太空飛行器上天,都會來找SpaceX發射,因為它的價格最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想要和SpaceX競爭,唯有追趕。

中國航天是有基礎的,進步速度也是很快的。

但在追趕的路上,也千萬不能犯閉門造車的錯誤。

吸取一切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包括SpaceX的成功經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