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志願」服務上線,「焦慮販子」還能收割嗎?

2024-06-19     北青網

胡欣紅

高考帷幕落下之後,如何填報志願成了公眾關注的話題。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的「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近日正式上線,迅速引發輿論熱議。據悉,該平台集成海量數據,詳盡的專業庫、院校庫、就業前景等,免費向千萬考生開放使用。同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職業心理測評,幫助考生更好了解自己的專業和職業傾向。(相關報道見A5版)

「七分考,三分報」,選擇什麼樣的專業與學校,與高考成績一樣影響著人生路途。志願填報,講起來無非就是基於分數排名,按照興趣愛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高校。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殊非易事。

填報志願時,考生和家長普遍面臨兩大關卡:一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知道自己今後究竟適宜往哪個方向發展;二是對於高校的情況所知甚少,乃至兩眼一抹黑,只能憑著「感覺」選擇。正因如此,每年的志願填報,都讓不少考生和家長糾結不已,有人不惜花費重金請人幫忙,志願填報成為了一樁熱門生意,收費也水漲船高,一些機構利用考生和家長的焦慮,賺得盆滿缽滿。

志願填報市場的火熱,折射了考生和家長的「剛需」。說白了,高考志願填報本質上就是一門信息差生意,相關機構主要就是在職業心理測評和院校信息方面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並沒有什麼「專業秘笈」可言。

相比之下,教育部力推的「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不僅免費,而且數據更全面、更精準、更權威。具體而言,該系統依據往年錄取情況,根據考生高考成績(位次),按照「沖穩保」的填報原則,結合心理測評結果,個性化生成志願參考建議,展示錄取情況、專業滿意度、就業去向等全方位數據。考生和家長只要一鍵登錄,很多原本困擾不已的問題,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說,「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近日正式上線,某些網紅大V和社會機構要想繼續通過製造、販賣「志願焦慮」收割流量和「焦慮稅」,就沒那麼容易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長懷進鵬介紹了數字化在教育系統的應用,此次上線的「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正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此舉解決了信息不平等問題,給廣大考生和家長提供了便利,可滿足考生和家長的基礎訴求,緩解考生和家長的志願焦慮。學校和老師應該採取積極舉措,與教育部門一道做好志願填報服務工作。在這方面,不同的學校存在較大差別,有的學校做得比較細緻到位,考生和家長的疑問基本可以得到有效回應,而有的學校則比較粗放模糊,亟待改進和提升。

「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上線雖然可以有效緩解志願焦慮,但也並非萬能。無論是院校信息還是專業職業心理測評,都只能作為參考,尤其是後者,更要看到人的心理、性格等都是多維和動態變化的,很難實現精準測量。更何況,即便參考數據十分精準,但填志願時主要是考慮不「浪費」分數,還是從「心」出發興趣至上,需要考生和家長權衡考量。

從這個意義上講,志願填報雖然集中在幾天時間內,但了解自我、規劃生涯發展等諸多準備工作需要立足平時,從長計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8ac5cb98dfd57b92471d2818ac41146.html