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海外熱議中國科技發展成就

2024-06-27     北青網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24日隆重召開。會議提出,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海外輿論和專業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多個前沿領域從「跟跑者」成為「領跑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6月25日,攜帶人類首次所采月背樣本的嫦娥六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草原上。這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2024年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取樣回放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朝日新聞》等多家日本媒體在報道時都在標題里寫上了「世界首次」「史上首次」,突出強調月球背面探測難度之高,認為這展現了中國高超的技術實力。法國《世界報》等媒體報道說,嫦娥六號任務極具技術複雜性,這是中國的科學壯舉。

「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鬥者」號探秘萬米深海……中國科技創新碩果纍纍。伊拉克前科技部長拉伊德·法赫米說,中國長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進步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用科技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中國科技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在諸多領域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克羅埃西亞北方大學教授弗拉尼奧·馬萊蒂奇說,近年來,中國重視創新,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果令人驚嘆。如今,中國在人工智慧、新能源、衛星導航、量子科技等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這是2024年2月26日拍攝的位於貴州的「中國天眼」(無人機全景圖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經營企劃部櫻花科技項目企劃運營室處長單谷博士說,中國多年來對科技的投入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在全球處於領先位置,科研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高。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第一大學教授艾哈邁德·德赫內薩表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技術發展是經濟實現強勁增長的必要條件,其綜合效應為高質量發展帶來生產方式的轉變,有助於中國未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主席高惠博士認為,科技創新在推動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中國人民顯著感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美國紐約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王涵宇說,中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大量創新成果,為世界不同學科研究注入新鮮力量,也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帶來更多驚喜。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傑克·拉斯穆斯說,中國曾經是一個煤炭生產大國,但在過去10年里,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存儲技術領域躍居全球領先地位。他說,中國出口替代能源技術,有助於緩解全球變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將其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到世界其他地區。

拉伊德·法赫米表示,中國的成功經驗證明了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整體,也為發展中國家通過科技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經濟轉型、增進民生福祉提供了借鑑。南非西開普大學和文達大學兼職教授查亞·若西認為,南非及非洲將從中國基於技術創新實現現代化的經驗中受益。(執筆記者:張曉茹;參與記者:錢錚、段敏夫、李軍、吳曉凌、李學軍、姚兵、王雷、王曉梅、徐永春、孫楠、曾焱、吳天雨)

責任編輯:龍靜玉(EK01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fc258d4c9bef139790c79156f5530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