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手機毀了孩子,我巴不得國家把騰訊公司關閉了,沒有了微信,沒有了遊戲,我的孩子就會好好的」!
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媽媽說出這樣的一句話。殊不知,00後的一代其實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從一出生就伴隨著電子產品,現在的孩子的手機相當於我們80後的武俠小說,或者是言情小說,或者是一些簡單的遊戲機。
其實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有每個年代孩子的一些玩具,只不過現在孩子的玩具更高級一些,更加多樣化一些。因為只用一台手機,孩子就能玩遊戲,就能跟網上的朋友聊天,就能在上面看短視頻,就能在上面看小說,甚至可以在上面買東西,所以現在手機的功能實在是太多了。
以前的孩子沉迷小說中,現在的孩子沉迷手機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我們以前的小說要獲取相對困難一些,再加上只是簡單的小說我們不會那麼沉迷,而現在手機的功能實在是太多了,很多孩子就容易沉迷其中。
現在放暑假了,孩子應該是放鬆的時候,而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會沉迷手機,所以壓根就不給孩子碰手機。而另外一些家長卻覺得孩子偶爾玩一玩無傷大雅,就給孩子設定了使用的時間,以及設定了要看的內容,就給孩子每天定時定內容的觀看。
差距一:人際交往的差距
我們家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他們班的很多同學都有微信,他們甚至不喜歡用電話手錶,不喜歡打電話,就喜歡在微信裡面聊天,如果別的同學都在微信裡面聊天,約去哪裡玩,但是你的孩子卻因為沒有手機沒有微信,不知道去哪裡跟同學一起玩。
要知道孩子上學不僅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跟同齡的小夥伴們一起玩,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歸屬感,才能讓孩子覺得上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暑假完全不能碰手機的話,就讓孩子跟同學就少了聯繫,後來同學們在討論什麼遊戲或者說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孩子跟不上,慢慢的孩子在學校就會形單影隻,變得比較孤單。
差距二: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
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有些10歲11歲就開始慢慢的進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主要是叛逆,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比較疏離。
如果孩子想玩手機,但是父母完全不允許的話,就會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大的怨念,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你在暑假完全不給孩子玩手機,孩子就天天跟你對著干,也會讓家裡面雞飛狗跳。
因為一個小小的手機就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導致孩子有什麼事情也不跟你講,到時候孩子發生什麼事情你毫無所知,這才是更嚴重的一件事情。
差距三:孩子的壓力釋放
很多孩子玩手機是因為父母太嘮叨了,或者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又或者是其他的壓力,會讓孩子躲在手機裡面,手機其實是孩子釋放壓力的一種極好的方式。
比如說有些孩子在學校裡面跟同學的關係不是很好,那麼他就喜歡在手機裡面玩一些團隊的遊戲,因為在遊戲裡面小夥伴不會嫌棄他,他還能有朋友可以說。
但如果你的孩子完全不允許玩手機的話,就會導致孩子的壓力沒處去釋放,這樣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會讓孩子變得鬱鬱寡歡。
所以在暑假完全不給孩子玩手機也是不太現實的,作為家長一定要改變自己,對手機的錯誤觀念。
第1點:要讓孩子能夠偶爾玩一下手機
因為技術沒有好壞,手機也不是洪水猛獸,比如說孩子可以在手機上學習怎麼做菜?學習怎麼寫作業?
第2點:孩子手機沉迷的時候要理解
其實孩子也是受害者,很多孩子也知道老是玩手機不好,但是他控制不住,對孩子溫柔一點。
第3點:一定要用尊重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孩子玩手機你不要發火,而是跟孩子說:媽媽看到你今天手機玩一個小時了,我們是不是該休息一會兒了?
第4點:要跟孩子有商有量
比如說一天玩多久的手機?你說40分鐘,孩子說不行要一個小時,那你可以跟孩子說:哎呀,一個小時可能太久了,那我們能不能再少點時間,孩子說50分鐘,好,那就50分鐘。兩個人寫下玩手機的協議,雙方認可。
第5點:不要野蠻地制止孩子玩手機
比如說孩子正在跟同伴們玩遊戲,玩得正興起的時候你說:時間到了,就把手機搶過來了。千萬不要搶,因為孩子玩手機正在興頭上的時候你搶手機,可能他一把就把你推開了,這時候孩子是沒有理性可言的,可以稍微提醒一下,或者給手機設置相應的模式,到時間就自動關閉。
第6點:一定不要亂發脾氣
發現孩子玩手機超過時間或者是看了一些不合適的東西,家長不要發脾氣,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想發脾氣的時候先呼吸一下,然後冷靜下來再跟孩子說。
第7點:孩子的手機用青少年模式
只能看青少年相關的內容,到點了自動關閉,這樣就避免孩子跟父母之間的爭吵。
話題:暑假你會給孩子玩手機嗎?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